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2020-04-02 09:03郑传龙陈炳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高中历史历史

郑传龙,陈炳华

(英德市第一中学,广东 英德 513000)

进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我国教育部适时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在历史学科方面,国家提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应围绕五大核心素养从事教育教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感悟得出一个结论: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条捷径。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何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Hand-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hibl),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1]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下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育教学、求知求学的理念和模式,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乐于探究未知、勤于动手动脑,进一步拓展自身学习的深度和宽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二、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曾对本校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过关于历史探究性学习的问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随机问卷调查英德一中高一至高三年级300名学生(发放300份,实收300份)

从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新时代的高中生对于探究性学习,75%以上的学生持肯定态度,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历史探究性学习与历史核心素养关系密切。然而,在88%的学生喜欢老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下,只有35%的学生反映历史老师组织过历史探究性教学。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历史的渴望与现实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反差巨大。此外,学生对历史探究性学习也存在担心,尤为担心在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的时间失控,导致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

三、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优点

高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素质教育方式的体现。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历史老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人物。因此,运用此教学方式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有效排除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人物。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教师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历史,从中获取分析历史史料、归纳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的套路就是读书、做题和测试。这种周而复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老师在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知识输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处于被动,缺乏主动探究历史未知知识,更谈不上对历史资料的查阅、调查及观察。

新时代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在改变那种说教式、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建立在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并且可以“坚持学”的教育方式,凸显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到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查阅历史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历史论文、分析和归纳史料等等。学生通过单独或者合作方式对历史探究性学习,在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处理问题的基础上,获得历史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高中历史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构建

高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比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认为以下两种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比较实用,具体如下:

1、“做中学”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做中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实施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训对科学的积极态度。[2]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做中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中,具体的操作模式是:(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3)分组发言表述观点;(4)解释讨论;(5)教师总结;(6)得出历史问题的结论。

“做中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老师通过适当布置相关学习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培养适合自身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资料查阅、比较和分析、做出对问的解释。最后一个阶段是师生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与协作,得出历史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甚至可以对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培养和积累,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理解、掌握和运用。

2、创设探究情景的学习模式

历史教师在新授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创设历史的探究情景,让学生从情景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探究的导向;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去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历史素养和知识体系。笔者所处为粤北山区高中,生源质量决定了学生很难主动从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因此,笔者一般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背景材料,这些历史背景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通过这些指向性的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对即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解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力量。

在创设情境的探究学习模式下,历史老师要精心设计历史新授课的教学程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种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来。必须牢记的理念是: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大包大揽。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方法,并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历史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所学历史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升华。

结语

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育本质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的为祖国和同胞服务走出去。”[3]为此,我们一线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抛弃“填鸭式”教育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点,探索适合学情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让教育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下,学会对历史史料的阅读、比较、分析和归纳,全方位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探究性高中历史历史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