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做法

2020-03-30 03:18刘爱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摘 要:学生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初中生物课,生物学科的“副科”位置导致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核心素养融入生物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助于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按照学科进行的,即“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1]。 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关键期,犹如蓬勃生长的小树,而这些茁壮成长小树的根恰恰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重视,已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索了培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旨在为提高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借鉴。

一、巧用教学模型,构建生命观念

生命具有生长繁殖、遗传变异、新陈代谢等重要特征,生命观念指对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特性或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想法或观点。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正确的生命观念[2]。比如在学习“视觉的形成”一节时,先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可以拆装的眼球模型,指导学生结合模型,认识各结构的功能,继而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正常眼为什么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白内障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接着让学生用黑布蒙住双眼,体会盲人看不见东西的痛苦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的结构必然有相对应的功能,功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实现,结构一旦被破坏,功能必将受到影响甚至丧失,人体犹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打碎了就很能复原,学生有了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就会自觉地反思进而改正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太好的做法和习惯,比如课间在走廊上追逐打闹、滑楼梯、趴着看书写作业,沉迷游戏、饮食不规律,爱喝碳酸饮料、吃膨化食品等等。又如在学习“人的生殖”一节时,让学生整节课都把装满书本的书包抱在胸前,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课堂上播放的母亲剖宫产的视频更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感叹于生命的神奇和来之不易,赞美母爱的伟大,千言万语全都化作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二、丰富课堂(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理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要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一节后,及时给学生布置双休日在家蒸馒头的任务,学生兴致很高,很多学生品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还有几个学生周一带来馒头让老师品尝,但有几个同学却垂头丧气地说自己蒸的馒头发酸,有的说馒头没有发起来,不是暄软多孔的。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失败可能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用的老面头时间过长被杂菌污染了,盛放面团的容器不干净;发酵时间不够;发酵时间过长;和面时用的是开水,把接种在面团中的菌种杀死了;购买到假酵母粉等。蒸馒头失败的学生根据这些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也蒸出了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亲身经历后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猜想、假设、求证、归纳不仅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还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又如在学习种子结构时,学生把大蒜头也当成了种子,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大豆种子和蒜瓣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积极主动地对自己原有的思维进行重新思考并获得正确认识,大蒜头是侧芽。通过这一特例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比、分析和正确判断的过程,即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三、利用典型现实案例,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并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形成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在讲人类的遗传病时,给学生讲一个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郑州市密县偏远山村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对夫妻一连生了11個孩子,这些孩子都是长到两三岁的时候,全身开始发黄,不久就死了。学生听后非常吃惊,老师趁势提出问题:“这些孩子可能得了什么病?”学生立刻回答:“遗传病”。接着老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有哪些类型?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为什么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高?”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自发地进行探究,科学探究意识逐渐增强。此外,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比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酒精后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课堂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主阵地,老师要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教材,在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的培养,如在“植物的生殖”课堂教学中学生了解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课下能运用所学知识向学校或小区里的园艺师傅提出提高芍药、月季等植物扦插成功率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确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带动家人、亲友以及周围更多的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安全用药”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指导父母科学合理的配置家庭小药箱。在“人的性别遗传”的教学中,学生了解性别的遗传规律后,就能够运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认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家园,从而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宣传环保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尽一己之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生物学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老师要积极的主动指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开展公益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生物老师指导“春苗生物社团”6名同学对3所初中五百多名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请教专家、走访学生,发现初中生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高现象较为普遍,年级愈高越严重,课内(外)作业多是导致睡眠不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睡眠不佳的严重危害,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初中生睡眠的建议,并以板报、讲座、宣传画等形式在学校和周围小区进行了健康睡眠的宣传教育,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又如举办艾滋病防控宣传活动,制作艾滋病防控宣传海报,介绍艾滋病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强调一般的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让更多的人对艾滋病、艾滋病人有理性的认识,既不恐惧也不掉以轻心,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健康生活。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方面不断转变。核心素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教师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将核心素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3],摒弃照本宣科的陈旧和呆板的授课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情感、理性思维和高尚品格的培养塑造,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学科魅力,在学习中捕获生物的趣味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养的学生编制生物问题的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7,(10):22-24

[2]于秀成.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185-186

[3]李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4):222

作者简介

刘爱东(1971—),女,汉族,本科学历,初中生物教师,中教一级,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获省、市成果奖3项,独著论文在《生物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参编著作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