红斑型天疱疮治疗过程中合并银屑病1例

2020-03-12 06:46李琳郭涛王磊
关键词:天疱疮鳞屑角化

李琳,郭涛,王磊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汉族,患者主因“周身红斑1个月余,出现水疱、糜烂1周”于2018年10月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自诉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红斑,外用复方氯霉素擦剂、0.9%氯化钠溶液湿敷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前1周自头面、颈部、背部出现水疱、糜烂。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2年,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可,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否认银屑病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体格检查:入院后系统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头面部皮肤潮红、肿胀,上覆较多黄色浆性结痂,外耳道较多渗液,睑缘破溃有脓性分泌物,躯干、四肢红斑基础上大小不等水疱,疱壁松弛,尼氏征阳性,部分水疱破溃后可见肉红色糜烂面,部分皮疹表面结痂,口腔及外阴黏膜未累及,见图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07×109/L,嗜酸粒细胞1.14×109/L,中性粒细胞7.23×109/L,C反应蛋白29.66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155.84 mg/L;生化全项:未见明显异常;免疫全项:抗核抗体1∶80,着丝点±,可溶性抗体±;分泌物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活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上部松弛性水疱,疱内少数噬中性粒细胞及棘层松解细胞,见图2。直接免疫荧光为表皮上部可见IgG(+)、C3(+)沉积。

图1 a头面部皮肤潮红、肿胀,额部及口周皮肤糜烂伴黄色浆性结痂,睑缘破溃有脓性分泌物;b、c躯干(脂溢性部位)及四肢红斑基础上大小不等水疱,疱壁松弛,尼氏征阳性,部分水疱破溃后可见肉红色糜烂面,部分皮疹表面结痂。

图2 表皮上部松弛性水疱,疱内少数噬中性粒细胞及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为表皮上部可见IgG(+),C3(+)沉积。(HE染色×50)

治疗:入院后诊断为红斑型天疱疮,予泼尼松量83 mg/次,1次/d,抗炎免疫抑制,余项对症支持及抗炎抗感染治疗,红斑颜色逐渐变淡,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结痂脱落后局部增殖性改变,伴有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阳性,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见图3。行病理活检,提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乳头上延,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见图4,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随激素减量鳞屑性皮疹不能消退,加用阿维A 30 mg/次,1次/d,调节细胞分化治疗,鳞屑逐渐消退。

图3 头皮、后背及肘部出现增殖性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

图4 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乳头上延,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符合银屑病改变。(HE染色×50)

2 讨论

银屑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病例也曾有过报道,到底是因为银屑病患者基数较大,又或者相比皮炎、湿疹,临床医生更关注银屑病,所以才会将2个病联系到一起。二者虽然都跟免疫有关,但目前发病机制是否有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以往报道的病例多是先出现银屑病后出现天疱疮,考虑机制可能为长期慢性炎性刺激或者是由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辐射引发的炎性反应过程致使表皮组织破坏,失去抗原隔离,导致原来隐蔽的特定蛋白成分暴露于免疫系统(一种称为表位扩散的现象),从而使机体产生针对基膜带抗原的自身抗体[1]。

本例患者是先发生红斑型天疱疮,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寻常型银屑病,二者是否有相关性仍有待考察,现推测如下:①患者银屑病病史短,症状出现前因病情需要曾系统使用降糖药及抗生素治疗,这两类药物均有被报道可诱发银屑病,所以药物因素不能完全排除[2-3]。②从遗传学角度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已经被报道与银屑病和天疱疮的发病都有关系,或许进一步的基因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这种临床观察的确切机制[4]。③亦有报道提示,银屑病表皮和皮损中有特异性T淋巴细胞亚型的存在,而天疱疮自身抗体的产生是T淋巴细胞依赖的,因此推测二者同时发病可能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5]。

作者查阅国内外报道的银屑病合并免疫性疱病的治疗方案,皮质固醇类均为首选推荐,必要时可以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如环孢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本例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红斑性天疱疮过程中出现银屑病皮疹,随激素减量银白色鳞屑逐渐增多,联合阿维A 30 mg/次,1次/d,病情逐渐控制,目前已随访1年,病情未见反复。

猜你喜欢
天疱疮鳞屑角化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桥粒芯糖蛋白抗体与天疱疮临床表型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降低天疱疮死亡率有了新路径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