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2020-03-30 03:18杨丽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途径与方法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杨丽艳

摘 要: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事业,也关系着生活中每个人的文化涵养与气质。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中国最朝气蓬勃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小学教育来说,尚未脱去稚嫩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缺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途径与方法

一、传统文化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拓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格局,使之努力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着这个民族的底蕴,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基般的存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高潮。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诸子百家思想体系,开创了影响深远、彪炳史册的思想文化繁荣盛景,丰富深邃的思想之光历经几千年岁月时空一直影响至今。反观当今许多道德缺失现象,例如地沟油、黑心馒头等,其实都是传统道德文化缺失现象所引发的不良反应。[1]

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中国最朝气蓬勃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众所周知,语言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个人对语言的理解,不仅取决于短时间内的大量阅读,更受到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耳濡目染。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深巩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至关重要。[2]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小学教育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老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些许弊端,存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缺点等。很多教职人员仍然无法脱离开教科书的束缚,課堂教学一板一眼,照本宣科,殊不知学生早已兴趣索然。要知道,教科书只是对文学内容千万种理解中的一种理解罢了,而学生如何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优秀文化的修养,这都跟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用生动深刻但又不缺乏严谨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3]

三、方法、途径

首先,要深入学习汉字文化。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国民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其国民思维方式显著不同于中国人,两种语言语法的差异处处存在。而汉字作为历经历史长河洗礼的古老的语言,更延伸出了书法、章法、笔顺等门类,其中书法更是成为中国引以为傲的艺术门类。在课堂教学或者课下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书法艺术,临摹字帖,开展书法知识讲座。俗话说:“字如其人”,这句话并非说得是字写得漂亮人就长得好看,而是说一个人的书写习惯和方式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看到大气磅礴的文字,那书写者也定不是一个缩手缩脚的畏缩之人。练习书法不仅对学生书写汉字有所帮助,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养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好品行。对于小学生,他们活力无限,潜力无穷,书法可以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去专注于某事。

另外,汉字的结构复杂多变,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所以很多汉子都与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从”“众”等,在课堂上讲解不仅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乐趣,也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记忆力。

另外一点就是要开展古诗文解读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宁愿看 编造出来的古装电视剧,却对真正历史留下来的唐诗、宋词不闻不问,更鲜有学生喜好在课外阅读古诗文。这点值得深思:唐诗、宋词虽然是“真材实料”,但毕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学生难免觉得晦涩难懂不知其所言,而电视剧则只选择了古装的外衣现代的语境,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由此受到启发,大可让学生针对某些故事开展情景剧的表演,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故事搜索资料的动力,代入语境中帮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创作时的真情实感,想象自己是李白,是杜甫,是辛弃疾,是如何兵临城下临危不乱,是如何面对壮丽河山豪情万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不变的真理,正如最近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其凭借考究复古的服装道具,严谨的古风台词以及紧凑紧张的剧情博得了诸多观众的喜爱,并掀起了一股唐风热,让人一夜之间,梦回唐朝。正是如此,才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此外,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拘泥于形式,特别是对于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直接死记硬背古诗词并不是让她们热爱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可以通过音乐或者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接触到更直接的层面。比如说,有很多的优秀的古风音乐且受到更多现代人接受,例如《梦回唐朝》《青花瓷》等,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也很多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地中,二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偶像的力量不可忽视,而现代流行文化中不乏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以此来引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正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此,教师也应该拥有能接受不同艺术形态的胸怀,不能因为自身喜好原因而对流行文化不置可否,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视而不见,失去了这个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大好机会。

结语

总的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小学教育来说,尚未脱去稚嫩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缺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传承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定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林玉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9(15):49-50.

[2]周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110.

[3]杨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8(24):70-71.

猜你喜欢
途径与方法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课程教学中传播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