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概览、特色及其思考

2020-03-23 08:10程鸣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高中语文课文

程鸣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省份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以下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此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将陆续在全国铺开使用。

为了了解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动态,熟悉和掌握部编版教材内容,我利用近两个月的课余时间通读了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下面谈谈我阅读后的总体印象和思考感受,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教材概览

这册教科书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任务的统领下,以“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为显性线索设置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其中,第一、二、三、六和七这五个单元是以课文为核心构建的“读写单元”。“读写单元”包括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基本栏目。

每个单元的“导语”语言优美,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突出了单元人文主题,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概括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提供了单元知识学习策略和方法。

“选文”部分,全册教科书共选入32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8篇,自读课文14篇。每个单元都安排有教读和自读两种课文。每个单元的选文或三课,或四课,数量不等。每课由一篇、两篇或三篇文章组成,篇数不等。

“学习提示”都设置于课文后,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供课文阅读方法和策略。

“单元学习任务”实行结构化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实践活动,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单元是《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单元,第四和八单元分别是“家乡文化生活”和“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这两个“学习活动”单元。

这册教科书将写作活动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读写结合,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读什么写什么,解决了读写分离的问题。

这些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或实践活动的开展。

除此之外,这册教科书还在书尾安排了《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和《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四首“古诗词诵读”。

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的大致面貌,现将其主要内容梳理列表如下:(见表1)

二、教材特色

查阅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教材编写建议”相关内容,获得如下表述: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2.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审视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的概貌,我们可以说,这本教科书始终贯彻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突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注重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强化了高中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民族自尊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说来,这册教科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教科书注意统筹安排选文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4]这册教科书重视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和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落到实处,全书共选入古代诗文18篇,占全部课文数(36篇/首)的50%。其中古诗词13首,古文5篇。

选文注重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无论是教读课文《芣苢》(《诗经?周南》)、《短歌行》(曹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劝学》(荀子)、《赤壁赋》(苏轼),還是自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师说》(韩愈)、《登泰山赋》(姚鼐),抑或是古诗词诵读课文《诗经?静女》、《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鹊桥仙(纤云弄巧)》等作品,都体现了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特点,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散文,都有呈现。

教科书加强和突出对学生革命文化的教育,选取了多篇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选文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政论文《反对党八股》,又有大文豪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还有现代作家茹志鹃的著名小说《百合花》等。

教科书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厚重,同时还富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注重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加强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5]这册教科书就突出了人民即普通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我国现当代劳动人民、时代楷模,赞颂自力更生、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的文章,如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叶雨婷的《“探界者”钟扬》、李斌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等。这类课文的学习,对当代中学生树立以人民为历史主体、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之根本动力的正确世界观和历史观都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对高中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册教科书,立足民族,放眼世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国外优秀文化进入中国高中语文学习课堂,例如选入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致云雀》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黑塞的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等。教科书对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的选取,做到了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对高中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事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鉴别力都益处多多。

课文的选取,无论是甄选标准,还是选文结构,都值得一说。在甄选标准上,导向正确,文质兼美,深浅适宜,雅俗具备,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融合,积极弘扬正能量。在选文结构上,注意统筹安排各类选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处处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有利于增强当代高中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是教科书注意创新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安排学习内容。

教科书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按照“整體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合”的基本思路,细化出“青春激扬”“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我们的家园”“乡土的中国”“学习之道”“自然情怀”“语言家园”等八个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线索,发挥语文教材铸魂培元的作用。

以课程标准规定的12个学习任务群作为另一条线索,在这册教科书中安排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一)(二)(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当代文化参与”“整本书阅读(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等八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落实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培养要求。

选文丰富厚重,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和代表性,古今中外比例合理,创造性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实现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是教科书注重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围绕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科书以深度阅读、读写结合为指向,灵活安排和设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常见的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思路,注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7]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这册教科书有一个很大的创新,它既没有像传统教科书那样设置课后“思考与练习”之类的作业,也没有像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那样设置课后“研讨与练习”之类的作业,但每一课都安排了简短的学习提示,主要是设定学习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示学习重难点,提供阅读方法和策略。如此安排,笔者以为,这是留给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在教科书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爱好、语文水平和能力去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这无疑对学生的创新语文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每个单元后面则安排有单元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实行结构化设计,一般设计3-4个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凸显单元人文主题的,另外几个活动略有分工,从不同层面引领学生去思考、探究和交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

教科书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并在每个单元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指向写作,读写结合。如是,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教学思考

那么,惯于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中学语文教师,面临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的全新面貌,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学习学什么?一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律和法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二要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要认真学习有关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全面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与内容等,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四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性很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播放使用技术。五要认真学习教科书,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此外,要注意学习各地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其次,要改变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现在教科书面貌变新了,分量加重了,容量扩大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是墨守陈规,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笔,一篇课文讲几天”,势必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势必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融合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再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面对厚重的教科书,如果我们还是扮演过去那种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势必难以适应新教科书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角色。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语文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和来源。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心不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设法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取、组织和管理知识。

最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语文学习的思想观念,改变学习方法。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实现情感、能力、审美情趣同步发展。要让学生认识到进学校是来读书的,让学生真正体悟到读书的好处,使读书返璞归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进而实现读写结合,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取代过去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旧模式。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不能把发展自己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语文课堂上,更不能把阅读视线只聚焦于课本里的几篇选文上,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放大阅读范围,读一切可以读的有益的书,可以读书报杂志,可以读“电子书”,还可以读“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因为,语文天生与生活同在,语文天生与时代有缘,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无处不课堂。

注释:

[1]见《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各单元导语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9-50页。

[3][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第218頁,第218页。

[5]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页。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79页。

[7]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科书高中语文课文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端午节的来历
藏起来的教科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