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五朵金花』

2020-03-31 08:00孙则鸣
对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声律同构易学

□孙则鸣

《通论》多有颠覆性的新见,这些新见均得力于石铭和孙则鸣共同创建的一套融汇了东方易学和西方科学体系的精髓的方法论,它包含了五条基本原理:对称原理、简单原理、破缺原理、极致原理和中道原理。合称『五朵金花』,亦称『雷学原理』。为了给后面的具体论述扫清障碍,现将此方法论的要点简介于此。详论可参阅《通论》的导论,其主要内容『五朵金花』已发布在《孙则鸣新浪博客》和《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里,大家可以百度搜索阅读。受篇幅限制,本文只能点明要点,供读者阅读本论时对照参阅。

一、五条基本原理摘要

⒈对称原理

美国物理学家A·热在《可怕的对称》【(美)A·热《可怕的对称》,熊坤译,湖南科技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九——十页。】的开篇引用了拉·邦迪(Boid)的一段话:『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有道理的设想时,爱因斯坦并不与我争辩,而只是说,「啊,多丑!」只要觉得一个方程是丑的,他就对之完全失去兴趣,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愿在上面花这么多的时间。他深信,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而物理学家眼目中的『美』是什么呢?A·热又指出:『物理学家把对称性的概念发展成了一个判断自然设计的客观判据。给出两个理论,物理学家一般会觉得对称性更高的那一个要更美一些。当观察者是物理学家时,美意味着对称。』由此可见对称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称的定义。本书的对称采用西方物理学中的定义,它牵涉到『不变量』的概念:『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总结成一个被称为作用量的量,并且这个理论的对称性就明白地表现于,在各种变换之下作用量的不变性』(同上。)换言之,任何事物或概念,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只要其中还有某种不变的特征,就被视为对称。

东西方对于对称的理解有所不同。西方科学注重的是客观对称现象,而我国学界更注重主观概念的对称,被称之为『对偶』对称。易学中的阴与阳、黑与白、冷与暖之类的对称就是对偶对称,如经典的太极图中的黑白阴阳鱼的对称等,这种对称完全以人类的心理感受作为基础。除空间形象和结构的对称以外,还有时间对称,体现为事物运动变化前后的相似、如: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客观事物的对称反映到主观思维中,就形成了逻辑概念的对称,汉语特有的对偶字义对称,就是典型的概念对称。

⑵对 称的类别。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原理,任何对称必有与之对立的对称共存,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我们把这种对立互补的对称模式称为『双边逻辑』。『双边逻辑』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正对称与反对称:正对称是阴阳极性相同的对称。在空间和时间里体现为『平移对称』,相当于『重复』。反对称是在对称操作的基础上,加上二元(如黑白)互换操作,使操作前后两图完全重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俗称阴阳鱼)是最完美的反对称。②整体对称与分裂对称。『整体性逻辑』(又称『非局域性逻辑』);『分裂性逻辑』(又称『线性逻辑』或『局域性逻辑』)。二者是极性不同的对称关系,极性相反,基本形式法度也往往相反。③外部对称和内部对称。不同事物之间的对称为『外部对称』,同一事物内部构件之间的对称为『内部对称』。在具有层次性的复杂系统里,每个层次都有自身的『内』和『外』。如轻重律诗歌中,音步之间的对称相对于句子而言是内部对称,相对于音步内部轻重音节的对称而言,又变成外部对称关系了,余可类推。

⒉简单原理

大道至简。简单原理有三个要点:①理论体系里的简单是指『法则』的简单,而不是『现象』的简单。以围棋和象棋为例,围棋的法则比象棋简单,但围棋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象棋;②理论体系的『简单美』还指『思想的简单』;③物理理论里的对称与简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对称原理也是一个简单性原理。』

⒊破缺原理

①定义。破缺原理与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的『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大致相当。其精髓就是『任何一致性逻辑的形式系统都包含有不可判定真伪的命题(即产生理论体系的破缺)』。②产生破缺的原因:我们认为,推理是逻辑存在的基础,而逻辑起点是不可外推的;一致性逻辑的形式系统之所以产生破缺,是逻辑起点中的盲区(或称『盲点』,即『奇点』)所致。③关于破缺的填补。能不能弥补形式系统不完备的缺口呢?这是可能的,只要找出哪些地方存在不可证其真伪的命题(即缺口在哪里),可以用与之相对立的双边逻辑把这些破缺补上,理论体系也就完备了;对此,我们称之为『双边逻辑出入互补』。最常见的互补形式有:正对称与反对称出入互补;整体对称与分裂对称出入互补;外部对称与内部对称出入互补。这三种双边逻辑的出入互补贯穿在诗歌和对联的节奏、旋律、韵式以及马蹄韵之中,在对偶修辞中也有体现。

这里还介绍一下对称和非对称。非对称就是对称破缺。吴德全指出:『非对称和对称相反,是指事物或运动以一定的中介变换时出现的变化性和差异性,非对称又称为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在任何对称体系里,对称和对称破缺总是相反相成、如影相随的。

对称破缺存在两种形式:『对称破缺有的是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这叫诱导破缺;有的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这叫自发破缺』【王德胜《对称和对称方法》,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三期,二〇〇三年。】。李政道博士指出:『绝对的对称会显得呆板而无生气,对称中有一点不对称,往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和不对称的巧妙结合』。

⒋极致原理

①定义。极致原理是指在形式理论的构建中,形式体系的各种元素及其元素的属性都有某种极限,不能无限外推。所谓『物极必反』是也,问题是如何判定极限在哪里,若判别不了极限之所在,物极必反就是一句空谈。我们认为,形式理论一旦出现『奇性』,即形式理论自身无法解释的奇怪性质,就应当是极限之所在了。例如,西方科学对物质的细分,分到『量子』时,出现了『波粒二象性』,那么『量子』很可能就是细分的极限了。本书对音律体系的构成,均用『奇性』来判断系统的极限。②关于『五行极致原理』。我们在易学研究中发现,易学和很多科学公理体系里的公理或公设,似乎广泛存在与『五』有关的『自洽系统』,而且其公理或公设往往呈现一种『四个太少,而五个又太多』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五行极致原理。

五行极致原理与破缺原理和双边逻辑出入互补原理是相通的,即任何一致性逻辑的系统必有破缺,破缺点就是奇点,必须利用双边逻辑里的对立逻辑来填缺补漏。

⒌中道原理

中道原理原名『中道极化原理』,是与逻辑起点的极性来源有关的一个原理。因涉理太深,不便细论,这里只把与逻辑取向有关的一些知识简介于下。

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体系的差异: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人是一种『拆分』为主的思维,喜欢从个体的角度思考一切问题,对此,物理学最有代表性。西方物理学家认为,只要把所有物质不断『拆分』,逐层分析,最后都可还原为相同的几种简单的最小颗粒,这时我们就可以掌握所有物质了。于是物理学家『看到了』分子,然后是电子、质子、中子……。其逻辑特点是『外在性』『物理性』『分析性』和『精细性』。概而言之,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分裂性的思维。

东方的易学则相反,采用的是整体性逻辑。首先,易学把万事万物统括为『三个同构』:两种极性(阴阳)的同构;

五种相互关系(五行)的同构以及八原型结构(八卦)的同构。常说的『万物类象』就是三同构的具体体现。其逻辑特点是『内在性』『心理性』『直观性』『模糊性』和『辩证性』。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源自于东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音律形式中的对称五范式

⒈对称五范式的定义

在我国八卦体系里,卦与卦之间,以及八卦内部的阴阳爻之间,有五种对称模式,它们与西方的『韵AB式结构』相同。西方韵式共有五种:⑴连续韵连续韵(AAAA),可称之为『连续对称式』;⑵交韵交韵(ABAB),可称之为『交叉对称式』;⑶随韵随韵(AABB),可称之为『随转对称式』;⑷抱韵(ABBA),可称之为『包孕对称式』;⑸混合韵混合韵,是前面四种基本对称式的混合运用,可称之为『复合对称式』。以上五种对称模式可合称为『对称五范式』。

『对称五范式』是音乐乐律和诗歌对联声律形式规则的最根本的对称模式,音乐的轻重律节奏模式、诗歌的轻重律、长短律、半逗律节奏模式,平仄旋律模式,韵式组合模式,乃至于对联的马蹄韵平仄模式,全都受对称五范式的支配。

⒉对称五范式各自的对称特点

我们把A表阳极性,B表阴极性。它们可以对应阴阳、轻重、长短或平仄等两种极性相反的性质。以二拍子的轻重律诗歌为例,其对称性质如下:

⑴连续对 称式。『AA|AA|』或『BB|BB』。|AA|内部是阳极性的正对称;而|AA|与|AA|外部之间也是阳极性平移式正对称。『BB|BB|』的内外对称同样也是正对称,不过是阴极性的正对称而已。『连续对称式』的基本特点是:内部和外部都是正对称。

⑵随转 对称式。『AA|BB|』或『BB|AA』。基本特点是:内部为正对称,外部为反对称。

⑶交叉对称 式。『AB|AB|』或『BA|BA|』。基本特点是:内部都是反对称,外部是正对称。

⑷包孕 对称 式。『AB|BA』或『BA|AB』。基本特点是:内部和外部都是反对称。

以上四种对称范式可以分为五组:①内部对称都是正对称的有『连续对称式』和『随转对称式』;②外部对称都是正对称的有『连续对称式』和『交叉对称式』;③内部对称都是反对称的有『交叉对称式』和『包孕对称式』;④外部对称都是反对称的有『随转对称式』和『包孕对称式』;⑤『连续对称式』和『包孕对称式』是两个极端:『连续对称式』的内外对称都是正对称,而『包孕对称式』的内外都是反对称。

三、声律系统中的递归模式

所谓递归,就是在某个逻辑链展开过程中,逻辑的结果被反馈回去,从而又产生一个新的逻辑结果,并依此循环开展逻辑链。其反馈模式为:

古人称八卦的构成推衍是一种『加一倍法』,就是指先天八卦的由来始终——递归法。其具体过程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太极相当于一根阳爻,它一分为二就变成了下一层的一对阴阳爻,按照同样的方法,每一层的阳爻和阴爻都会各自继续一分为二生成再下层的阴阳爻,如是一层一层地递推下去,递推三次,就会生成八纯卦;继续递推三次,就会生成六十四卦;这是一种典型的二进制系统;即两个一进十,两个十进一百,两个百进千,两个千进万……。下图即为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递归生成过程:

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就是根据『加一倍法』而生成的一个『先天八卦』系统,可见声律系统背后是有数学模型支撑的。

要之,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充分体现了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以及八种原型结构的同构。这就是汉语声律系统的总纲。

猜你喜欢
声律同构易学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声律启蒙
关于“汤沈之争”的思考
易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明代易学史》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
关于简单树的一类计数问题的讨论
《雕菰楼易学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