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体检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比较

2020-04-09 07:05翟丽红徐先荣金占国章梦蝶石婷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种立位歼击机

翟丽红,徐先荣,金占国,章梦蝶,王 蒙,石婷婷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航空航天眩晕诊疗研究中心,北京 100142

立位耐力试验(orthostatic tolerance test,OTT),又称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靠方法[1]。加速度晕厥和大部分其他不明原因的空中晕厥属于特殊形式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因此,本方法可作为空中晕厥的一种诊断方法[2]。目前,立位耐力试验是我军高性能战机改装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本文对我军改装体检直升机和歼击机不同年龄段飞行员的立位耐力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不同机种飞行员和同机种不同年龄段飞行员之间OTT 的差异,为高性能战机飞行员航卫保障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2011 - 2015 年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改装体检的150 名直升机飞行员[男,23 ~ 47(29.55±5.71)岁,飞行时间200 ~ 4 000 h]和150名歼击机飞行员[男,23 ~ 49(29.29±5.43)岁,飞行时间210 ~ 3 900 h]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机种飞行员的立位耐力差异。将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进一步分别分为25 ~ 30 岁年龄组和31 ~ 35 岁年龄组,每组30 名,比较同机种飞行员中不同年龄段飞行员的立位耐力差异。所有飞行员均无心血管疾病史,心电图正常。

2 立位耐力检查要求 检查环境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现场备有急救药品及心肺复苏设备。试验前受试者空腹≥4 h,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忌烟、酒、咖啡等。试验时间相对固定(上午9:00 ~11:00)。3 立位耐力检查方法 使用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倾斜床进行立位耐力检查。受试者在倾斜床上安静平卧20 min 后测基础脉搏及血压,然后在3 s 内将倾斜床转至85°,观察直立位即刻、1 min、2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受试者的脉搏、血压及症状反应。

4 立位耐力阳性评价标准 当出现立位耐力不良反应症状(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悸、恶心和四肢发抖等)或心率≥120/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脉压差<20 mmHg,即为立位耐力阳性。

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7.0 统计软件处理。观测资料主要为计量资料,均通过正态性检验。多组多时点观测资料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精细比较行LSD-t 检验,时间两两精细比较行差值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不同机种飞行员立位耐力指标比较 不同机种飞行员立位耐力检测无阳性结果,各指标各时点观测数据列于下表。整体比较(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知:各指标时间差异及一个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精细比较并结合主要数据分析:150 名直升机飞行员和150 名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结果均为阴性。立位耐力检查过程中,直立后15 min 的舒张压,歼击机飞行员高于直升机飞行员(P <0.05),其余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各时间点脉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不同机种飞行员立位耐力血压和脉搏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between the fighter pilots and the helicopter pilots by OTT

2 不同年龄段直升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指标比较 仿前做整体比较:各指标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几乎全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两精细比较并结合主要数据分析:25 ~ 30 岁年龄组和31 ~ 35 岁年龄组直升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检查中,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平卧位脉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时间点脉搏31 ~ 35 岁年龄组均高于25 ~30岁年龄组(P <0.05)。见表2。

3 不同年龄段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指标比较 仿前做整体比较:各指标组间、时间以及一个指标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两精细比较并结合主要数据分析:25 ~ 30 岁年龄组和31 ~ 35 岁年龄组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检查中,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平卧位和直立后5 min 脉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时间点脉搏31 ~ 35岁年龄组均高于25 ~ 30岁年龄组(P <0.05)。见表3。

讨 论

晕厥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过性全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意识障碍,临床上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和自限性的特点[3]。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属体位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为其中的一种类型[4]。

表2 不同年龄段直升机飞行员立位耐力血压和脉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the helicopter pilots by OTT

表3 不同年龄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血压和脉搏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the fighter pilots by OTT

当人体从平卧位突然转换为头高直立位后,重力会导致血液向下半身转移,引起心脏水平以上血压降低,从而刺激动脉压力感受器引发迷走神经抑制和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保持大脑有充足的血液供给,不至于发生晕厥。如果在站立后出现低血压或伴有心率减慢,发生晕厥或晕厥前状态,则判定为立位耐力不良[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循环血流、心率和血压调节紊乱是导致立位耐力不良的主要原因[6-7]。

立位耐力与飞行耐力的关系一直是军事航空医学和航天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空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高性能战斗机具备高过载、高过载增长率和高角加速度等特点,加之实际训练和作战中频频出现的推拉动作,对飞行员心血管贮备能力和调节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高过载和推拉效应以及精神心理紧张性疲劳等引发的空中意识丧失和地面晕厥发生率明显增高。据统计,晕厥在飞行员中的发生率为14.2%(包括地面和空中晕厥),占停飞疾病的28.1%,居各病种首位[9-11]。而飞行员晕厥的复发率高达40.1%,且空中晕厥和地面晕厥的发生率大致相等。有地面晕厥史的飞行人员发生空中晕厥的可能性较无地面晕厥史者高7 倍,地面晕厥发生次数越多,空中晕厥的发生率就越高[12]。无论地面或空中晕厥,立位耐力不良是重要的潜在身体因素之一。

飞行员发生立位耐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贮备能力低,反射和调节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和满足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劳动负荷特点,因而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或立位耐力不良[8]。飞行员晕厥或立位耐力不良无论发生在空中或地面,均对飞行安全和战斗力造成极大影响[13]。

立位耐力检查通过给予受试者体位变化的刺激来诱发其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变化,是一项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复制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检查,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准金标准”[14-15]。据陈同欣等[2]研究,立位耐力对空中晕厥诊断的特异度为91.80%,敏感度为38.71%。

立位耐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据研究,头低位与头高位反复体位改变、前庭刺激、高血压药物治疗等均可能降低人体立位耐力[14,16-17]。陈同欣等[18]研究了中国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试验的正常参考值。肖晓光等[5]研究了女飞行员立位耐力试验的阳性参考值。但是尚无关于不同机种飞行员立位耐力结果的对比研究,同机种飞行员不同年龄段飞行员的立位耐力结果对比分析也未见有报道。

本研究对比了年龄和飞行时间无差异时直升机飞行员和歼击机飞行员的立位耐力结果。立位耐力试验15 min 时的舒张压,歼击机飞行员明显高于直升机飞行员。而其余时间点两组飞行员的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机种飞行对飞行员立位耐力影响不大,但是这种15 min 时歼击机飞行员维持的较高舒张压在加速度耐力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而同机种相比,无论歼击机飞行员还是直升机飞行员,其直立后的脉搏值31 ~ 35 岁年龄段均高于25 ~ 30 岁年龄段,但平卧位两者无差异,且两者在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差异。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虽然平卧位脉搏变化不明显,但是心脏调节功能可能已经有所下降,直立后需要更快的脉搏才能保持血压稳定,这也说明立位耐力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猜你喜欢
机种立位歼击机
移位机立位康复对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 ATR 72双发涡桨支线运输机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VC-10四发远程喷气旅客机
长途竞赛机种Masi Evoluzione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兵器图解:J—11重型歼击机升级改进方案
万花筒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图-144超音速运输机
立位体前屈,刚柔相济韧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