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培育的幼儿告状行为的引导

2020-03-30 03:44谢光姑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谢光姑

摘 要:幼儿告状行为在很多幼儿园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培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因此,文章结合在幼儿园中教学的实际状况,联系不同的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此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正确和科学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告状;引导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26-02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同时也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参加实践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幼儿告状行为不能简单地遏制,应该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找出解决办法,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告状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表现,幼儿之所以会向教师告状,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既定的规则之间有冲突,他们往往会向教师说清楚这一状况,而这一状况就被统称为幼儿告状行为。实际上幼儿的告状行为也是和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幼儿的告状可以了解幼儿之前冲突的一些具体情况,从而更进一步地调整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幼儿出现这种冲突和互相侵犯的行为,以告状的形式作为矛盾冲突的一种具体表现,这实际上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协调。

二、请求型告状行为的社会性引导

为什么幼儿园当中幼儿告状的行为会如此多呢?这实际上与课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幼儿的想法都是非常简单的,他们认为一起玩游戏就是好,如果抢他们的玩具就是坏,所以基本上没有非常明确的好壞之分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想法跟感情往往是表露在外部,不会隐藏。幼儿之间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容易引起彼此之间的不满,不过也有一些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是出于对教师的依赖性,为了向教师表达自己的依赖情绪,所以会选择向教师告状。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要学会区分幼儿告状的主要类型,并且仔细分析这些幼儿告状行为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幼儿向教师作出请求性质的告状行为时,主要是向教师提出求助或者请求奖励。

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些求助类型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班阅读区中有很多的图书,这些图书往往会被幼儿带到家中进行阅读。最近有一些图画类的书本受到幼儿的欢迎,所以有很多幼儿都抢着要看这一类的图书,在课后,幼儿都会拿着一本书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这个时候一些小朋友先拿到这些书,而另外一些小朋友就没有拿到这些书,于是就产生了愤怒的感情,他们就会向教师告状说,是他们先拿到这本书,但是却被晚来的幼儿抢走了。这种类型的告状行为,基本上属于求助类型,求助类型的告状行为主要是幼儿觉得自己受到委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协调解决,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和告状的方法,实际上都是希望教师给予其支持和保护。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往往并不会完整地认知,所以会遇到各种奇怪的问题,如在伙伴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时就会有所纠纷,这种纠纷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解决。这种解决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协调人际关系,故教师的介入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更加恰当地处理求助类型的告状行为,就需要教师慎重地对待。

另外一种是属于求赏类型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吃完午餐之后,幼儿都坐在椅子上看幼儿绘本书籍,但是其中有两个小朋友并没有坐到椅子上,他们在教室里面胡乱地跑,这时另一个幼儿就像笔者前面说到的那样来告状了,这个幼儿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告诉教师这样的一种情况,以此让教师注意到他,而且这个告状的幼儿还表明了他正在看电视里面的教学视频。其实这个幼儿之所以会去告状,实际上他是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良性的评价,因为幼儿的年纪比较小,所以他们自我评价能力比较差,希望教师多多关注他,从而获得教师的表扬。

针对孩子求助类型的告状,教师应该努力降低幼儿的依赖心理,让幼儿在正确的时候才选择向教师求助。针对一些幼儿求赏类型的告状,应该让教师更进一步地去引导幼儿重视自己的行为,但是教师不应该鼓励幼儿过多地进行求赏型的告状。

三、冲突型告状行为的社会性引导

在幼儿的冲突型告状行为里,辩解和检举是常见的告状行为。辩解性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当中更是比较普遍。比如,在一些午饭之后的活动时间,幼儿都在活动区里面玩一些玩具,但是这些玩具的数量是有限的,有些孩子通过摆放造型之后,玩具的数量就不够了。又比如,在积木类的玩具里面,有一些幼儿因为积木的数量不够,他就抢了另外一些幼儿的积木,当教师走过来的时候,他就又恶人先告状地说,某人把积木给了他,但是现在又反悔了,想把积木要回去。这样一种行为,一方面是孩子希望逃避责任,是想避免受到教师的责备;另一方面,幼儿往往不清楚什么叫作分享,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做错了事情不敢承担责任,就会出现这种辩解性的告状行为,所以辩解性的告状行为也被称为逃避性的告状行为。

另一种是检举性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笔者组织幼儿一直在桌子上画画,涂颜色,一些幼儿很快就把画给画完了,看到幼儿甲还没画完。他就告诉教师说,幼儿甲画得太慢了,才画了一条狗。然后幼儿甲指着幼儿乙,他说幼儿乙实际上把画画得很丑,把线都画到外面去了。这样的告状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检举性的告状行为。幼儿在完成教师的某个特定任务的时候,虽然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他没有及时受到教师的表扬,他就以检举揭发他人的方式来引起教师注意,希望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优秀。

教师在针对这一类告状行为时,应该帮助幼儿在告状行为中逐渐地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因为只有他们能够独立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减少告状行为。在幼儿园的课堂上通过解释,教师能够让幼儿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听得进去。因此,可以通过一些看动画片或者听故事的方式,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一步地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能力。教师通过播放一些教育篇章,让幼儿讨论这些教育片当中的人物或者他们的行为,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当中的错误性,或者让幼儿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言,讨论日常生活与在幼儿园生活中所出现的矛盾,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矛盾的,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告状行为,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四、维护型告状行为的社会性引导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并且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所引发的一些矛盾,因为在幼儿时期,特别是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爱告状实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表达自我。但是,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我们也应该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或许用一个微笑也可以温暖幼儿的心。

在维护型的告状行为里,维护规则类的告状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有些幼儿非常遵守幼儿园或者幼儿教师的规则,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大家维护规则,也有一些幼儿是自觉地维护规则,当看到其他的幼儿破坏规则时,他们就会向教师告状举报。比如,在音乐课下课之后,一群幼儿到洗手间去洗手,然后有个幼儿就跟教师讲:“老师,某个小朋友正在踢厕所的门。”也有另外一种状况,在吃完午餐之后,有的幼儿先吃完饭,然后没有漱口,就直接去玩积木,有个幼儿发现了就向教师举报说:“老师,他们都没有漱口。”通过这种行為,教师可以看出一些幼儿是非常维护规则的,这种维护规则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很常见,幼儿园里面自然会有一些规定,有一些幼儿比较健忘,忽视这些规定,所以当幼儿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向教师举报,甚至在举报的过程中大呼小叫。

幼儿也会在同情心的影响下,产生维护型告状行为。比如,两个幼儿本来是好朋友,在吃完午饭之后,幼儿到区域空间里面玩游戏,然后其中一个幼儿在玩天平,而另一个幼儿想要抢他的玩具,这个时候其他的幼儿看了很生气,就为了维护那个被抢幼儿的利益,向教师告状。当看到自己比较熟络的幼儿受到他人欺负的时候,有的幼儿就会受到同情心或者义气的驱使,向教师告状。这实际上是幼儿出现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只是他们在分清是非好坏的过程当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他们依赖于教师,希望教师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针对幼儿不同的告状行为的时候,应该认真地倾听并且全面调查分析幼儿告状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具体解决。只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够更进一步地贴近幼儿的实际,开展日常的教学。而对一些维护规则类的告状,实际上应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对维护规则的幼儿应该给予表扬,对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则应该给予劝告。此外,针对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因为幼儿的出发点是比较好的,所以对告状的幼儿应该给予表扬,对欺负人的幼儿应该适当地给予批评,而对得到帮助的幼儿,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要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样寻求教师的帮助。

五、结语

如何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检验一位幼儿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掌握着幼教科学、幼儿心理学和责任心的试金石,也考验着幼儿教师的智慧与善意。幼儿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告状行为,实际上应该慎重地处理,通过仔细分析幼儿告状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剖析幼儿告状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幼儿告状所出现的问题,深入实际,仔细地加以解决。最好还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和科学的方案,给幼儿更加科学的建议,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明 文,翁苗红.3~6岁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及对策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12):86.

[2]陈 晶.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5(18):273.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语言教学中的策略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