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分析和引导对策研究

2020-03-15 10:05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追星偶像明星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在21世纪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也易于接受,再加上我国文娱产业搭上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演艺明星的喜欢和热爱,特别是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当他们的这种爱慕转移到“爱豆”上时,很容易引发偶像崇拜现象。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表现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较为突出的群体现象,集体性地表现为对偶像的痴迷、爱慕、追逐等情感,极端情况下甚至以自残、自杀、自虐等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情感。比如,美国偶像歌手查理·普斯在开世界巡回演唱会时,某些歌迷在呐喊中晕倒;演员郑爽在机场时,被粉丝在后面狂追狂拍。青少年的这种“风潮”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行为表现

大多数青少年往往认为明星身上的所有元素就是流行就是完美的,尤其是个人特别喜欢的明星就是完美的投射。例如,明星的发型、发色,明星艺人们的日常穿衣打扮、首饰等等,都会成为青少年参照和购买的对象,因此经常有青少年在淘宝天猫购买明星同款。甚至大S徐熙媛在某综艺节目中背的一款“草莓包”在网络很有声量,冲到微博热搜前几名,随后就有人晒出已经买到同款的包,有不少人在评论里求链接。这样,在青少年眼中,就是赶上了潮流,走在时代的前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实质上就是青少年心理的具体投射。同时,在明星的音乐、影视或其他活动中,这些青少年也坚决与他们保持同步。追星者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星的航班信息,致使我们见证了疯狂的接机画面:他们冲破安全警戒线,边走边录影,只为保留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画面。当所喜爱的明星艺人成为某杂志的封面人物时,这对于追星者来说肯定不能错过,一定要花钱为偶像“冲销量”,为偶像“打call”,以此在众多粉丝中脱颖而出,好像用行动说明爱他我是认真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和时代脱节。

(二)语言表现

华语乐坛流行歌手周杰伦一直以“吐字不清晰”“发音不清楚”被人们熟知,但这依然阻挡不住歌迷对他的热爱,甚至还成了他的一大特色,周董的“哎吆不错哦!”成了粉丝常说的口头禅之一。当年周董的爆红接踵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模仿秀,有的人就刻意模仿所谓的“周氏唱法”,以及说话的腔调,故意省略、故意模糊、故意连读。经典的才是永久流传的,流行的大多数只是暂时的。在生活中咬字不清晰,与人之间的交流都会出现问题。粉丝对于偶像的魅力显然“乐在其中”,并且对偶像的崇拜也越来越个性化、细小化。“freestyle”,英语单词的意思是自由式的,就是说做就做、临场发挥的意思。2017年6月,因吴亦凡在爱奇艺综艺《中国有嘻哈》中屡次提起“freestyle”而传遍全网,因吴亦凡超卓的外形和顶级流量话题,一夜之间“freestyle”蹿红全网。一瞬间,知乎、微博、贴吧、朋友圈都刮起了“freestyle”的热浪。狂热的粉丝们制作各种表情包斗图,甚至成为一种狂欢的交流模式,成为粉丝圈的共同话语。

(三)情感表现

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果看,不少心理学家将青少年期称为“心理断层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易内心空虚,情绪不受控制,心理活动倾向具有冲动性,冲动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偶像崇拜正是青少年所展示自我与独立的外化表现。大多数偶像明星和青少年有着相仿的年纪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轨道,对青少年来说看到偶像在镁光灯下的精彩,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遗憾。一般来说,青少年在最初的偶像崇拜时,会对自己的朋友诉说,但不太会告知老师、家长。在青少年心理未成熟期间,毕竟表层性的欣赏确实是最直接的方式,这也能给人带来直接美的视觉冲击,但却阻碍了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调查发现青少年中女性粉丝多于男性粉丝,作为粉丝都希望可以看着偶像一步一步成长,想看着他走向人生巅峰;希望偶像能生活得快快乐乐、无忧无虑,不被世俗所打扰;若有黑粉怼他就会毫不犹豫不问缘由地怼回去,生怕偶像吃一点亏,这一切就是心里所想,是陷于偶像魅力的典型心理活动。

偶像崇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情感寄托。它是时代作用下的产物,可以满足粉丝们特殊的情感需要。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的情感失意让他们身心疲惫,于是便开始将目光转向明星。粉丝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追星还好受些!我们把这种称为“追星式恋爱”,把自己内心在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感情全部注入到偶像身上,情感也容易反应过度,但这种情感大多是单向的表达。而青少年对偶像投入的感情多了,在现实生活中就很容易表现出感情冷漠。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科技化,人们开始有和电视中的人产生互动的错觉,好像明星们就是在和我们直接对话,感觉自己与偶像间存在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大多数也是畸形的情感,但青少年对偶像的情感绝对是割舍不了的。就像演员范冰冰曾因偷税漏税被处以天价罚款,举国哗然,即便如此,还有大量粉丝为她辩解,更痴痴地等她回归。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分析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常见的群体现象,具有社会性,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确定性和不可逆性,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偶像崇拜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偶像为青少年提供人生方向,给予青少年面对困难的勇气;但有的时候也会使他们陷入追星漩涡,甚至抛弃学业。

(一)大众传媒的推动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为明星的星光散发提供了独特的舞台,特别是在一线、二线城市里,有专门为演艺人员提供表演的舞台,如北京工体、五粮液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等等。由此出现的结果是表演这个领域比其他专业的人员带来的轰动效应更大、更疯狂。在大众传媒的助推下,演艺经纪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北京的华谊兄弟、上海的唐人影视、北京的乐华娱乐、香蕉娱乐等。海外著名的有SM娱乐公司、JYP娱乐公司、YG娱乐公司等。他们首先招收形象姣好且有意向进入娱乐圈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被称为“练习生”,签约进入公司后练习生要遵循公司安排的严格行程。偶像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模式化,即所谓的“包装”,从形体、仪表,到说话、唱跳都有严格的管理。然后由公司通过传媒,安排舞台表演,由此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大型选秀节目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男团)和腾讯的火箭少女(女团)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在价值选择上表现出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随波逐流”。对于各方面都处于成长上升期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缺陷,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想要得到周遭同伴的认同或认可。青少年想要融入周围的小团体,就要符合他们的主流话题,参与到团队的话题讨论,有共同的偶像崇拜,共同的兴趣爱好。所谓的有共同话题,与之相反的是脱离团队所产生的孤独感,所以有的青少年为了不让自己脱离“大部队”,就被动地追星,为了让他人知道他属于哪个团体,不让同龄人觉得自己“落伍”了。

(三)爱慕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长羽毛”的特殊期,具有强烈的自我风格、独立思维,喜欢独树一帜,活出自己的风格,想要成为理想中的自我。他们会寻找自己喜欢的偶像作为自我的“替代品”,加上此时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越是家长、老师不同意的,他们越想尝试或效仿,这样反而能得到同龄人的羡慕。而演艺明星“星光灿烂”的人生道路以及舞台上的风光熠熠,恰恰迎合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心理,成了他们心灵的寄托和追求的目标。青少年从懵懵懂懂到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向往,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害怕异性知道,又害怕异性不知道,更害怕异性知道装作不知道,内心处于这种煎熬的天人交战,无形之中,他们把自己朦胧的爱恋寄托在明星身上。由于我们的传统思想抑制了异性之间的交往,所以对异性的好奇也就越发强烈。以至于大部分青少年内心都有个隐隐约约的爱慕对象,就会把这种想象转移到靓丽多彩的明星身上,成为明星的粉丝,甚至做出更疯狂的举动。

(四)归属心理

对人来说,归属和感情的需要是情感需求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青少年。当代青少年物质生活水平相较于以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但精神世界贫乏,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内心的声音,以为只要金钱足够,其他方面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奶”期,太多的秘密或压力容易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亟需一个心灵的港湾让他们得以慰藉。他们需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或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歌星们光芒万丈、星光闪耀,以迷人的微笑、悠扬的歌声,直逼心灵深处。刹那间,歌星成了青少年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同时,由于当今社会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传统价值观的改变、家庭不和睦因素的增加、亲人间的代沟、身边年轻人趋向社会化……所有这些都加剧了青少年的忧虑感与焦躁情绪,而追星族不仅与自己年纪相仿而且感同身受,还可以成群结队,找到知心朋友。

(五)减压心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每个人都处在“高压”之下,学生亦是如此。他们不得不面对升学、课业等接踵而来的压力,同龄人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以及课后家长安排的补习班、兴趣拓展班等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造成很多学生眼睛近视、体能虚等问题。目前一些学校的育人价值观还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学习优秀率,严重偏离“知识性服从思想性”原则,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攀比心理,使学生不断地紧缩自己的生活时间,恨不得全部时间用来学习,无暇为自己精神减压,使所有的兴趣和爱好都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当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从其他途径去寻找。追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被“逼”出来的,学生们把追星当成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的一副“调味品”。只有在这个瞬间孩子们那颗紧绷的心才得以放松。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导对策

青少年单一性的偶像崇拜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深思。对偶像崇拜要科学地管理和引导,一刀切的阻止是不可取的,但放任不管也是不对的。因而,要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进行积极、合理、科学引导,采取多种贴近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策略。

(一)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主力作用,增强自我认同感

思政课是发挥引导作用的重要一环。青少年在其人生这个敏感而又特殊的时期,通过偶像崇拜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诉求。但过度的偶像崇拜会使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自身认同也变得模糊和弱化。因此,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不仅仅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还要加上实践教学并与当前社会新动态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堂中我们要积极与学生相互“切磋”。另外,课后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要主动了解学生的近况,包括心理、情感和思想等等,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和世界观。自我认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这种意识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以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互异性和特殊性,要因材施教做个有情怀的老师,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更进一步。

(二)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

传播导向是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之一,是人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介质,积极弘扬时代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意识是它当仁不让的责任。所以在传播内容方面,大众传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如何传播,这就特别需要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心,在做出决策前都是要思考再三的。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方面,大众传媒亦是如此。一方面它使我们打破陌生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生活中生疏的距离,了解我们所在的这块土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媒体在利益的诱惑、金钱的驱动下不惜指鹿为马,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扰乱人们了解事实的权利,阻断人们短时间内对事实的认知,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更容易走上歪路。所以,为了保证青少年思想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和社会的平稳,非常有必要加强媒体的社会公共责任意识。一方面,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夯实传媒行业市场秩序,避免财阀集团为其利益暗地勾结,垄断操作;另一方面,商业媒体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既要创新发展节目形式,又要积极弘扬社会主流声音,发挥先进模范引领作用,如:感动中国、传承者、爱的奉献等鲜活的内容素材,把礼赞国家、歌唱祖国、讴歌人民等含有教育意义的正面素材放在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发挥好主流思想意识传播的功能,用模范的力量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干净的媒体环境。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传播正能量的媒体进行适当的奖励。因此,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大众传媒进行监督。

(三)注重家庭教育的引导,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父母的观念、态度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青少年最熟悉的环境,来自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鼓励、相互引导是青少年成长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家长应当关注和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历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耐心、恒心。在理解、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特殊时期,青少年容易对偶像人物产生关注。当家长的态度和认识事物的角度发生改变时,处理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到理性对待。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来场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不光看到偶像光滑亮丽的外表,还要看到他们努力的背后,化崇拜为动力,减少其不好的影响,增强其积极的作用。致力于向偶像看齐,这也正体现了见贤思齐的内涵。同时,父母在沟通和理解的时候,也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个性,鼓励孩子以偶像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促使孩子建立积极信念。

(四)丰富校园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而处在黄金阶段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对未来充满热情和希望,内心世界柔软、细腻、丰盈,所以,精神上的渴求表现较为强烈,而大部分班主任和家长都在关注青少年的考试成绩。此时,他们比往常更需要支持和鼓励,如果认为他们只需要物质生活,这种想法就剑走偏锋了。校园文化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是用之不竭的原动力,看似无形,实则意义重大。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环境等为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校园内部的宣传栏要及时更新,形式题材要多样化、新颖化,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学校要有意识培养与学生相适应的能力,为师生活跃氛围,增加生活情趣。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根据我国当下的社会特点和青年特点开展主流意识教育相关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成为综合型人才,也符合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标准。

(五)积极开展特色家长课程

在家长们的那个年代,无论从教育水平、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人生观都与青少年这一代有或多或少的偏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沟。青少年开始对偶像的崇拜,家长不再是家庭话语的权威,家庭地位受到挑战。家长越急需解决,反而适得其反,追星的背后可能会使其他隐形问题浮出表面。所以,学校也应定期开设关于家长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开设不同特色的培训主题,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性格与家长态度之间的问题。课程专注于如何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用科学的授课方法把青少年的变化教给家长,如《做智慧型家长的秘密》《沟通促进成长》等课程。家长课程的开展,是家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是家校之间联系的纽带,这也使家长和教师的育人理念更加贴近,家校间形成合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整体来说,偶像崇拜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关注的话题。在偶像崇拜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引导,合理控制偶像崇拜的程度。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有助于把握青少年发展的内涵。

猜你喜欢
追星偶像明星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偶像报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