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里的青苔

2020-03-31 09:26丛晓伟
当代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苔目光

目光里的青苔

听蝉鸣,虫子叫,看树。树枝去探蓝天的蓝,树叶像一个个听诊器,听空气的压力和跳动。所谓天籁,鸟鸣、蝉声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在高处,或大地更深的里面。再听再听。轰隆隆的飞机声,稀里哗啦的倒矿石的声音,人的咳嗽和叹息声,城市里,唯一好听的是垃圾车播放的“梁祝”,接近天籁——我理顺不好世俗生活,就走到这片林子里,听树和听草,安定下来,树枝伸展。

刚才路过江边,观一老者钓鱼:一个杆,一排小钩,蚯蚓为饵。问:如何钓得?老者不言,用余光示我,倾刻,鱼杆的末端,铃声响起,老者悠悠转线,慢慢起钩,两條大个儿的“媳妇鱼”。丹东话:“媳妇鱼”,“彪”。“彪”近于呆傻。其实单说媳妇, 大多数不彪,一般也不丑,因为这个世界主要欲望和希望都由她们制造。

没有什么能比一片叶子、一声鸟鸣给我更多的启示了——我一大早又回到了这片林子。我低头,一个老树根,经过五冬六夏,把自己挺出地面,成为脊梁,青苔愉快地顺着老根奔跑——它们的葱绿,由我的目光指导,从这一簇跳到那一簇,然后跳回来。近处,一只大黑蜂——一个快速移动的没有方向感的黑球、黑熊、轰炸机。除了交配和争夺领地,它更多显示神性。人和动物植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发明了文字和货币。非洲狮群、鳄鱼从未发起过任何一次世界大战。树往高处走,开花结果。

除了长高的人和树,还有千万种生命,天生微小低矮。亿万年生命史的有,蚂蚁、水母、瞎眼鱼、沙鳖、草履虫。蚯蚓一条线,水母基本是一个圆,鱼游水,蚂蚁上树,牡蛎在海里终生固守一块礁石。这里的苔藓,低乃高,老而新——长白山最高峰没有钻天杨,却生长了地衣和苔藓,苔藓可以从我的脚下扩展到南极;今年新生的一只长腿蜘蛛,正在这古老的青苔上,用轻妙的步伐夸张它的爬行;蚊子是盯过恐龙的——我猜。

来日,我将收获一块墓碑,将用小字在碑的下角刻上“观察者”三个字。观察是行动也是事业——与一棵小草交流一下态度,比挪动某个数据的小数点意义大。人们善意的目光经常指给我正道,我的目光经常避开其他的目光,去看水流的缓急,山色的走向,月亮的弯度,石阶缝隙里一棵小草的经历。一只麻雀,一只松鼠,经常可能成为心情的重要标志。现在,这只蚂蚁漫步这片青苔,衔住远古的深绿,挺胸抬头,我借机跟进,摆动着自己目光里的青苔。

在我这一天的小纸片上,还记着:一只松鼠的身子棕红色,尾深黑,它的后面紧跟着一个同样色泽和体态的孩子,它俩一棵树一棵树地走,一段一段,向上向下。我蹲下,一只长脚蜘蛛,正在舞蹈——它肚皮贴地,再用长脚把自己支起来,再放下,再贴地……在中国古代宫女那里,电影里,我见过这样的舞蹈,我观察着,手指尖忽然就伸向这曼妙,未及——“宫女”迅速逃离——我奇怪的是,手指尖竟然有这种难以言说的欲望,去触及这美妙的古典舞步。

原色

元宝山半山腰,一只黄蜂,在小道的上空悬浮着,它的两张小翅膀极速扇飞,但看上去是静止的。一缕缕阳光也是这样,落到哪枚叶子上都安稳,但从来没停下来,奔跑速度不可想象。这只黄蜂最好看的是屁股,黑的黄的纹,一道一道,天然的艺术。我正盯着它的屁股,它忽然把自己扯到几米之外,又一下子扯回来继续悬浮。又飞来一只,我肯定它们是兄弟——它俩拥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屁股——昆虫学把黄蜂腹尾部的这种色彩,称为警戒色。在我看,这是大自然有意为之的艺术品,黄菠萝树上的小黑果,山坡野草莓,夏菊,三荚菜,野鸡脖子(一种蛇),黄鹂鸟或家雀儿,都是艺术品,把它们当作艺术家,也没有一点儿不合适——它们一生追求开放,飞翔,迎风冒雪寻找自由。我眼前这两只黄蜂,壮实,勇敢,爱穿戴,古老也时尚,艳丽如埃及的皇后,它飞至南美能在丛林里找到当酋长的感觉。它俩平行悬浮,间隔十公分,悬浮了一分钟后,头对头,互相用劲撞而没撞上,迅即各自离开,两秒钟再度聚首——大概是,它俩同时接到了什么指令。在我整个观察过程中,一只白色的蝴蝶,始终飞绕在它俩之间。我推测,白蝴蝶为这野蜂的强壮和勇猛而吸引,喜欢看它俩的花色屁股,听翅膀嗡嗡声,这和女人看世界杯,看球星梅西或C罗的奔跑射门撩球衣翻跟头跪地不起差不多……再也许,这片天空,原本就是这只白蝴蝶的,她日出而舞,日落也舞,今天偶遇,内心欢喜,表达和平相处的愿望,留下彼此的记忆或印象。

我绕到了山的北坡。这片林子高大密实,树以槐为主,辅以柞、榆、白蜡树、山里红。树多,正值黄昏,这里就是鸟的殿堂了,类似于维也纳音乐大厅、国家歌剧院。有好几种鸟,各种唱法在一起交流。我听出一种是黄鹂,空润婉转,用罅隙流水或箫和二胡的合奏来形容,还不算太准确,用“鸣翠柳”最贴切。喜鹊是下里巴人,粗放率真不自卑,老槐树是它们的根据地,它们喳喳喳显得信心足力量大,雅不雅放在其次。还有两三种别的鸟,鸫或莺我判定不了,它们婉转在树的高处。归根到底,它们有共同的习惯,清晨早起,热爱黄昏,用飞翔和歌唱穿林追日。今天黄昏,我绕半山腰走,也有一种天地主人的感觉:我顺着小路,透过林梢,巡视远山在天边围的一个“圆”,天边是云的盛宴,奔走的,翻卷的,开放的,水墨洒脱的。我走在山的东面和北坡之间,步百米,目光已游骋几万里——我独自察看了天边牧场的骏马,非洲草原的狮群,西藏雪山,洛阳牡丹,西域沙漠,北美荒野,辽宁盘锦的红海滩。

走出林子的时候,在西山天空,降临了一个天象奇观:血红,深紫,桔黄……翻腾,旋转,延伸……黑的山,灰的白的云,蓝天,共同衬托出一个血红深紫色的“天港”“海岛”“神峰”,更遥远处的“天海”,神奇就是神的奇迹,这是梦境,神话,神色——天际,正铺开古罗马的战场,重现史前的万千气象,预演了永恒的存在,而我脚下的一只蚂蚁,一棵小草,身边临近生命终点的一株老槐,刚出生的幼鸟,都有着神奇召唤。我的目光,也向着西山的天空攀登,奔跑。19:20,近山、远山、山外山映衬着天色云影——群山托起梦境,现实高举理想;昼和夜,因爱结合并诞生;生和死,由信仰去开创前途——我的激动,不能停歇,而这奇景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港湾”的一旁,云色霞光,收拢成梦露的浓烈和凡高的激情;中央天幕,黑灰色的云层正阔大地铺展为中国水墨。沉到深处的落日仍在回望西山,红色的,紫色的云霞,站立成希腊诸神,在“天港”的两侧,守护着遥远的天海。夜从东向西,渐渐合拢。“天港”渐收,成为一个“天窗”,慢慢拉上紫色的窗帘。我转过山角,“天窗”的旁边,忽然出现一个更为辽阔的“天海”——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底色是海的蓝,紫云、红霞瞬间变化为一座一座黑色的山峰,现在我还不能分清,哪片云是真云,哪座山是虚山。而各色的的天光正弥散在“云山”的脚下、腰间、峰顶。这是宇宙的笑容,世界的原色吧。我梦游了一次天庭——这个黄昏,我见证了虚幻与现实的结合,仰视了一个通向永恒的出口。晚八点,这奇观仍在变幻。我停止观察,低头下山,感觉是,这样的天色,太激烈了,只能让无边的深夜来平息。

(丛晓伟,辽宁人,作品见于《散文选刊》《伊犁河》《岁月》等刊。出版散文集《老宅》《林间散记》。)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青苔目光
会变的目光
在水边
你的目光
青苔防控,从立冬开始
青苔之美
请别告诉她
驯鹿
老禅院
雨天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