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

2020-04-05 04:08康正逵耿悦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蝶窦转移性鼻窦

康正逵 耿悦

[1.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临翔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临沧 677000;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031]

资料患者1男性,6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腔反复出血。专科检查:鼻中隔上端暗红色新生物,膨隆突出于中鼻甲内侧及鼻咽部,触之易出血。CT检查:以双侧后组筛窦、蝶窦及鼻腔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3.7 cm×6.6 cm×4.5 cm,病灶向上侵入前中颅底、蝶鞍,向下达鼻腔后缘,累及双侧上颌窦开口、海绵窦旁,伴筛窦、蝶窦、鼻中隔及前颅底等骨质广泛吸收破坏;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图1A、B)。MRI检查:肿块周边T1WI呈不均匀中等-稍低信号,压脂T2WI呈不均匀中等-稍高信号,内部可见片状T1WI、压脂T2WI高信号灶(图1C、D);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示肿块周边呈稍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为(0.85~1.1)×10-3mm2/S,内部见片状DWI高信号,ADC为(0.4~0.65)×10-3mm2/S(图1E、F);压脂T1WI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内部T1WI呈高信号区无强化,考虑出血灶及坏死囊变(图1G)。患者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鼻中隔后上端、后组筛窦及蝶窦新生物,肿块暗红色,质脆,易出血,肿块中央囊样化成腔。术后免疫组织化学:CD10+,波形蛋白(vimentin,VIM)+,Ki67(15%+),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K8+,CK7-,P63-,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考虑为转移性(图1H)。排查原发灶,发现左肾肿块,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

图1 患者1的临床及病理图片 A、B.CT示以双侧后组筛窦、蝶窦及鼻腔为主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内部见低密度无强化区,伴骨质吸收破坏;C、D.肿块周边T1WI呈不均匀中等-稍低信号,压脂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内见片状T1WI、压脂T2WI高信号灶;E、F.DWI及ADC示肿块弥散受限;G.压脂T1WI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内部T1WI呈高信号区无强化;H.镜检,瘤细胞呈巢状排列,胞质透亮,间质中见丰富毛细血管。

患者2男性,67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腔反复出血,伴右眼视力下降。15年前曾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专科检查:双侧鼻腔充满暗红色肿块,表面欠光滑,触之易出血。CT检查:以双侧筛窦、蝶窦及鼻腔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3.8 cm×4.8 cm×5.3 cm,呈膨胀性生长,向上达蝶骨平板,向下达鼻腔、鼻中隔后端及右侧筛上颌窦角,向双侧达海绵窦旁,伴筛窦、蝶窦、右侧眶内侧壁、鼻中隔、鼻甲等骨质广泛吸收破坏;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图2A、B)。MRI检查:肿块T1WI呈不均匀中等-稍低信号(图2C),压脂T2WI呈等-稍高-高混杂信号(图2D),压脂T1WI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低信号无强化区,考虑陈旧出血灶及坏死囊变(图2E、F)。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鼻道、鼻中隔后端、筛窦及蝶窦新生物,肿块达双侧蝶窦外侧壁视神经和颈内动脉,上至蝶窦顶壁,后至斜坡骨质,术中见肿块暗褐色,易碎,似出血坏死样组织。术后免疫组织化学:CK+,CAM5.2-,EMA-,CK8+,Vi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CHG)弱+,Syn-,S100+。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考虑为转移性。

图2 患者2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A.CT示以双侧筛窦、蝶窦及鼻腔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伴低密度无强化区;B.CT(骨窗)示相应部位骨质广泛吸收破坏;C.肿块T1WI呈不均匀中等-稍低信号;D.压脂T2WI呈等-稍高-高混杂信号;E、F.压脂T1WI增强后肿块不均均明显强化,内见低信号无强化区。

讨论与其他部位相比,鼻腔、鼻窦转移瘤非常少见,多起源于肾癌[1],其中透明细胞癌转移比例最高[2],亦可在肾切除术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后出现转移。目前肾癌发生鼻腔、鼻窦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经过Batson静脉丛或胸导管的淋巴转移途径[3]。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原发性肿瘤相似,包括鼻塞、鼻出血、面部肿胀等,术前常被误诊,而原发灶却较隐匿。并且此类患者多被误诊为原发性肿瘤行手术切除,经病理明确为肾癌转移后,再查找原发灶,进行手术或放射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使临床治疗策略较被动,影响预后效果。

本组2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均以蝶筛区、鼻腔为主,边界清晰。CT显示相应部位骨质吸收破坏明显,T1WI呈不均匀中等-稍低信号;压脂T2WI呈中等-高混杂信号,内部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压脂T1WI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血供丰富,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较为相似。病理上肾透明细胞癌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故其内部质地不均匀,T1WI以中等-稍低信号为主;压脂T2WI以混杂及高信号为主,伴出血时可见T1WI、压脂T2WI高信号灶,压脂T1WI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提示肿瘤血供丰富[4]。

影像学诊断中,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需与原发性肿瘤鉴别:①血管瘤,病灶内部坏死囊变少见,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或“渐进性强化”;②鳞癌,病灶呈浸润性生长,骨质破坏更加明显广泛,呈虫蚀样,有时不易鉴别,需依靠病理活检;③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多位于鼻腔上部、筛窦顶及嗅裂区,沿嗅神经分布,信号一般较均匀;④黑色素瘤,典型病灶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⑤淋巴瘤,骨质破坏不明显,病灶内部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中等强化,鉴别不难。

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鼻腔、鼻窦原发性肿瘤相似,术前常被误诊。因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基底膜较薄,临床症状以鼻腔反复出血多见[5],有学者[1]认为,50岁以上的患者以反复鼻出血就诊,影像学表现为以蝶筛区、鼻腔为中心的富血供肿块,并累及多个解剖结构交界区,且伴明显骨质吸收破坏时,需考虑转移癌的可能性。对于既往有肾透明细胞癌病史的患者,更应将转移癌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位。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但有待于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评估。

猜你喜欢
蝶窦转移性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飞行人员鼻窦影像学炎性改变与系统性免疫炎症的相关研究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