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0-03-19 10:28李思旭石丽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音节正确率

李思旭,石丽丽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新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近年来,口语习用语是汉语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汉语本体方面的研究较为充分,如,常玉钟[1]、张风格[2]、温锁林[3]、徐晶凝[4]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对外汉语视角下的口语习用语研究也不断升温,多方面研究逐渐展开,比如口语习用语的理解研究、口语习用语的习得与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口语习用语的注释问题研究等[5]。但是在微观方面,研究的数量较少,研究的范围较为狭窄,多集中在对某一个口语习用语或某一种特定格式的口语习用语上。具体到三音节口语习用语的研究,截至目前只有王楠[6]一篇,而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还未见任何研究。

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是指音节数是三音节,表达的意思都是肯定义的口语习惯语。在口语交际中,这类口语习用语常以带“是”的形式出现,表示对对方的观点、意见、想法持肯定或同意的态度,如“就是嘛、这倒是、那倒是、倒也是、说的是、还真是”。有的虽然其中带有否定或反问语气词,如“不、可”,但仍然表示肯定的意义,如“可不是、那可不、错不了”,或对对方的疑问作出肯定的答复,为对方的顾虑排除他项,肯定其中一项,如“不用说、不用问”。有的虽然没有出现直接的肯定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仍可以看出其表示肯定的态度,如“明摆着”。

本文以“可不是、说的是、错不了、明摆着、不用说、不用问、倒也是、还真是、这倒是、那倒是、就是嘛”等11个习用语为研究对象。这些口语习用语在日常交际中十分常见,在留学生的口语教材或考试中也时有出现。熟练掌握这类口语习用语,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偏误分析

本文以11个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了解留学生对不同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掌握情况,探究其是否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存在必然关系,哪些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是留学生难以掌握的,并在分析问卷的基础上对口语习用语的教学提出建议。

本次调查的主要被试分别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这四所高校均招收留学生,长期开设留学生汉语进修班,开展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考虑到口语习用语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次调查所挑选的对象,都是学习汉语六个月以上并掌握了一定汉语基础知识的留学生。

问卷分两大题型,其中选择题16小题,填空题8小题。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留学生对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掌握情况,每个习用语设计了两到三个题目。选择题每题设4个选项,只有1个为正确答案,另外3个尽量在形式或意义上与正确选项易混淆,给答题者造成一定的干扰。填空题给出12个可填词语,但每题正确答案只有1个,其中4个作为多余干扰项目。题干部分尽量选用简单常用的句子,但选项干扰较大,所以整套问卷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60份,回收47份,其中3份未完成,为无效问卷;网络问卷回收50份,均为有效问卷。调查合计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初级班34份,中级班30份,高级班30份。

(一)整体情况统计

问卷共24道题,每题按照1分计算,满分为24分,及格分为14.4分,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得分情况如表1:

表1 留学生问卷得分情况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1)初级班学生的平均分为9.82,仅为满分的三分之一左右,说明他们对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掌握得较差,主要因为这些口语习用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很多都未曾接触;2)中级班学生的平均分为12.63,稍高于初级班,但是掌握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3)高级班学生的平均分为16.27,超出及格分1.87,可以说高级班学生对这类口语习用语的掌握情况大体合格。下面我们利用折线图来观察这三组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分数的分布及波动情况。

图1 留学生问卷得分情况折线

(二)具体情况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留学生对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整体掌握情况。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习用语,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的作答情况又各不相同。限于篇幅,下面我们利用柱状图对留学生的部分答题(“可不是、说的是、错不了、不用说、明摆着”共5个词语)情况进行分析。

1.可不是

针对“可不是”设置了三道题,分别是选择题的第9题、第14题以及填空题的第3题,不同级别的留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如图2所示:

图2 “可不是”各题的正确率

从图2可以看出,“可不是”三道题的正确率都不高,基本处于30%~60%之间。尽管“可不是”在教学大纲和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教材中都多次出现,但留学生对这一常见习用语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可不是”表示附和赞同对方的话,原本是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义的,但发生词汇化后不再需要借助反问这一中间桥梁,而直接与肯定义相关联[7]。

下面我们对“可不是”的选择题第9题作简要分析。

(1)甲: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零下十度。

乙:( ),我冷得一天都不敢出门。

A.可不是 B.不用说 C.别逗了 D.不会吧

题中甲首先提出今天气温零下十度,表示今天天气很冷,乙用“我冷得一天都不敢出门”进行附和,说明他也认为今天很冷,应选择表示“肯定义”的“可不是”。“别逗了”和“不会吧”都有不相信的意思,显然不符合题意。而“不用说”下文一般接说话人根据事实或经验作出的判断,而题中“我冷得一天都不敢出门”并不是乙的判断,而是陈述客观情况,进一步证实甲说的内容。

2.说的是

针对“说的是”设置了三道题,分别是选择题的第3题、第12题以及填空题的第4题,不同级别的留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如图3所示:

图3 “说的是”各题的正确率

从图3可以看出,留学生对“说的是”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没有明显规律,但第12题的正确率明显较低,这一题的题目为:

(2)甲:其实咱们老年人,对孩子也没啥要求,不就是想让他们多陪陪咱们吗?

乙:( ),可就这么点儿心愿也实现不了。

A.怎么样 B.无所谓 C.说的是 D.说白了

大部分留学生选择了“说白了”,“说白了”表示通俗浅显地说一件事,是说透了、说到实质上了。“说的是”表示非常赞同对方的说法,含有对方所说正对自己心思的意味。题干中甲的意思是“老年人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多陪陪自己”,乙表示“这点儿心愿也实现不了”,说明他认同甲的说法,也有同样的愿望,所以应选择“说的是”。

3.错不了

针对“错不了”设置了三道题,分别为选择题的第5题、第16题以及填空题的第1题,不同级别的留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如图4所示:

图4 “错不了”各题的正确率

从图4可以看出,初级班学生的正确率在40%左右,中级班学生的为50%左右,高级班学生的约为70%,可以说留学生对“错不了”的掌握情况总体合格。以上三道题,选择题第5题的正确率相对较低,这一题的题目为:

(3)甲:咱们上次买衣服的是这家店吧?

乙:( ),我记得就在这个路口的第一家。

A.这倒是 B.走着瞧 C.你说呢 D.错不了

其中选择最多的是“走着瞧”,“走着瞧”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事情的结果究竟怎样,要随着事情的发展才能知道;二是预言随着事情的发展,将看到对立一方的失败。“错不了”表示确实是对的,不会有差错,所以该题应选择“错不了”。

4.不用说

针对“不用说”设置了两道题,分别是选择题的第10题和填空题的第7题,不同级别的留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如图5所示:

图5 “不用说”各题的正确率

从图5可以看出,初级班学生这两题的正确率偏低,尤其是选择题第10题,不足20%;中级班的正确率约为50%;高级班的正确率也不足60%。虽然“不用说”在中级和高级口语教材中均有出现,但留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选择题第10题的题目为:

(4)甲:李明的包沉甸甸的,估计是给我们带了很多好吃的。

乙:( ),肯定是带了他家乡的特产。

A.多的是 B.不会吧 C.我说呢 D.不用说

大部分留学生错选了“多的是”,这与甲说的“很多”有关系,但“多的是”表示某东西数量很多,不必担心缺少此东西。而“不用说”是表示不言而喻,在下文根据事实或经验对事情的某一方面作出肯定的判断,认为其一定是如此。题中乙根据他对李明的了解,作出“肯定是带了他家乡的特产”的判断,是对甲的话进行补充,进一步指出包里带的是什么吃的,说明他也认为李明给他们带了很多好吃的,所以应选择“不用说”。

5.明摆着

针对“明摆着”设置了一道题,为填空题的第6题,不同级别的留学生这道题的正确率如图6所示:

图6 “明摆着”题目的正确率

从图6可以看出,初级班、中级班学生的正确率均低于60%,不是很理想;高级班学生的正确率接近80%。这道题的题目为:

(5)甲:都九点了,他怎么还不来?该不会昨天是骗我们的吧?

乙:( ),他根本就不想跟我们去。

该题做错的学生大部分填了“你说呢”。“你说呢”表示提出某一观点,或已经有答案的问题、行动方案,试探对方态度或求得对方同情、支持,一般用在句尾或某一观点之后,所以题中句首用“你说呢”不合适。“明摆着”表示没有不清楚或怀疑的地方,题中乙根据“都九点了,他还没来”作出“他根本就不想跟我们去”的确切判断,所以应选择“明摆着”。

(三)偏误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对“可不是、说的是、错不了、不用说、明摆着”等5个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留学生对其掌握程度除了与自身的汉语水平有关外,还与它们在口语教材中出现的顺序有一定关系。比如“还真是”在中级和高级口语教材中均有出现,而在初级口语教材中未出现,中级班和高级班留学生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初级班。具体而言,造成偏误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回避心理

这是所有学习者都会有的一种心理。留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当需要对对方的观点或想法表示“肯定”时,他们多选用“对、是的、对了、没错”这样较为简单通俗的口语词。这样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是汉语中有很多更地道的习用语,如“就是嘛、还真是、可不是、错不了”等,留学生却很少使用。此外,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更多近义、同义表达,为规避错误的发生,他们通常挑选最常用的或最简单最先学到的词语。这种心理和习惯虽然会降低出错率,但是非常不利于留学生习得新的口语习用语。

2.教材编写不合理

教材对口语习用语编写和设置的不合理,在不同水平的口语教材中均有体现。就本文调查的《汉语口语》[8-10](2014年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套教材分初、中、高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包含1、2、提高篇三册,共计9册)这套口语教材而言,初级口语教材收录的口语习用语种类较少,大部分是表示询问的,如“怎么样、怎么了、为什么”。中级教材尽管设置了很多习用语练习,但通常没有情境和注解,形式很单一,导致学生在练习中使用不当或者是规避使用。高级教材课文主要是书面语,多是一些报刊杂志上偏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章。受此影响,高级班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也偏向运用书面化的表达方式,这跟口语表达的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他们使用口语习用语的机会也很少。

3.学习环境

对留学生而言,汉语并非母语,而是第二语言,需要在后天练习,所以使用时并不能像第一语言那样轻松自然。他们在来中国之前,并不处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只是依靠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教授。来到中国之后,在口语课堂上,除非是针对某一口语习用语的练习,教师教授过程中很少涉及口语习用语这一“非正式”语言。日常生活中,留学生大都跟外国人交流,跟中国人交流的并不多。中国人在同外国留学生交流的时候,也会尽量使用简单的词语使其容易听懂,而不会像与中国人聊天一样使用很地道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留学生对口语习用语的输入和输出都很少,对口语习用语非常陌生,那么使用起来就自然很容易出错。

二、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教学策略

口语习用语是汉语口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留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口语习用语,不仅能提高其口语能力,提升学习汉语的信心,更有利于锻炼其汉语思维,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汉语,体会汉语文化。基于以上对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调查,以及对留学生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习得情况的分析,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同样适用于其他口语习用语的教学。

(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大纲编写策略

伴随汉语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交际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口语更是在不断地更新,教学大纲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纲中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很低的词语,应当进行删减;新出现且使用率较高的词语,应及时地补充进入教学大纲。本文所研究的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在日常交际中经常用到,但是大纲中仅出现了“可不是”和“说的是”,显然这是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应当适当增加。

有的大纲虽然在功能项目表部分列出了不少口语习用语,但是整体编排杂乱,没有突出重点。建议按照使用频度进行编排,先按照语用功能的使用频度列出功能项目表,在每一个功能项目中,再按照口语习用语的使用频度编排。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并能熟练使用最重要的口语习用语。

此外,还应该设计汉语口语教学大纲。口语是言语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很多人学习汉语只是为了学习口语,应对日常工作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汉语口语并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而是听说读写共同出现在一本大纲上,这样每一部分都很难做到具体。所以,建议设计专门的口语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话题分类。口语习用语的选用,也应符合实际需求,按照使用频度归到各类话题中。

(二)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策略

提高同一口语习用语在口语教材中的复现率。口语习用语的复现率应依据其使用频度而定,而不应随意出现;同一口语习用语的复现应分布在教材的不同位置,而不应分布不均。比如“这倒是”在《中级汉语口语2》第八课出现四次,但是在后面的课文和练习中再也没有出现。集中出现可能有利于学生快速记住这一习用语,但是很可能一段时间后就完全忘记,所以应当科学安排习用语的复现位置。

口语教材中补充对口语习用语的注解和练习。现有的口语教材对口语习用语的处理方式是在语句理解部分作简单介绍,在练习部分配一道练习题,练习的形式单一,数量较少,提供的语境也有限,学生很难全面掌握习用语的用法。

对口语习用语进行系统归类。口语教材中出现的习用语都是零散分布的,只能是见到一个学一个,但是早期学到的习用语被遗忘的概率很大,且学生会倾向于使用自己学得较好的习用语回避那些没有完全掌握的习用语。建议在每个单元的复习中将本单元出现的口语习用语集中起来,反复强化;在教材的附录部分,应将所有口语习用语按照功能项目和使用频度进行归纳,制定习用语表,重点突出,条目清晰,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三)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

教师应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对口语习用语的讲解要做到准确精炼,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练习。学生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某一个或某一类习用语。

由于口语习用语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口语习用语时,应设置相对真实且跟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语境。如在教“可不是”时,教师可以先说:“听说HSK六级很难啊!”学生可能会用“对啊”“是啊”来进行回答,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可不是”的语气更强,用“可不是”更能表示“HSK六级很难”。由于学习上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关心的,所以设置学习方面的语境进行操练,效果会更好。此外,年轻学生还比较关注影视明星、美食、购物这些话题,设计与之相关的语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

语块理论是口语习用语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把一个口语习用语当作一个整体来教,要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习用语,而无需分析其内部的结构关系。例如在教“错不了”时,要告诉学生不需要知道“错、不、了”分别是什么词性,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结构关系,只需要知道它表达的是“确实是对的、好的,不会有差错”的意思就可以了。通过整体的反复识记和操练,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从而达到在实际交际中自然地使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是最好的练习方式,也是检验是否掌握一个词语、一种句式的重要标准。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口语习用语。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有选择地使用口语习用语,让学生慢慢习惯不同口语习用语的使用语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抛开”教材,“走出”课堂,真正地去跟中国人交流。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口语习用语,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口语习用语简洁明了的魅力,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对长期的汉语学习产生益处。

口语习用语在汉语口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也尤为重要,是汉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语习用语的学习对提升口语能力具有显著的功效。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也未将其纳入体系,口语习用语的教学输入和应用引导严重缺失,导致其成为留学生口语交际和汉语学习的一大障碍。

本文以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为切入点,按照不同三音节“肯定义”习用语的出现频率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初、中、高三个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其对三音节“肯定义”口语习用语的掌握情况,总结了留学生对这类习用语掌握情况不好的原因,最后对大纲设计、口语教材编写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音节正确率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拼拼 读读 写写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生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