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山区乡村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略研究
——以“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为例

2020-04-11 01:33潘轶儒徐美贞张建国何思笑
园林 2020年1期
关键词:桃源康养农家乐

陈 静 潘轶儒 徐美贞 张建国* 楼 飞 何思笑

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森林康养旅游已经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衢州山区乡村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略。结果表明,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方面具有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较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五大特征,并构建了基于特色主题和市场主体两个方面的产品开发策略,最后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森林康养旅游;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1]。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旅游活动及健康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5年11月17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2018年1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健康养生旅游的发展更加注重内涵的发展;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健康旅游的涵盖范围不断扩展。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段。地貌类型按典型性区分,以衢江为中轴,向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渐提升,向南、北两侧依次为河谷平原缓坡岗地、低中丘陵、山地,地势总体呈南北高、西矮、中平、东低。市域范围内,丘陵山地占85%,其余为平原和水域。面积广袤的山区既是森林植被繁茂、山水资源丰富和地质地貌多样的富集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是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2]。

1 森林康养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1.1 森林康养旅游

2018年1月份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将康养旅游界定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中指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行业标准《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LY/T 2935-2018)》中提出,森林康养产业是以优质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为依托,融入旅游、休闲、医疗、运动、养生、养老、认知、体验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共生的商业综合体;《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 2934-2018)》中明确,森林康养是指以促进大众健康和预防疾病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的康体保健作用,开展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促进(维持)身心健康的活动总称。

综合这些概念后可以认为,森林康养旅游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而开展的,具有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属性的休闲旅游活动。

1.2 森林康养旅游资源

《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T 2789-2017)》中提出,森林养生资源是森林环境中有利于人类健康,可以为森林养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LY/T 2935-2018)》中提出,森林康养资源是指凡是能使到访者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增进(维持)身心健康的自然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等各种资源。总的来说,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业产业系统或森林空间环境中,能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所利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要素的总和。具体来说,包括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植被景观、林区地质地貌、森林食药产品、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运动条件等,可以为森林康养产业所利用并能为游客带来健康促进作用的各种资源要素。

2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森林康养资源特征分析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距离衢州市区15 km,东离杭州245 km,西距千岛湖122 km,南距武夷山270 km,北距黄山300 km,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之一。目前有杭新景高速贯境而过,交通便利。桃源七里农家乐休闲旅游自2005年发展至今,已有7个农家乐经营村,97户农家乐经营户,1 335张床位。乡村两级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旅游百强乡镇”“浙江省生态示范乡”“浙江省农家乐示范村(2个)”,并成功举办浙江省农家乐现场会、华东旅交会·柯城乡村欢乐节、衢州市农家乐现场会、七里农家婚庆等一系列高质量、高档次的活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是一处独具山里农家风韵的新兴旅游景区,生态山水、农屋农饭、避暑纳凉、高山蔬菜、峡谷漂流和耕读文化是旅游区目前最大的旅游特色,目前桃源七里风景区已成为衢州市旅游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支撑。

2.1 森林康养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较好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平均海拔650 m,森林覆盖率98%,空气负离子峰值每cm3超过8万个,是远离城市雾霾的“天然氧吧”,“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是景区的最大特色,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素来有避暑胜地、养生福地之称。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休闲、健康养生、生态的生活娱乐方式,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2019年7月18日被列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天然氧吧”。

2.2 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参照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根据桃源七里的实际情况,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一些类型:

(1)地文景观:地文旅游资源包括山丘型旅游地、奇特与象形山石等共九处;

(2)水域景观:水体旅游资源,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水系河流水量充沛,纵横交错,拥有多处跌水;

(3)生物景观: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与古树名木;

(4)天象与气候景观: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群山相连,层峦叠嶂,平均海拔650 m,属于云雾多发区;

(5)建筑与设施: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拥有军事遗址例如炮台遗址,具有文化与科考价值,其次具有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的人文景观建筑分散布于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

(6)旅游商品:当地高山蔬菜和山地水果品质优良,深受游客欢迎;

(7)人文活动:目前桃源七里风景区开展了一系列现代节庆活动以吸引游客,例如“粽香文化节”、定期举办的七里乡村音乐节等活动。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不但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生物景观,而且具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三者完美结合,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融于其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是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的极佳目的地。

2.3 自然与人文资源结构合理

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共有自然景观24处,占比47.06%;人文景观27处,占比52.94%,两者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分布合理,组合条件好,有利于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旅游的协调发展。其中自然景观资源对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强烈的吸引力,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游客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自然风光中得到特殊的身心体验。而人文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提升游客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进行生态养生旅游的幸福感,突出当地地方特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较优组合有利于当地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建设。

2.4 森林康养旅游延伸资源丰富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位于衢州市西北部,是一个纯山区乡,优质的高山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是其重要的延伸资源。由于其独特的海拔优势、生态优势和品质优势,近年来,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生产的高山蔬菜越来越受到游客和商人的青睐。如今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已开发有高山蔬菜基地、蔬果长廊、黄秋葵基地和蓝莓基地等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三千余亩,可加工为重要的养生膳食供人食用,进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且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每年都会举办高山蔬菜节,对于游客前来游玩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2.5 传统民俗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衢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来有“南孔圣地”的美称。七里乡原属于衢县(现衢江区),2001年12月底并入柯城区,下辖上门、少伸、双岭、七里、杨坞等15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52个村民小组。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民风淳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许多文化典故,区域内每个村落都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比如少数民族村上门、博士村均量以及石林村治岭等。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也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后,江西红军突围后有一小部分成员向衢州西北部山区方向撤退,后将牺牲的两名红军葬于此,为便于后人缅怀先烈。1991年10月,当年的墓穴被移至七里乡杨坞村,并建造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红军烈士陵园。2005年6月,柯城区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周围植有大片板栗树,林木满山,景色十分优美。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人文旅游资源无法比拟的。

3 “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1 基于康养主题的产品策略

(1)环境康养类。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可以领略到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目前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空气负离子峰值每cm3超过8万个,夏季平均气温比衢州市区低3~10℃,素来有避暑胜景、养生福地之称。在此基础上可开发森林浴等养生旅游产品。优质的旅游环境可以使游客放松身心,使心情愉悦,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从而实现养生的目的。

(2)运动康养类。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依托当地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可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徒步旅行等户外运动养生产品,推动运动与养生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平均海拔650 m,景区应建设集景区内部交通通达、徒步观光、徒步健身、生态教育于一体的养生休闲游步道,并增设游步道两侧指示牌,可表明徒步路程长度,徒步卡路里消耗值等信息,使其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真正形成环保健康、生态休闲的徒步运动养生旅游产品[3]。同时对游步道两侧的景观整体提升改造,在发展运动养生旅游产品的同时加强景观建设。

(3)膳食康养类。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高山菜是当地的特色之一,景区内还设有蔬果长廊、高山蔬菜基地、黄秋葵基地、蓝莓基地等,因此发展膳食养生类旅游产品对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膳食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与当地的休闲农业相结合,积极发展绿色种植业,由当地蔬果基地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也可融入生态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活动等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度,推动养生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4]。

(4)文化康养类。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景点要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和知名度。文化养生以优质的自然环境、高质量的养生旅游项目、人性化的养生服务以及和谐的养生氛围为基础,因此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应结合乡村实际,挖掘文化资源,重视“三风”建设,达到文化养生的目的。“三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即:兴家风,修身齐家德润无声;淳民风,改善民生倡导和谐;正社风,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此外也应注重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深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创新,弘扬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积极整合革命历史文化,建设村史馆、红色历史馆等,在当地形成一个文化集群,提升文化内涵,增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养生。

3.2 基于客源主体的产品策略

(1)老年人群体。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较多,对养生旅游需求较高。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可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发养老基地,以集聚区内丰富的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等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森林浴、生态食疗等养生旅游产品,将饮食养生与康疗养生相结合,达到食疗养生与康体保健的目的[5]。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展老年人保健游、短途康复旅游等养生项目,延长老年人群体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的停留时间,体验深度养生旅游活动。

(2)中青年游客群体。这一类群体是养生旅游客源市场的主力军,大部分游客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此类游客,可以开发登山探险、徒步骑行等强身健体的运动养生类旅游产品。在景区内设计引进与当地景观风貌相协调的户外运动和素质拓展设施,配套发展野营和野外拓展的活动。目前景区内已有夏季漂流项目,随着景区的深度开发和漂流设备逐步完善,可以尝试全年漂流、漂流教学等多种形式和各种难度的漂流方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游玩需求。在精神层面可开发文化养生等放松身心的养生旅游产品,通过精神修养来达到养生目的。

(3)中小学生群体。建设开发中小学生自然教育基地,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使青少年融入大自然,在自然中获得智慧与平静。在这里可以带领孩子们深度体验和了解自然、科普农业,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逐步形成保护自然意识,达到环境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自然保护、当地社区发展、生态环境、青少年身心健康都有积极意义。其次可建设文化礼堂、红色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感受红色文化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提升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文化内涵。

4 “桃源七里”景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建议

4.1 塑造特色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形成独特吸引力

康养旅游产品是森林康养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开发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依据当地资源采取适合的开发模式,对森林康养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的挖掘[6]。在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突出其本身特色,形成独有的吸引力,与其他相似景区形成差异化,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开发过程中要将森林康养旅游理念贯穿始终,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养生形式。

4.2 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完善康养旅游基础设施

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加大对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资金投入。目前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内部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在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应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同时大力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形象。在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同时应继续加强营销力度,增强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在森林康养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提高游客的复游率和在当地停留时间,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抢占森林康养旅游市场份额。

4.3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

全面发展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森林康养旅游就要求桃源七里农家乐经营者、开发企业以及当地管理者要掌握基本的健康养生知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旅游服务团队,提高当地从业人员对森林康养旅游的感知度;常态化收集游客对当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意见反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4.4 促进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综合全面发展

在桃源七里农家乐的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上,应该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养生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开发相应的康养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类型多样的森林康养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持续发展和深度挖掘,真正达到以康养旅游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的目的[7]。

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是多维度、多空间的,以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的植被景观、地址景观、水文景观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多样的社会资源为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开发一个集运动养生、膳食养生、文化养生、环境养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长三角重要综合养生目的地,丰富养生旅游产品的内涵,加深养生旅游产品的层次,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森林康养旅游消费需求,由此带动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发挥最大的山区森林的康养旅游效益。

猜你喜欢
桃源康养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一毛学琴记
——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