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困境与理性选择

2020-04-10 06:46李姗姗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现实困境人才培养

李姗姗

摘 要:目前,构建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教育界围绕培养方案、課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等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从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特点出发,分析我国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改革的理性选择,以期促进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理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6-011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发达国家总人口与注册会计师数量的比例粗略匡算,我国注册会计师需求量约为40万人,而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只有注册会计师25万余人(含非执业)。作为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

一、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特点

1.从量上看,需求总量大且供不应求。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金融、证券、保险等市场不断壮大,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激增,注册会计师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保守估计,如果我国国内事务所以及相关咨询公司全部采用正规有执照的注册会计师,其需求量约为120—130多万,这些数据都表现出我国会计高端人才缺乏的严峻状况。

2.从质上来看,专业胜任能力高且软实力强。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警察”,属于财会行业高端人才,具有独立承担审计、纳税申报、管理及财务咨询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2007)》中明确提出,“是否接受和遵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要求,是区分注册会计师与其他人员的重要标志。”上官健(2016)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中认为,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财务、审计、信息技术等显性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等潜性技能。张伟、王新红、王媛(2015)在《卓越会计师素能结构及培养路径》中,从基础理论与知识、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维度界定了卓越会计师的素能结构。笔者认为,在执业环境复杂且“互联网+”、人工智能普及的大环境下,注册会计师除了对于业务技能的高要求之外,战略思考和判断性思维、沟通与领导才能,以及对综合信息的解释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这些软实力更是注册会计师在市场中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1.培养定位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够。目前,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或教学研究等工作。这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专业化,过分强调会计专业教育忽视了对其他行业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注重的战略能力、判断性思维以及国际化视野不相匹配。

2.理论课设置缺乏与行业培养战略相结合。在国家强调“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公共课学时,会计专业理论课和限选课学时受到压缩,一些会计核心课内容多难度大,有限的学时难以保障学习效果。以笔者所在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课为例,其学时从两学期142学时缩减成一学期80学时,这个学时和教学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其次,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都借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来安排,税务筹划、资产评估、报表分析等限选课课时偏少或开课时间过迟,课程设置方面缺乏横向联系性,理论性强但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处理及解决数据能力的培养。

3.实践课程设置与会计师事务所需求结合度不高。高校作为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的课程设置仍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课程设置和会计师事务所需求结合度不高。目前各个高校实践课程主要形式还是以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综合实践为主。校内实训主要在各学院校内实验室完成,购买的实训软件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简单同质化严重;校外综合实践环节,也只有一部分学生能申请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小企业进行实习,很多校外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4.师资水平存在局限。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尽管一部分教师通过了CPA资格考试,但普遍欠缺会计、审计税务工作从业经验。部分教师偏重基础知识教学,经济学、管理学及金融方面前沿知识欠缺。另外,由于面临较重的教学任务,教师科研投入精力不够,外出培训次数少也是制约了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1.突出学科优势,夯实理论教学基础。一方面,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和限选课等课程类型的合理设置不仅要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技能知识的全覆盖,而且要突出对专业课程的深度学习。不仅要讲透基础理论,更要通过定期开展高水平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国际范围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进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引用翻转课堂等新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其对知识的认知及吸收能力。

2.拓展实践资源,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高校要加强CPA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必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双管齐下,强化实践效果。首先,要积极优化校内实训平台,引入高仿真模拟实验,包括ERP沙盘实训、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实验室等,增强学生对企业经营、会计、税务等环节的宏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其次,谋求多方合作,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除了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外,还应该积极与当地企业、银行加强对接,并在经费和制度上给予支持。另外,高校还应该积极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骨干、合伙人、大型企业的会计师等精英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这些人才代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主体,经过他们的指导,学生更容易被行业人才市场接受,同时也会向学校反馈出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促进高校更好地培养CPA专业人才。

3.构建多元化的师资结构。高校应坚持开放的学术态度,配合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经费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会计事务所和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支持教师参加中注协课程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税务师、ACCA考试等,打造一支理论扎实、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同时,应创新校外人才聘用机制,面向社会聘用会计、审计专家学者和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项目经理等,将全国知名会计人才引入培养过程,以多元化的师资结构给学生带来新的视野。

猜你喜欢
注册会计师现实困境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独立性探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