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文献研究

2020-04-02 09:03杨雯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关语归化语境

杨雯俐,龙 翔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翻译策略似乎是所有翻译专业教师、学生、学者、专家常谈的话题,为此,笔者以“翻译策略”、“归化策略”、“异化策略”、“语用翻译”、“语用翻译策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改写策略”等常用翻译策略为主题,于2018 年9 月16 日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如下表(Table 1)。

Table 1

从Table 1 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翻译策略的文献总数最多,达到了34843 篇,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总数最少,只有21 篇。从时间段来看,1979-1989 年间,有关各种翻译策略的文献为0,说明在这期间我国还没有学者对各种翻译策略给予关注;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学者开始关注翻译策略的研究,有25 篇相关文献,其中语用翻译达到了15 篇,其他相关归化策略、异化策略、语用翻译策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改写策略基本上无人关注;进入新世纪后,各类翻译策略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从2006 年开始,关注各类翻译策略的学者突然爆发,何故?笔者认为应该是2006 年我国第一批本科翻译专业开始招生,尤其是2007 年我国高校第一批翻译专业硕士(MTI)开始试点招生的缘故所致,相关学者、老师和研究生对翻译策略研究非常关注。

鉴于时间和篇幅原因,笔者主要对21 篇有关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的文献展开研究和述评。

一、文献综述

从21 篇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视角,不同案例下语用等效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从整体来看,具体可分为四类:语用等效与语用失误、语用等效与翻译策略、语用等效视角下双关语的翻译研究、语用翻译研究综述。

第一类:语用等效与语用失误

何谓语用等效?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翻译的核心是语用等效,通过两种语言的语用对比,译者要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但是如何实现语用等效必然涉及到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按照语用等效翻译的目的,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译语读者与原文作者顺利交际。而只有当译者以译语读者为取向,采用归化策略时才能实现语用翻译目的”(转引自陈淑萍,2003:43),何自然(1997)把语用等效翻译分为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我们偏向于语言语用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的术语称谓,这样有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何谓语用失误?龙翔(2010:47;2012:61)认为“语用失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的一方使用了语法关系正确的句子,但由于无意识地运用了违背对方意愿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而发生的差错,它是一个社会的、自然的、认知的、民族的、跨文化的等等,多层面、立体式的语言现象”。从上述语用失误定义可知,语用失误与语法错误无关,比如我们的售货员对外国顾客常把“你要点什么?”翻译成“What do you want?”,这是典型的语用失误,无法达到语用等效翻译的效果,其实只要一句“Can I help you?”就完全达到语用等效翻译的效果。

综观本文所收集的21 篇相关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的文献,我们发现有6 篇文献是谈论语用等效翻译与语用失误的关系研究。其中,韩芬婷(2016)主要通过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社交语用等效,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语用失效等方面进行探讨,在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翻译与广告翻译的社交语用失误中,作者并没有举出实例进行论证,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其中,在分析“It’s the taste”时讲到“在很多语境中”,那么到底是在哪些语境中该句可翻译为“味道太差太糟糕了”,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语义较为含糊。(ibid: 216)杨俊亭(2012)和蒋磊(2009)都详细阐释了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形式、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及避免语用失误所采取的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等效翻译策略中,作者主要通过文化异性和文化共性两方面来论述,强调实现等效翻译所需要的跨文化背景以及语境意义。笔者发现,上述三篇文章中皆引用了雀巢咖啡中的广告语“It’s the taste”作为示例,不排除有相互模仿的嫌疑。薛婷(2017)从语用失误、等效翻译及其原则、等效翻译策略几方面来阐释公示语的等效翻译观,但笔者不认同将“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归为语用失误的范畴(2017:118),何自然(1997:205-206)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语用失误更多侧重于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文化误译,而非简单的拼写错误或者语法错误。另外,作者在提到法国语言学家Jean Delisle 的语用定义时,应指出具体出处。卢小军(2013)剖析了我国外宣翻译现状,归纳总结外宣翻译误译的类型及其成因,笔者发现,在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为题下,这是唯一一篇谈到语用等效与外宣翻译,说明相关学者对外宣翻译的研究还很少,外宣翻译往往代表国家形象,如果出现语用失误,不仅会产生误解,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还会有损我们的国家形象。因此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两国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差异等因素。笔者比较认同张宏雨(2013:94)中“翻译的等效必须是平衡的”观点,其实译者就犹如杠杆,说话者与受众者两方持平,才能通过“杠杆”实现语用等效的效果。这种等效不是“完全相同重量”的等效,而是充分考虑双方文化差异,以及对方语境情况下实现对等,不会让译文过分倾斜其中一方。

上述文献以广告翻译为视角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说明语用等效与语用失误的关系,详细列举了语用失误的实例,普遍采用了Thomas. J的二分法,从语用失误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进行论述,龙翔(2010:66)在前两者语用失误类别基础上,又增加了心理语用失误和副语言语用失误,笔者认为,Thom⁃as的二分法不是金科玉律,我们还可从其他方面对语用失误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第二类:语用等效与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除了语用等效翻译之外,常见的还有归化、异化、改写等策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与其他策略相结合研究的文献主要有12篇。因刘建珠(2005)属于论文摘要汇编,这里我们简要概述其余11 篇文献。笔者根据以下翻译策略进行总体分类。

在此需要说明,以上仅仅是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为题进行搜索,对其中的翻译策略进行统计,并不涉及以“翻译策略”为题的论文。笔者发现,上述文献归类总数为16 篇,而文献一共有11 篇,由于一些论文同时涉及一种或几种翻译策略,所以会出现有交叉重叠的情况,因此在分类时也难以做到十分精准,只做大致分类,下面笔者将对这些文献进行相同和异同归类综述。

Table 2 翻译策略论文研究内容分类

(1)冯川源(2012)苏艳(2018)谢志辉(2005)罗景一(2016)详细阐释了直译策略和意译策略,其中,冯川源(2012)主要通过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两种策略对词汇差异、内容差异、句子结构差异和语用原则差异展开论述,所选案例实用,易于理解,但我们不赞同作者把归化定性为翻译方法(ibid:93),Chesterman (2005:26)提出“我们应把策略(strategy)这个术语限制在其基本的‘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这个意义上,把它视为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而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转引自熊兵,2014,35(03):83)因此应该归为语用等效翻译与归化两种策略的结合使用更合理。苏艳(2018)谢志辉(2005)罗景一(2016)皆从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罗景一(2016)在分析语用等效问题中提到了语用失误,笔者认为,采取直译或者意译的策略,在达到“等效目的”时也应避免语用失误。

(2)朱翔(2009)谢志辉(2005)罗景一(2016)陈淑萍(2003)季绍斌(2004) 刘建珠(2006)冯川源(2012)七篇文献都从语用等效的角度阐释归化与异化策略,其中,陈淑萍(2003:45)和季绍斌(2004:54)都赞同为使译文达到最大等效的效果,译者往往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观点,这一点也与何自然(1997)观点一致,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要想达到译文的语用等效,需结合相关语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求“等效”,将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与具体翻译策略相结合。

(3)陈淑萍(2003)娄晓明(2008)季绍斌(2004)三人在论述语用等效问题时,提到了关联理论,刘绍忠(1997:13)提到,自70 年代末以来,Sperber-Wilson 把认知与交际结合研究,于1986 年提出“关联理论”(the Relevance The⁃ory),何兆熊(2000:181),认为“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语境是否能显映和互相显映”(转自娄晓明(2008:06))。关联理论与语境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可用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最佳关联,对交际活动进行推理猜测,从而达到最大等效效果。但在交际过程中我们总会出现理解偏差,推理失误等而造成的语用失误,以上三篇文献都没有提到关联理论情况下的语用失误,笔者推测在语用等效翻译与关联理论相结合的情况下对语用失误研究较少,有待作进一步研究与调查。(其中不包含主题为“关联理论”的文献)

(4)杨玲(2013)莫诗华(2016)主要阐述等效翻译策略,二者分别通过法汉隐喻和经济新闻汉译,以语用等效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释要达到翻译“等效”的策略,不论是修辞格还是经济新闻,翻译时我们都必须深刻体会文化差异及相关语境,创造“最佳关联”,等效翻译策略意在根据源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等效。

上述12 篇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用等效视角下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具体的翻译策略介绍较为详细,笔者认为,这与1990-1999 年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突增有一定关系,说明相关学者越来越重视语用等效翻译与翻译策略相结合的研究。

第三类:语用等效视角下双关语的翻译研究

李阳春(2018)和赵会军(2012)的两篇文献讲述了双关语语用等效的研究,通过双关语的定义分类,双关语翻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双关语特定的语用功能。李阳春(2018)从广告双关语出发,通过中英语用对比分析翻译语用策略。其中,在中英语用对比方面,通过语用对比详细阐释了翻译时应理解字或句背后的引申含义,并且提出了语言等效翻译法,社交等效语用翻译法,综合语用等效翻译法三种方法,从而真正达到“语用”目的。与前者不同的是,赵会军(2012)以双关语语用翻译量化模型为重点,以谐音双关和谐义双关为例,突出双关语翻译量化的可能性。两篇文献都对双关语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笔者发现关于双关语语用翻译的文献研究仍然很少,双关语的翻译也具有难度,因此语用等效视角下关于双关语的翻译还有待研究。

第四类:语用翻译研究综述

杨昆(2017)简单概括了从2007-2016 年国内的语用翻译研究,以总结性的观点,剖析了近十年语用翻译文献,指出语用翻译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具有批判性和前瞻性,强调语用翻译与翻译实践、以及实用体的关系,笔者发现在21 篇文献中,这是唯一一篇对语用翻译进行分析综述的文献,具有很大的借鉴性和参考性。

二、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以下几个例子具体分析语用等效策略:

“He comes home drunk as a pig”翻译成“他醉醺醺地回到家”,相较于“喝的像猪一样回到家”,第一种翻译更能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的准确性。因为在中国,“猪”代表“愚蠢”,而在西方则代表“懒惰,慢吞吞的”,在此句里的“pig”则是形容一个人走路踉跄,慢吞吞的,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否则会造成语义模糊。

又如,对于“会”有很多翻译方法。“会”的原意是见面、会和,即gathering 或meeting.而对于中国各种各样的“会”其英文表达都是不同的,如每年三月召开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翻译成“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简称NP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则译为“the Chinese People’ 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简称CPPCC”,其中,Congress 多指由选举出来的代表参加的会议,通过的决议往往具有约束力,而Conference 是指磋商讨论性的会议,其决议一般不具有约束力,因此,“两会”采取了不同的英译,旨在对两会的性质进行区分,我们会根据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语境与文化背景再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具体的翻译是什么。倘若我们不理解“两会”的含义,而采取相同译法或者用“meeting”等非正式用语,则会产生误译现象,即语用失误。

三、启示

通过对文献的对比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的特点,即在等效的基础上将源语与目的语进行价值转换,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文化背景,思维模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来进行翻译。语用等效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对于我们具体翻译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翻译策略有很多种,我们应根据具体语境将语用等效策略与翻译策略相结合,把自己置身于目的语读者的身份,充分考虑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从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看,过去15 年以“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为题的论文发表在公认的高档次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较少,其中发表在CSSCI 核心期刊上的仅有两篇,表明我国对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研究层次不高,可挖掘的范围很广,研究者们可通过多个研究视角进行探索,例如将语用等效翻译策略运用于歇后语的翻译,古文翻译,俗语俚语翻译,诗歌翻译等。笔者发现,21 篇文献研究内容重复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论证,有利于推动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结语

本文将21 篇语用等效翻译文献归为四大类,其中语用等效与翻译策略又细分为四小类,旨在通过分析文献异同,深入探讨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各篇文献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由于有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文的分析还存在局限性和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还需更多的建议及参考。通过分析上述文献的异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掌握各种翻译方法及策略,将语用等效翻译策略得到有效的运用,同时牢记自己的文化使命,将翻译注入灵魂,笔者也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继续研究相关课题,发现问题,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双关语归化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语认知
归化(双语加油站)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英汉双关语对比与研究
双关语的随附性解释
德拉巴斯蒂塔的戏剧双关语翻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