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020-03-30 03:18黄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黄亮

摘 要:所谓的“数感”就是让人们能够认识客观的事物与数学,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也体现了人们对“数”的敏锐、精确和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展开讨论,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建议,对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感 培养 策略

引言

语文课堂中要有“语感”,音乐课堂中要有“乐感”,美术课堂中要有“美感”,同样数学课堂中也要有“数感”。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内容,并将其置于新课程六项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位置,可见这一概念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中应当强调与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与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能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理解,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1]

一、结合生活实例,在问题情境中加强数感

数学的概念是数学系统中的细胞,更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基础。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在生活与问题情境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进而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加强学生的数感。[2]

比如,在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超市找出与这两个单位相关的物品,并让学生尝试手持一克与一千克的物品重量上的区别,寻找到不同物体以“克”作单位,有的物体以“千克”作单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表象。在教学时,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包括硬币、黄豆、药片、肥皂、大西瓜、整袋的大米等,哪些是用“克”,哪些是用“千克”。让学生明白这些具体的单位及数据都是来自生活的,对于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度,形成良好的数学直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二、在动手实践中建立起相应的数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思维与动作之间的重要联系,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到“数”的意义。也只有引导学生对实际的情景或实例进行接触和体会,让学生拥有过直觉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进而将数的概念深刻、具体地把握起来。

比如,在进行“面积单位及其进率”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平方分米的线段进行观察,而后动手操作,自己剪出一个一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了解这具体的一分米具体是多大、多长。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中也加强了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获得了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挖掘,使得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引导学生去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和增强数感。

三、积极观察生活场景综合感受数感

观察是一种较具目的性、顺序性和积极思维参与的较为持久的感觉认知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具体的生活场景,发现其实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与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相融合的趣味和作用。

比如,在进行“数字与信息”这一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先提出了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你们联想一下,这些号码都有什么?学生此时开动脑筋,而且这种数字号码确实很多、很常见,属于学生的知识范畴内的,就会积极给予老师回应,包括“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家里的电话”“车牌里面就有数字”“门牌号”“妈妈的身份证上有号码”等,而后,让学生搜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对其中的数字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包括地区、生日等,再让学生进行仿照,对比身份证号码上的编排排列方式,用数字来对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及座位号等进行学号的编写。此时,学生会了解到,即便数字是抽象的,但是可以具化到每一个人,是可以感知的现实的背景,学生也便能够理解与接收。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将数学与其所代表的含义联系在一起了,也是促进学生数感的表现之一,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数学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测算或者精确测算的问题,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结果进行近似或者粗略的估算,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途径之一。加强学生的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培育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估算、计算和检查”的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时的偏差,再进行二次思考与计算,进而减少误差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

比如,在进行“加减法估算”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和问题:小明妈妈带了一百元钱去超市,要买27元的热水壶,45元的暖瓶,以及22元的玻璃杯,请问妈妈带的钱够吗?而后询问学生这是否需要精确的计算?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估算,再让学生将估算的过程相互交流,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纷纷发表出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正是通过这样的感知、交流与体验,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数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内化,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學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起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拓展思路,从多种方式出发引导和组织学生加强“数感”。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再启发和组织学生进行联系、比较、操作、应用等,将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数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应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读与写,2018,15(36):42.

[2]苗峰.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J].江西教育,2018,(33):52-53.

[3]严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数感[J].新课程·中旬,2018,(11):238.

[4]郭广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9,(15):79.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