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研究

2020-04-14 04:43牛婧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革命取得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巨大喜悦面前,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战略思维,基于对执政地位稳固之忧、新生政权巩固之忧、工农业发展落后之忧和民生困苦之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成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自身的执政地位。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忧患意识,能够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中国共产党驾驭风险挑战的本领提供有益镜鉴。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

[作者简介]牛婧(1986-),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及其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2-0015-04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①。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②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转化中,不断探求真理、修正错误、开拓进取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地位转变,着眼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改变经济落后、民生困苦的局面,面对革命胜利的巨大喜悦,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战略思维,自觉提升执政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自身的执政地位。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忧患意识,对于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中国共产党驾驭风险挑战的本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成立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革命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然而,新生的人民政权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严峻考验。

从国际环境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静观中国共产党的失败和人民政权的颠覆。从国内形势看,军事上,国民党溃逃时遗留下上百万军队和特务,继续与新生的人民政权相对抗,严重威胁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农业生产萎缩、失业普遍、民不聊生。从中共党内看,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沉浸在取得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一些不良情绪,诸如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贪图享乐现象日渐滋长,加之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一些共产党员经不住诱惑,思想产生了动摇,行为发生了偏离。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着眼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全国执政之忧

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如何由乡村转向城市以发展城市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胜利面前一定要居安思危,“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

(一)忧党员干部队伍不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超过450万党员的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队伍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革命胜利之后,仍然能够自觉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然而,党员队伍的快速发展,干部队伍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从党员发展速度看,仅在1949年一年内,全国就发展新党员140万人左右。党员队伍的壮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感召力的增强,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兴旺繁荣。但是,党员队伍迅速发展,新发展党员的质量难以保证,鱼龙混杂现象不可避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危险性,随时有被捕甚至杀头的可能,只有具有坚定革命信念和崇高革命理想的人才会选择加入共产党。革命胜利后,有些人认为加入中国共產党不仅不需要担负艰险,而且有谋取荣誉和地位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机分子、破坏分子,想各种办法钻入到党组织内来,企图取得党员的资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队伍不纯的风险。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吸纳先进分子入党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提出要从主观上加强对入党条件的限制。1951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刘少奇就指出,如果中国共产党不严格入党手续,提高入党标准,“那就会有大批的落后分子、投机分子、反动分子混入到党内来。这对于我们党则是一种严重的危险。”④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对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

(二)忧管理城市能力不足

中国共产党最初诞生在城市,但是由于城市敌人力量的强大以及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很长一段时期生活、战斗在乡村。正是因为长期分散在农村环境中,党员的组织分布很不平衡,“全国16.9万个地方支部中,农村支部占79.8%,工厂、矿山、企业支部只占3.65%。据1949年下半年的统计,在326万多的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3%,工人出身的占5.87%,文化程度普遍很低。”⑤党员组织队伍的这种状况,对于担负领导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来说是非常不足的,这是其一。其二,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形势多以军事斗争为主,但革命胜利后,工作重心需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许多党员、干部既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也缺乏城市建设的经验。有些党员、干部仍然用小生产者的观点去看待城市建设,自觉不自觉地搬用农村建设的经验,使城市管理出现了混乱局面。

对于进入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的状况,中共中央早有思考。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在全会报告中强调:“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⑥广大党员、干部要着眼于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学习如何管理城市,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⑦进入城市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⑧,“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⑨。面对繁重的生产建设任务,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只要有决心去学习和实践,就能将城市的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人民政权就能得到巩固。

(三)忧党员干部的懈怠与退化

1949年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⑩。毛泽东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足见面对全国胜利的形势,怎样预防共产党执政后因胜利而骄傲腐化,已成为他极其关注并深入思考的大事。他还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一定要做到‘几不,即不做寿、不祝酒、不以人名作地点、活人不上舞台等。”?毛泽东的担忧不无缘由,从革命胜利后的实际情况看,部分党员出现了思想蜕化、革命意志动摇的现象。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情绪,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逐渐显现出来。对于这些现象,中共中央非常警惕。

其一,忧党员干部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党员、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出现这种情况,从客观上讲,一方面是由于革命的胜利,容易使人沉醉在鲜花掌声中自我膨胀、思想麻痹;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周围环境改变的影响,如与其他阶级合作、与留用人员共事、城市生活的眼花缭乱,容易使人滋生享乐思想和奢靡之风。而从主观上讲,则是由于党内的思想教育、组织生活、制度建设,特别是纪律执行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对此,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1950年5月,朱德在中共中央直屬系统纪检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列举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内存在的违反党的政策和纪律的情况,主要有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的作风、恃功挟赏的落后思想、贪污腐化的行为等。他郑重告诫共产党人,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如果不能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中国共产党就有严重脱离群众的危险。他还劝告那些以功臣自居的同志,“还是要谦虚一点、老实一点”?,不要因为计较个人待遇和个人地位而被党和人民丢弃,从革命队伍中掉下来,失去了和革命同伴前进的机会。

其二,忧党员干部被糖衣炮弹击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周围环境的包围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滋长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情绪,加之一些不法资本家为谋取利润大肆行贿,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声色犬马的诱惑,逐渐腐化堕落,甚至走上了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据北京市委报告,仅从1949年5月到1950年5月一年中党员干部违反政策、违犯政府法律者共182人。济南市从1948年1月至1949年1月一年中,因右倾、享乐、贪污腐化等原因受党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占所有违反党纪者的四分之三。?仅从北京、济南两地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确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干部滋长了享乐思想,从而导致贪污腐化的行为增多起来。这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警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严肃告诫全党:因为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出来捧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进攻,他们在糖炮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甚至认为,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比战争还要危险和严重”?,因而党员、干部惩治贪腐现象必须下定决心、毫不手软。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对全国执政之忧,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通过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惩治了贪腐问题,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加强了思想和作风建设,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关于新生政权巩固之忧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并未高枕无忧,国内外敌对势力虎视眈眈,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对新生政权的巩固极为重视,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时刻保持警惕,并进行了有力反击。

国民党败退大陆后,不甘心失败,将大批特务及正规军潜留在大陆,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互网罗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抗,严重威胁着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党还寄希望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妄图东山再起。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南方解放后,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城市和乡村中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力量……建立人民武装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在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彻底完结,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不甘心于失败,在全国平定之后,他们还会继续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活动,企图在中国复辟,因此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既有内忧,又有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其“扶蒋反共”计划失败后,仍然企图通过种种阻挠行为,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走向失败。美国在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还联合其他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不能在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较量中取得胜利,维护国家主权,这是一个严峻考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警醒全党,全国胜利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仍会从事破坏活动,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正如毛泽东所预料和担忧的,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怀信心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的安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这对于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对新生政权的巩固之忧,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以反击国内敌对势力为主要内容的剿匪斗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以“仇视、鄙视、蔑视”的“三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和爱国行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关于“开除球籍”之忧

实现工业化,把中国建成工农业发达的经济强国,是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加之连年战争,经济文化异常落后,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一九四九年,使用机器的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而农业及其副业、个体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三左右。?”这就是说“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对基础工业落后,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落后极为忧虑。毛泽东曾深切地指出:“现在我们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是一个庞然大国,但工业不如荷兰、比利时,汽车制造不如丹麦”,甚至工业水平比印度还低。如果再不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那就要从地球上开出你的球籍!因此,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尽快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作了这样的表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51%,或者达到60%吧!……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对新中国工农业落后面貌的深切忧患,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和增产节约运动,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从经济上巩固了新生政权的基础。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又进一步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四、关于民生困苦之忧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困苦。由于战争破坏等诸多原因,中国存在大量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据统计,1949年底“全国急需救济的群众总数在5000万人以上,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造成人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新生的人民政权所继承的是一个生产萎缩、民生凋敝的烂摊子,此时的国民经济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据统计,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其次,由于长期战乱的严重破坏,使国民经济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生产萎缩、交通梗阻、通货膨胀严重,特别是“造成了广大的失业群”,人民生活异常困苦。再次,新中国成立后,又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重新改组,尽管这种改组和调整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带来了暂时的负担,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紧张和不满,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失业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以及一小批手工业者,甚至农民对共产党的一些政策也有意见。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对民生困苦之忧,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战”平抑物价、稳定市场;通过“使工厂开业,解决工人失业问题”;通过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的生产力;通过“给小手工业者找出来,维持他们的生活”;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这些举措对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善人民生活,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以深切的责任意识、清醒的危机意识和积極的前瞻意识,直面困难和挑战,成功化解了建设和改革中的艰难险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页.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7日.

③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④刘少奇选集(下)[M].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8页.

⑤中国共产党历史(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166-167页.

⑥??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页.

⑦⑨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8页.

⑧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7页.

⑩?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4页.

?朱德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4页.

?朱德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5页.

?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9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65页.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M].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6页.

?毛泽东选集(四)[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0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2页.

毛泽东文集(六)[M].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8页.

毛泽东文集(七)[M].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9页.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3(04).

刘喜堂.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9.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242页.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69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第63页.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旗帜,2019(9).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J].党建,2019(2).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