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通鉴

2020-04-01 04:42邓忠强
杂文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通鉴市人贞观

邓忠强

翻检明人郑瑄的《昨非庵日纂》卷十四,看到一则笑话:

盖吴人以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裏之。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有得所授,积至数页,视之乃《通鉴》也。遂取以熟读,每为人谈。或扣其蕴,则曰:“芝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

这段文字并不费解,娓娓叙述中寓有作者对市人的委婉嘲讽。讲《资治通鉴》的那个市人,他所掌握的知识,其实可怜得很。他只知道几张包芝麻纸上载的一些缺头少尾的故事,却自认为知识渊博,大讲特讲,结果经不住别人一问,便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也难怪,市人不过偶然捡来了一点“芝麻通鉴”,相对于《通鉴》这部充满智慧的历史长卷来说,他晓得的知识仅为小芝麻点点,恐怕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又怎能窥其堂奥、知其底蕴?可他不知深浅,偏以只言片语炫耀于人,当然要闹笑话。

不过,这种事发生在普通市人身上,顶多算是增添生活笑料。如果肩负领导责任的为官者,也是学习浅尝辄止,才学空疏,那对工作的不良影响就大了。

唐代刘餗的《隋唐嘉话》上记载说,贞观年间,太医院需要杜若作药,度支郞中(户部度支司长官)就下令坊州进贡杜若(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药)。坊州判司(州府属官)回报说:“坊州不出产杜若,应当是由于谢朓的诗句而产生了误会。”原来,南朝齐国著名诗人谢朓有一句诗说:“芳洲多杜若。”芳洲是泛指芳草丛生的小洲(即水中的小岛),而坊州是具体地名(治所在今陕西省黄陵县)。那位度支郞中竟然把“坊州”误作了“芳洲”,一知半解,闹出笑话一桩。唐太宗听说这件事后大笑。结果,坊州的判司升官做了雍州司法参军事,度支郞中罢了官。

唐太宗为何对两人一奖一罚呢?想必是有缘由的。贞观二年(628年),他对大臣房玄龄说,“为人大须学问”。又引古人之言来告诫群臣:“不学,墙面,莅事惟烦。”(《贞观政要》卷六)意思是说,不学习,犹如面对墙壁而无所见(一无所知),临事就会困扰。由于这个缘故,他才对制造“笑话”的当事人作了严肃处理:坊州判司虽是下级,却有相当广泛的知识,而且敢于对上级指错,是个人才;而度支郞中作为上级,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物资调拨,本应掌握各地的物产知识信息,但他却张冠李戴,凭空发出个“坊州杜若”的指令,显得非常浅薄无知而又官气十足,自然该罚该免。

看来,读书学习,修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应该是一个人终生坚持的一项基本建设。在这个问题上,即使领导者也不能例外。因为知识永无止境,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从认识的长河来看,任何学问家所掌握的知识都不过是“芝麻通鉴”罢了,更何况我们读书不多的人呢!

然而,有的人認为“官升学问长”,领导者的水平总比一般人高一些嘛。可实际上并不尽然。唐代那位度支郞中,官不可谓不高,但偏偏闹出常识性的错误。现代有的领导者,因为不讲科学决策而造成重大失误,这类“交学费”的教训也不少。可见一个人职位的高低,并不总是与其知识才能成正比的。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懂得一些领导艺术,充其量算是“会做官”,但真正会做官,而且官做得好,总须德才配位,使自己的水平比一般人高一些。而要水平高一些,更高一些,就要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这个书,既包括有字之书(书籍),也包括无字之书(实践);这个学习,就是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今中外,举凡卓越的领导人,莫不是勤奋学习、追求真知的典范。只有历经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们的思想和智慧才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才会逐渐变得丰富和深刻起来,才有可能日臻完善,担负起事业的重任。

罗琪/图

猜你喜欢
通鉴市人贞观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情弦之音
自在生长
论南宋诗歌的市井审美*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
游子回家的故事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通鉴释文》的语音史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世界战争通鉴》《中国战争通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