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纪委如何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2020-03-24 22:15余飞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4期
关键词:纪委监督国有企业

余飞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健全监督体系、形成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纪委如何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助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探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新课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委;监督

1.监督职责的定位

纪委的监督职责源于党章,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是对纪委最根本的职责定位。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工作。怎样落实好这个“专责”,就是要严于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2.监督工作的重点

监督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的第一职责,狭义的监督是指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监督;广义的监督既包括对履职和用权的监督,又包括执纪和问责,执纪问责是对监督结果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手段和方式。

(1)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國企党建会上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资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监督内容上,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还要将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发展以及涉及国企相关要求梳理成清单,形成一项项具体内容,逐项监督是否有研究、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确保政令畅通。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要监督“两个维护”落实情况。要督促国有企业各级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对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以及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和市领导批示精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贯彻落实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和市委有关国资国企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二是要监督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要督促国有企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督促企业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2)组织纪律。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监督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对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群策群力;不能以党政联席会、专题会代替党委会、董事会决策;决策事项论证要充分,风险评估、法律审查要完善;不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二是要监督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重点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突击提拔或者调整干部,执行任职回避制度,不违规将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安排管人、财、物、项目、工程等问题;在人员招录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工作纪律。工作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组织和党员依规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对贯彻、检查、督促、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的;对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失察失责的;只表态不落实,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等事项的,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违反纪律的责任。

(4)生活纪律。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党的形象。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开展明查暗访、家访,教育引导国企党员、干部净化自己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带头遵守社会公序良俗。

3.监督工作的路径

当前,国有企业纪委监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那么如何开展监督,怎样有效开展监督,就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优化创新。

(1)更新监督思维。首先要厘清两个职责关系,一是厘清与主责部门的职责关系,对主责部门实施再监督;二是厘清与党委的职责关系,对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不推诿,对主体责任落实要监督和推动,变“一线参与”为“监督推动”。其次是由问题事项向监督人转变,监督要以人为中心,突出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督者进行监督。再次要区别于一般业务工作监督和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的监督是对党员和监察对象的监督,工作监督、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都是纪委监督工作的起点,对这些问题背后涉及的人员,才是纪委监督要义所在。

(2)创新监督方法。由“过程监督”向“结果监督” 延伸,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一是查资料,查看审计、监事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一步核实,背后是否有利益输送、廉洁问题,从对事监督量化到人;注重“监督的监督”,对过程资料、会议记录、合同文本、财务账本等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看监事会、审计、业务管理部门是否能发现问题,履职是否到位,对履职不到位的倒追责任。二是听情况,对知情领导、知情部门和知情人员进行谈话和询问,重点到基层人员、一线人员那里去深入了解详情。三是勤走访,有针对性地走访职工群众,收集职工群众意见,必要时可通过暗访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重点了解。四是重抽查,对点多面广、持续时间长的事项可采取抽查核实进行监督,如工程项目等;对经常性的重要事项,如项目资金、三公消费、物资采购等,可定期不定期抽查。

(3)改进监督方式。一是注重联动监督,与内部职能部门联动,收集发现问题;与督查部门联动,收集失职渎职及作风问题;与公安部门联动,收集违法问题、作风问题;行政执法部门联动,收集失职渎职、违反行政法规问题;与司法机关联动,收集违反有关法律的问题。同时,注意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收集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实现联动监督。二是做实日常监督,要按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要求,结合被监督对象的职责,加强对行使权力情况的日常监督,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被监督对象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问题,要及时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深化专项监督,针对本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重点围绕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投融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等环节加强监督。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猜你喜欢
纪委监督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四个监督?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关于如何完善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探究
抓好三项工作扛起纪律大旗
中情局“纪委”“误删”虐囚报告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