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07 03:44方丽虹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科学应用研究

方丽虹

摘 要:本文依托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从研究背景与缘由、实践应用、成效与反思等三个方面论述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归纳并层层展开生活素材的选取原则、处理及应用策略等。旨在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获得更多教学经验与启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其求知欲,指导学生以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生长点,有效促进其新知识建构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师生各方面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高,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生活素材;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笔者研究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源于25年前新课程改革初期,当时学生对人体生殖系统内容充满好奇,卻羞于面对青春期发育的第二性征,许多学生教科书上生殖器官等图片早被涂鸦...

案例1:在首轮“性教育”课堂上,笔者大胆地将实验室缩小版男性人体模型展示给了学生,结果引来数学、语文、英语等老师一致“讨伐”:大片女生在其他课堂上红着脸恍恍惚惚无法专心上课,老师们纷纷调侃:“你到底在科学课上给他们吃了什么迷魂药?!”那一刻笔者恍然大悟:原来新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绝不是一句可忽略的空话,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确实非常重要!

于是笔者采取了补救措施:结合农村学生大都带过光屁股弟妹、其祖母辈有缠足束胸等事实,用生活故事、胎教磁带、图片及教科书等,给学生科普优生优育和青春期发育常识、分析平均寿命与科学发展关系等,总算平复了女生突受刺激的骚动之心,开始像学习运动系统那样坦然面对生殖系统。

此次“转危为安”的教学经历,也成为笔者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开启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的契机。

二、实践应用

生活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仅靠课堂教学中讲生活小故事、挂图片、放录音就能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科书几经改版内容得以充实,多媒体设备逐渐引入与改进,学生生活经验日益积累,可供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也日渐丰富。

笔者依托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所选生活素材进行了细化和拓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地渗透于科学教学实践中。

(一)生活素材的选取原则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师除了吃透教材内容、把握好重点、分解难点降低梯度之外,在生活素材的选取及前期处理上还应把握以下原则:

1.形象化原则:所选素材要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生正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要求;

2.生活化原则:所选素材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在我们身边”;

3.实效性原则:所选素材取之生活可践于生活,具有实效性、易操作,使学生领悟“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的道理;

4.开放性原则:所选素材不止局限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与探究,还应包括学生开展课前课后的观察、生活小实验与小制作等拓展性、开放式素材。

如此,既能让学生提前体验新课的趣味而对将学内容充满“揭秘”兴趣,亦可留下一定悬念使之保持继续探究的热情。

(二)生活素材的选取与处理

以下为笔者所选部分“生活素材”,适当处理后可有效应用于科学教学:

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若师生双方都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随着课堂上生活化情境的铺垫,生活小实验的合作演示,学生在课堂上既有耳熟能详之亲切感,又有耳目一新之获得感,新课教学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三)生活素材的应用策略

策略1 铺垫教学情景

教师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到或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设计课堂教学情景进行铺垫,“吸引”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探究新知识、感受其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交流与合作,既能“以旧带新”有效建构新知识,还能达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等目的。

案例2:学“植物激素”前一天,出示一串青香蕉问:“谁有办法只让一根香蕉快速变黄,而其余仍青涩不能食用?”“有何办法每天只吃一根熟而不涩的甜香蕉、而不是等它们一起成熟时一人贪吃却吃坏肚子?”抛出问题、设下悬念后,根据学生抢答情况背地或当面摘下其中一根,与香气扑鼻的红苹果一起装进塑料袋并扎紧,第2天上课当众取出揭秘袋内外香蕉成色差异原因,或因验证性实验成功而奖励“献计者”大快朵颐吃香蕉…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这种生活化、激励性的课堂引入,使原本枯燥难记的“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在教学中变得生动、有趣、易记。

案例3:经历首轮“性教育”波折,笔者再次教学“代代相传的生命”、“走向成熟”内容时,适时引入“某初二女生将月经来潮误解为血癌而自杀”,“六岁男童常看科教频道、紧急中帮妈妈顺利产下妹妹”,“年轻无知丈夫阻挠妇产科男医生、差点酿成妻儿一尸两命悲剧”,“众人街头围成人墙,撑伞助临盆孕妇母子平安”等真实的生活素材作铺垫,有效打破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此后再分段播放英国科学家录制、从受精卵到青春期发育的《人体漫游》时,学生已能坦然面对最具冲击力的全裸镜头而不会惊呼“黄片”!

人体生殖器官、月经与遗精、第二性征等性知识的教育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禁区,学生不再“心有邪念”,而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殖系统的学习,体现了铺垫教学情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策略2 鼓励学生体验

案例4:初学“力的存在”:让童心未泯的初一小朋友在课堂上重玩气球:捏紧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口子,用大小不同的力相互挤压,便引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及“形变大小与力的关系”;再让学生给反向的口子逐一放气,用掌心感受气球“放屁”时气流方向、观察气球飞的方向,学生在开怀大笑中进一步感知“力的方向性、力作用的相互性与反向性”;同样用气球还可引入压力、压强、浮力、气压与密度及流速的关系等。

初一学生尚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初次接触经典力学,受理解能力限制学习难度不小,鼓励他们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接受新知识,既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激发其学习热情。

策略3 提倡学生合作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课堂实践机会,指导学生上台合作演示、做老师小帮手,同学间相互协作进行角色扮演等,会使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

案例5:学“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同学们立马想起一年前那根“早熟的香蕉”和“红苹果功臣”!当初津津有味吃香蕉的同学被邀请当众吃上了苹果,连比带划、声情并茂地讲“苹果历险记”,令同学们捧腹大笑!再让学生分成四五个大组,每人扮演消化道、消化腺的某个器官,一人扮演苹果或香蕉等食物,按序逐一演示、描述各器官的形状、功能和食物的消化过程,揭秘为何短时间香蕉多吃易拉肚子、为何有人会便秘…

通过人人参与、充满趣味的角色扮演,同学们在游戏中彼此包容、相互帮助并开怀大笑,不再感觉识记内容的枯燥乏味。

案例6:实验室是学生们挚爱之所,老师要不厌其烦开足开好每一堂实验课:如初一量筒、托盘天平、显微镜、凸透镜等仪器的正确使用,初二简单电路的连接与应用(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物质燃烧及其条件探究,初三酸碱盐及金属的性质探究等等。让学生2人组合进行实验探究,4-6人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提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离座帮助“实验菜鸟”学会操作,老师在实验室不断巡回指导,用手机拍下学生的规范动作或错误操作,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特好!

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帮互助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实验失败后重获成功及帮助他人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快感,经历耳闻、目睹、手摸、鼻嗅、使用肢体语言等调动五官的亲身体验,其对新知识的深刻印象,远胜于老师的空洞说教,更胜于演示实验中的耳闻目睹!

策略4 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包括课堂与课后各类习题的正确操练,还包括利用科学知识解释、处理与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7:学“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让学生在家用鸡蛋、清水、食盐和筷子进行“预实验”,提前获得物体沉底、上浮、悬浮和漂浮的实践经验,并要求学生据此帮爸妈腌几个咸蛋来改善伙食,记录几天后食用蛋才会变咸、几天后味道最美等。而老师在课堂上又改用清水、医用注射针筒和带橡皮塞的空玻璃药瓶来探究物体浮沉条件,让学生体会改变物体浮沉条件的不同方法:可改变液体密度、也可改变物体自重,还可...

如此设计实验,不仅杜绝了家庭实验中浪费浓盐水的问题,还让学生享受到“亲手劳动”的成果,感受父母的辛苦而更愿意分担家务;从实验中学生也明白了为何“死海淹不死人”、为何游泳初学者在教练指导下只需憋气“不喝水”就能顺利“漂起来”的道理,使学过游泳的学生恍然大悟,未学者跃跃欲试、对学游泳提高自身素养充满了期待!

策略5 拓展课外活动

生活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应全方面渗透于课前、课堂及课后,拓展于春游或秋游、第2课堂,要充分利用学生家庭和社会资源,给学生布置短期或长期的生活观察(如观察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动植物等)、社会调查(如调查贫血、糖尿病、肥胖症等)、家庭小实验(如腌制食物、家酿葡萄酒、米酒等)、科学小制作(如制作土电话、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等实践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无处不在”。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具体展开。

三、成效与反思

实践表明: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既有效又重要: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其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理解、接受并建构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比较、分析、分类、归纳、统计、演绎、想象等科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精神,有利于他们获得助人之喜、成功之悦,成为身心健康、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人才;而教师在实践和研究中自身收获也颇多:积累了更多教学经验,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同时也引发笔者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问题一:或许因绩效工资考核等原因,大力提倡学生具合作精神的教师自身却常有“不合作”现象:教研活动、听课本检查形式超过实效,组内公开课拘于流程且量不足,中老年教师“倚老卖老”不愿参加备课组活动,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喜“资源共享”等。不同科学专业的教师如何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推广优秀生活素材而减轻合科教学压力,全面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提高每位师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思考、有待改进的问题之一;

问题二:如何将德育教育素材有机融入科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另一个问题。教师在给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应更重视“传道”:要利用现有教材、教参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日常生活或工农业、医疗、航天等领域新产生的鲜活素材,充分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提升其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最终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将“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深入研究并完善生活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引领学生体會“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在我们身边”,明白科学的本质是“源于生活”还要“践于、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 义务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3]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M].七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2014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初中科学应用研究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微课不微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