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类高职院校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3-24 10:56郝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医学类招工职业院校

郝强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授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就是围绕“一个”专业教学标准,签好学校和企业两份合同,用活“三块”资金,解决“四个”问题。尽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在工科院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现阶段医学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并没有取得较高和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基于此,对基于现代学徒制如何在医学类职业院校具体实践途径进行研究与思考。

[关    键   词]  医学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94-02

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是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以教师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也就是“手把手”教,是培养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制度。

尽管近年来国家组织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試点项目在工科职业院校开展起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由于其专业特殊性,职业院校和企业(医院)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关于医学类高职院校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研究,笔者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医院)协同育人机制

医学类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其育人机制可总结为:利用职业院校、企业(医院)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的方式,通过在校教师和企业(医院)师傅联合教授知识,培养医学专业的学生适应新时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医学类职业院校和企业(医院)双方职责与分工,加强企业(医院)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主要通过联合招生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和管理制度建立等四个环节的探索和研究,最终寻求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医院)协同育人机制。

(一)确定联合招生方式是首要环节

医学类职业院校主要采取“先招生后招工”“招生招工一体化”“先招工后招生”三种方式并行,各专业各有侧重的方式进行。“先招生后招工”,即学校先招生,与医院联合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招工,我校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均可采用;“招工招生一体化”,即企业全程参与招生,招生同时签订用工合同,如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等可采用;“先招工后招生”,即企业先招工,学校面向已招工(以用工合同为准)人员进行招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均可采用。

(二)开展学校与企业(医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学校与企业(医院)在项目伊始签订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与企业(医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双方职责、分工。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就试点专业联合办学事宜进行商讨,确定企业(医院)对试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在此基础上,共同为企业和医院“量身定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适宜的“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学校与企业(医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合作制订课程教学标准,要符合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原则;教研室按照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的内容要求,组织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编写教材;在企业和医院使用的教材根据企业和医院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以企业和医院师傅为主,共同编写教材。

(三)学校与企业(医院)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充分利用企业和医院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医院)“双导师”的基本条件、工作职责、聘任程序、聘任待遇、聘后管理各环节内容,医学类职业院校和企业(医院)双方老师共同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医学和护理相关专业的学徒制项目,学校与医院教务科沟通,选派院内相关科室骨干医生和护士长作为学徒制项目的师傅,通过来学校讲授实训课和让学生课间实习走入临床科室实践,使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进一步升华;药学相关专业的学徒制项目,学校与医药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沟通,选派了企业骨干技术能手作为师傅,让学生带着书本上没有理解好的知识点走进药企,充分完成了在企业学习的全部教学任务,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效果较好。企业和医院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也纳入项目考核,并享受学校相应的带徒津贴[1]。

(四)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

学校和企业(医院)共同完成学徒项目培养标准等四大类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制订了学徒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学徒制项目学生保险标准》;二是制定相关协议,包括学校与企业(医院)合作协议,学校与医药企业(医院)、学生(家长)三(四)方协议,并由学校法务工作顾问审核后执行;三是学校根据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制订了《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的原则意见》《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暂行规定》《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四是制定学徒制项目多元化评价机制,由医药企业(医院)对学生轮训岗位进行技能达标考核[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机制,制订了《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暂行规定》,切实提高学徒的基本素养能力、岗位核心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面临一系列困难。如学校与企业(医院)合作制度还不够完善,现代学徒制项目在医药行业无法全面推广实施等,都给我国医学类职业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造成了影响。所以,医学类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时,还要对当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总体状况有所了解,并对阻碍其发展的特殊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制约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药行业需求导向不明确

医学类职业院校和企业(医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以医院和医药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促进医学生就业和发展。首先要明确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医学技术类人才,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可行的便于操作的学徒培养方案。但是现在大部分医学类职业院校还是在盲目地学习工科类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尤其是沒有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医药技能人才,造成培养过程的偏离。

(二)社会认同感不高

一直以来,学生和家长追求高分数和高文凭的观念很难改变,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并不是很高。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始终把学历放在第一位,人们认为选择高职教育和学历证书是脱节的。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我国很多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匮乏,生源质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医学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产教融合需要加强

当前医学类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共性问题表现为:表面工作做的较多,实质性工作做得少,认为学徒制项目是短期行为,难以持续发展,医学类院校作为较特殊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医药企业(医院)深度融合不到位,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是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要遵循当地人事部门和本单位的具体要求,招聘条件与工科院校毕业生相比,条件较高,缺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源动力,导致医学类职业院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运行不好。现代学徒制项目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贯彻落实[3],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基于以上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是完全适合于医学类职业院校的,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学校要在各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医学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可行的道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为医院和医药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54-58.

[2]杨日华.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现代教育论坛,2010(11):86-89.

[3]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30-38,117.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医学类招工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留守媳妇
一份沉埋的孤证与文学史结论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
永春县多措并举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工作
招工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