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在线课程建构的逻辑路径及实践探索*——以《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课程为例

2020-04-06 01:07同婉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创建构课程

同婉婷

双创在线课程建构的逻辑路径及实践探索*——以《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课程为例

同婉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课程《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为例,论述了双创在线课程的建构逻辑,并在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后,提出在线课程在如何建设、深入应用等方面的实施路径和范式。

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等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双创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但相关优质师资紧缺、培养体系各式各样、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成为了制约双创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这个挑战,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双创课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尝试从双创在线课程的架构设计到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整理,并提出双创在线课程思考。

1 双创在线课程建设的意义

1.1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分析专家凯文·凯里在他的专著《大学的终结》中总结道,过去人们不止一次尝试通过技术来改善教育,包括函授教育、广播课程、电视教育,但都未能真正改变综合性大学的传统教育方式。但随着慕课的兴起,泛在大学的概念被提出,如果无法将大学优质的课程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传播,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个性化的、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方式需求,大学或许只能沦为发放文凭的机构。

1.2 专创融合的实施需求

专创融合,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从工具型教育、知识型教育到智能型教育。在专创融合的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专业教育的知识技能传授是“米”,创新思维和创业观念是“炊”,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开拓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双创在线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拓展学生的学习路径,与主干课程互补融合。

1.3 双创教育的实践需求

由于双创教育的特殊性,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存在学生专业背景不同,统一教学时间有限,项目小组课下难以召集等实际情况,因而普遍存在项目论证不充分、产出困难、质量不高等问题。倒逼双创课程必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课堂内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开展探究式、互动式学习,同时课堂外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项目的拓展延伸[2]。

2 双创在线课程的建构逻辑

双创在线课程建设的两个关键词是“双创”和“在线”。因此在建构课程的时候,要抓住双创教育的灵魂,理解在线课程的表现形式特点,才能真正开发出一门有深度、有吸引力的优质课程。

建构逻辑与传统学科不同。双创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践性强,学科性弱。因此双创课程的建构应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当中的痛点为目标,而不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理论性。第二,适用面广,个性化突出。双创教育教学效果需满足大部分专业行业的创业需求,因此在课程建构过程当中,需要找出普适性的原理原则。与此同时,双创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案例探讨等要设置开放性空间,并不要求标准答案[3]。

建构形式与线下课堂有异。在线课程的信息化属性,要求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逻辑框架完整,衔接有序,具备可获得、可普及、可运用、可创造属性。同时要求课程资源模块化、颗粒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实现老师可自由组合课程微结构,学生可快捷学习和提取资源的目标。

基于以上基本认知,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课程《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为例,进行双创在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建立起双创在线课程建构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双创在线课程建构逻辑模型

课程建构逻辑模型按照时间流程分为五部分,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评估结果会反馈到课程的分析步骤进行课程的优化升级。《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课程的具体建设步骤如下:

2.1 课程分析

基于课程性质与定位,《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在线课程打破传统学科建构体系,按照团队组建与管理的时间逻辑线来建构框架,7章内容分为“组建前”“组建中”“组建后”三大部分,对应解决初创业团队普遍存在的“识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痛点。基于学生群体大多数为初创业者、准创业者,因此与市场上其他课程不同,这门课程侧重在团队“组建前”和“组建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演练。

2.2 课程设计

为实现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课程首先制定了课程标准,然后根据组建前、组建中、组建后整体架构建构课程知识树,建立了7个三级节点,19个四级节点,44个五级节点。再将44个知识点实现模块化、颗粒化。每个知识点内含“五要素”(案例导入、理论解析、课堂活动、知识链接、思考与练习),使得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学习模块。

2.3 课程开发

00后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在微博、微信、抖音各种网络产品的熏陶下,他们已经习惯了资讯的碎片化、可视化。这就要求在线课程的资源建设能够激活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持续性的思考与学习。基于学习群体的特点,结合课程整体框架,在《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课程资源建设过程当中,也进行了四方面的探索:

首先,教学内容情境化。除了授课教师负责理论的讲解与分析外,课程邀请创业者走进录播室进行创业经验的分享,也邀请业内专家来增加课程的专业度和纵深感。多元授课主体的参与,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维度和视角,也弥补了线下课堂时空的局限,呈现了多样化情境。教学案例以学生创业者真实案例为主体,贴近学生创业者真实环境。同时在恰当知识点以情景剧的形式来导入,将初创团队可能面临的真实痛点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自主探究、主动思考。

第二,教学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课程通过工作坊、情景剧、人物专访、创业者街访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展开,让学生在感受、思考、探究、提炼、再印证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拓展视野,丰富素养。

第三,素材建设颗粒化。围绕若干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发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ppt、音频、图片、文本等单个素材,也可以是小颗粒组合而成的大颗粒资源。与此同时,所有素材严格按照所属类别来统一标准,统一编码,统一模板,方便素材的提取和课程的重构。

最后,教学成果可视化。为了解决在线课程“落地难”痛点,课程通过设计《初创团队组建画布》、《知识与能力训练单》、《初创团队组建与管理计划书》等教学工具,实现在线学习成果可视化、可操作、可落地,便于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呈现,同时沉淀大量教学案例和资源。

图2 课程实施框架图

2.4 课程实施

如图2所示,以课程当中的“创业者素质模型”为例,双创在线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要根据课程需要,综合运用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完成深度学习。

课前自学。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阅读案例,并完成相关题目。老师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自学程度,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课中导学。课堂通过任务驱动,老师层层深入抛出问题,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即时开展小组的互相pk打分等活动,提升课堂效率,激发课堂活力。

课后拓展。学生依据真实项目,完成该模块的项目训练卡。老师线上点评,与学生即时互动交流,指导学生推进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2.5 课程评估

通过线上平台,每节课结束后学生都可进行课堂效果反馈,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推动课程的不断优化升级。

创业是很难“教”出来的,开展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变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4]。

3 双创在线课程的建设思考

根据课程结束后的跟踪调研,四个教学班120名学生中有89%的学生都非常认可在线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认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拓展了知识面,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混合式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双创在线课程建设不仅为各地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开展双创教育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为双创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助力。

做好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推广,仍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1)思维转换是前提。授课教师要进行思维转换,从传统的课程研发思维转换到产品思维、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从学科思维转换到项目思维。要注重用户体验,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自主学习的平台、课外拓展的平台。同时要有互联网思维进行课程的应用和推广,使得课程的边际效益最大化。

2)学分认定是路径。在线课程有了学分的认定,课程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被进一步激发。这需要老师不断完善课程考评体系,学生成绩不仅是回顾性的“大数据”记录,而是一个实时、动态的“竞争力状态”清单,展示“当下技能值”的方式[5]。

3)一体化教材是工具。通过编制一体化教材,将非文本类教学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编入教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延展性,与在线课程互为补充、互为支撑。

4)教育初心是灵魂。在线课程是新型教育形式,创业教育并非学科教育,因此所有的教师都是边学边建,边建边用,目的就是为了响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双创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任重道远。

[1]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 王攀,郑燕平,卢畅.“翻转课堂”带给创业教育的新机遇[J].职业教育,2015(11):161.

[3] 韦静.“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5):198-199.

[4] 蔡中兴,李国章.翻转课堂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40-42.

[5] 郭文良.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98-199.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king the course of “Startup Team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ONG Wanting

()

Taking the national resources database course "Start-up Team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line cours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hybrid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it proposes the path and paradigm to build and apply online cours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line course; mixed teaching

2020-02-07

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2022)成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项目编号为701822J42045)

同婉婷,女,陕西咸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G423.07

A

1672-0318(2020)02-0055-05

10.13899/j.cnki.szptxb.2020.02.011

猜你喜欢
双创建构课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