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

2020-03-17 09:35王红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9期
关键词:老麻雀课后练习课文内容

王红芳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对应三个目标:课程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目标,教材个性化目标。而这些目标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都渗透在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以四年级教材为例,围绕“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一般都会设计三或四个练习题,内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或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体会感悟,拓展延伸。这些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凸显不同的语文要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这些练习题为抓手,设计本课的教学,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基础。

一、梯度设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选入统编教材的文章,大多名家名篇,文辞或优美或质朴,感情真挚,思想深邃,值得好好地读。课文读好了,文章就理解了一半。如何读好呢?课后练习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盘古开天地》《乡下人家》《巨人的花园》等课后练习指出: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提示了读书方法。为落实本语文要素,按以下步骤设计教学环节。以《巨人的花园》中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本段,初步感知花园的形象;其次,圈画出句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景物的场景,色泽、芳香、声律……在脑海中勾勒出生动画面。再次,在想象的画面中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文字与读者就建立了情感联系,就能传达出孩子独特的感受。最后,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朗读,不仅能读出深情,还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实施有梯度的设计策略,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有感情地朗读。

二、以点带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是学习作者如何思考问题,发展意念的密码,抓的是课文的“纲”。一篇课文有一定的长度。如何在繁多的文字中用简要的语言提取关键信息,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交给学生一些策略。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策略,教师要紧抓住课后练习题,联系单元语文要素认真探索。

比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练习提到 “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单元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关注人物和事件”是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可用如下教学策略:首先,教给学生提取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概括第一件事为,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次,让学生运用此方法,提取本课中提到的其它事件——十二岁那年在东北,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一个星期天在租界,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最后,把这三件事连起来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易于被学生掌握。

而语文要素的落实,需反复训练。在四年级下册中,这个语文要素再次被提起。如《乡下人家》,课后练习提到“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这里,是 “把握课文内容”的强化。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学到的方法,采用“地点+事物”的方法。可概括为:屋前瓜藤图、门前鲜花图等。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抓课后练习,联系单元语文要素,反复练习,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一种方法。

三、抓关键句段仿写,探秘表达之妙。

耐人寻味的课文总是伴随着恰当的表达形式。有时是一字传神,有时是一句感人,有时又可能是整段佳句,甚至是不同寻常的谋篇布局。这些表达方式都值得学生借鉴模仿。从课后练习的分布来看,仿写有时是以选做题的方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是教学重难点。因此,应紧扣课后练习,探寻仿写句段表达的内在秘钥,为学生打开表达之门。

比如,《乡下人家》课后选做题就提到“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么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这是单元语文要素“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的体现,是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也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打基础。写好本次仿写尤为重要。这里我们聚焦课文第五自然段: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绘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引导学生自由赏读发现,这是由一组色彩艳丽的事物组成的风景画。它表达了作者对乡下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明白文段表达的秘钥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笔仿写,他们笔下的乡村各具各的韵味。有学生这样写道:“绿荫蔽日的大树,白墙红瓦的房子,村口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还有那在田间劳作的乡亲们,他们一起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是的,一幅美好的乡村图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这次的练习后,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照样子写一写”的练习中,孩子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写作密码,不仅在普通课文的课后练习之中得以提示,而且都有以习作单元的形式呈现。习作单元课文的课后练习,集中指向表达秘钥。但课后练习没有明确告知我们,需要我们去课文中探索发现,落实“如何表达”的语文素养。

以四年级上册《麻雀》为例,课后练习提出“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成为聚焦的关键段落。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了解猎狗的凶残。其次,圈画表现老麻雀英勇的动词——“飞”“落”“挓挲”“尖叫”。再次,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的急切、勇敢、绝望等。最后,明确这是连续性动作的描写。它像电影一样有画面感、感染力,更能传递出作者的情感。由此可知写作方法之一:写好连续性动作。再来关注第五自然段,引导发现,内容主要是作者由看到的、听到的引发想到的。由老麻雀站在小麻雀面前,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作者想到爱的力量——“掩护”“拯救”“搏斗”。在作者的思考下,老麻雀的形象变得高大,作者的赞美随之跃然纸上。这就是思考想象的力量,它使文章更加生动美好。由此发现写作方法之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想象。学以致用,通过对关键段落的学习,学生明白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法后,再布置一篇习作的家庭作业,用上课堂中学到的表现手法。其实,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是在课堂上探究,还可以延续到课下的练习中。

四、勾连课内外,多维度落实语文要素。

课文后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旨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触摸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多角度的阅读、实践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指出,“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对应语文要素,《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呈现两种记录观察的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蟋蟀的住宅》课后 “阅读链接”是以两篇日记形式写的《燕子窝》。这里提供了三种写观察日记的方式。要有效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学习本单元伊始,我们先呈现不同形式的观察日記,供学生参考;再布置观察日记的任务;最后学生边学习课文,边完善观察日记。这里,课后练习指导我们通过类比的方式落实语文要素。

而一些课文的“阅读链接”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落实语文要素。以四年级下册为例,《猫》课后“阅读链接”,选自周而复的《猫》,《白鹅》课后则选自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从“阅读链接”的设计意图可以看出,它们也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来设计的。因此,在学习课文后,将课文和“阅读链接”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悟出表达情感的手法。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用好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切入点。只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它终将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华阳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老麻雀课后练习课文内容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麻雀》教学设计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