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研究综述

2020-04-14 04:43梅培丽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习近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论断、新思想。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执政,习近平长期关注着贫困地区及扶贫问题,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扶贫思想。近年来,学界对习近平扶贫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经梳理总结,学者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研究角度各异,可以归纳为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内涵要义、实现途径、主要特色、时代价值这六个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思想;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梅培丽(1996-),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2-0022-05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

习近平扶贫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上,是对中国现实情况的回应。总结有限的文献可以发现,学者多是从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等角度分析习近平扶贫思想,较少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多从国内背景进行分析,较少从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一)国际减贫的背景

党艳丽是从国际减贫的角度对习近平扶贫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她认为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在政治上赢得独立夺得主权,但仍面临着贫困问题。虽然许多国家大胆探索、不懈努力,使全球减贫事业取得一定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贫困问题。①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在国际扶贫大背景下产生的。谢撼澜、谢卓芝则认为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理应扛起重任,与他国共享减贫经验,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出智慧与力量。②

(二)中国扶贫的现实背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有学者提出,虽然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尚未摆脱贫困,脱贫攻坚形勢严峻、任务艰巨。面对中国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的现实,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所以,仍需要在扶贫工作上下大功夫,要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④而只有改进中国的扶贫方式,不断提升政府科学治理贫困的能力和水平,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贫困治理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郑风田将中国贫困治理政策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减贫目标,而2011年以来进入第五阶段,即随着新的扶贫开发纲要颁布实施和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中国扶贫政策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面小康的建成。⑤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提出是贫困治理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胡炳琰认为,从马克思所构想的共同富裕到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国的扶贫工作历经救济式扶贫——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精准扶贫几个发展阶段,逐渐从开始时追求量的增多,到现在转变为追求质的提升,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⑥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涉及到习近平扶贫思想从哪来的问题,经过对学界的梳理研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消灭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基础

张琦、杨增岽认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从他的思想中也抽象出其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丰富思想。而时隔近一百七十年后,习近平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提出的扶贫开发战略,在最大程度上削减贫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⑦黄承伟认为,习近平提出的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170年前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理论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

有学者指出,仁爱为本,兼爱、大同等社会思想,不仅蕴含着中国古代对贫困、反贫困问题等基本看法,也为中国扶贫救济、慈善的思想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启示的经验,其中就包含着扶贫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也必然是扶贫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来源。⑨刘宾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情弱者思想以及大同思想。⑩

(三)贫困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参考

唐任伍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习近平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中外,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的学术成果也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特别是西方学者阿玛蒂亚森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观点以及对于贫困问题的识别深深影响了习近平,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反映了部分西方学者的见解和观点,贫困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源泉。?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内涵要义研究

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内涵要义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学者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研究更多地来自领导讲话与政府文件,研读相关文献,可以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内涵要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精准扶贫思想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核心,张瑞敏、王宁宁认为,十八大以来,根据国情的改变和贫困开发特征,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他强调扶贫开发要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扶贫方式由粗放到精准的转变。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探索与贡献,已经成为国家从今以后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薛扬则认为,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脱贫实践的生动范例,有着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内涵。?

(二)科学扶贫思想

蒋永穆,周宇晗通过对习近平讲话和著作的梳理,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中倡导扶贫需要切实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是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除了党的领导这一强大保证外,还需要强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扶贫开发真正深入基层,落到实处。?而这种强化扶贫管理体制的创新扶贫就体现出习近平扶贫思想中科学扶贫思想。

(三)精神扶贫思想

扶贫先扶志是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的重要观点,唐任伍认为,精神贫困是导致贫困产生的主观的首要根源,它首先体现在贫困人民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四)社会扶贫思想

黄承伟认为,习近平多次强调:“‘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这些论述阐述了社会扶贫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对如何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参与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这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扶贫思想中的社会扶贫的思想内涵。

(五)内源扶贫思想

王洪标、潘顺照认为,习近平的“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中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人民需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反应出习近平的内源扶贫思想。?

(六)廉洁扶贫思想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的“我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移作他用。扶贫款项移作他用,就像救灾款项移作他用一样,都是犯罪行为。还有骗取扶贫款的问题。对這些乱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坚决反对、坚决杜绝。”“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这些论述反应出习近平关于廉洁扶贫阳光扶贫的思想,要求要加强监管,在扶贫过程中坚守纪律和规矩,坚决惩治和预防违纪违法行为。?

四、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现路径研究

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现路径研究涉及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方面,纵观关于研究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现路径的相关文献,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一)扶贫流程设计

有学者将精准扶贫总结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这几个方面,而从识别到帮扶,再到退出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其中精准管理贯穿整个流程。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精准把握不同致贫情况才能针对不同家庭不同人口进行扶贫。而要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关键在于精准帮扶,习近平强调,所谓精准帮扶是指“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因此精准退出是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要做到精准识别、扶持和退出就得精准管理,精准管理要求将科学管理和办法运用到识别、扶持和退出全过程,成为科学完整的扶贫工作流程。?

(二)扶贫政策体系

薛杨认为,中国政府从国家义务的角度,建立起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包括精准化的责任体系,从省委书记到村委书记层层负责各司其职;精准化的政策体系,制定和落实针对贫困对象的各种保障政策;精准化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体系,重点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强化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资金帮扶;精准化的监督与考核评估体系,实施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使用。

(三)扶贫主要途径

黄承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从致贫原因出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实施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领域政策与工程,不断探索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李明珠、王雪梅认为,五个一批是习近平扶贫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五、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主要特色研究

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主要特色,这些特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分析学界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主要特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的哲学意蕴

陈敏、刘会柏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扶贫的人民主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强调了扶贫的精准性;坚持唯物辩证方法论,强调了扶贫的规律性。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

杨增岽、张琦则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联系观、整体与局部的辩证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观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二)鲜明的理论品格

黄承伟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人民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战略性、指导性。人民性是指习近平扶贫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理念,心系民生。继承性是指习近平关于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捍卫与发展。创新性是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习近平扶贫思想,以及围绕扶贫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呈现了创新的理论品格。实践性是指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扶贫放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实践问题解决的背景下,丰富发展了具有中国实际的减贫理论。战略性是指把扶贫开发定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来定为扶贫开发。指导性是指正是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引下,攻坚脱贫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由此带来脱贫攻坚的绝对性进展。

廖富洲则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人民性、科学性、求实性、创新性、系统性。人民性体现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集中体现。科学性体现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现出实事求是、把握扶贫工作规律的科学态度。求实性体现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现出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创新性体现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现了突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的工作方法。系统性体现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强调扶贫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

(三)明确的基本特征

杨力源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明确的基本特征,实事求是精准发力是其首要特征、标本兼治深处着力是其重要特征、着眼大局形成合力是其鲜明特征、从严治党强化主力是其最本质特征。

六、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

(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现实指南

季素娇认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短板的决胜法宝。张占斌指出,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李新一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体系进行理论探析,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重要战略意义。

(二)为现阶段扶贫工作树立指导思想

洪名勇、洪霓认为,精准扶贫是提升扶贫资源边际效率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扶贫工作转型升级,对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汪三贵、刘未认为,精准扶贫不仅成为指导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方针,而且成为扶贫实践的主要抓手。易棉阳指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施,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新时期贫困问题的客观需要,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指出方向。

(三)为其他国家减贫事业树立典型

胡炳琰认为,精准扶贫不仅可以为中国实现减贫共富,也可以成为中国为世界反贫困提供的科学蓝本。黄承伟认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就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唯一路径,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也成为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四)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进一步

蒋永穆、周宇晗认为,习近平有关扶贫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综上所述,学界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大致分为这四个方面,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是习近平民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对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学界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研究可以发现主要集中于上述这几个方面。通过细读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研究存在略微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多采用文献分析法,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习近平著作和讲话的梳理,多是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缺乏调查研究,对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少。其次,从研究视野上看,研究视野较为单一。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一个包含有多元内容的思想体系,但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学者对习近平扶贫思想主要集中于精准扶贫这一方面,虽然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但它不仅仅只包含精准扶贫思想,还包括科学扶贫、阳光扶贫等其他思想。最后,从研究范围上看,学者对特殊性问题研究较少,而关注一般性问题较多,特别是在研究精准扶贫的一般适用性方面,但是导致贫困产生的原因千差万别,要想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必须研究出致贫的不同原因,量身定做出适合的脱贫策略。

[注释]

①党艳丽.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J].西部学刊,2018(02).

②谢撼澜,谢卓芝.习近平减贫思想研究[J].探索,2016(02).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89页.

④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⑤郑风田.破解深度贫困的八个要点[J].人民论坛,2018(21).

⑥胡炳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7(24).

⑦张琦,杨增岽.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J].人民论坛,2018(04).

⑧⑨黄承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

⑩刘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渊源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8(5).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J].公共治理,2017(12).

?张瑞敏,王宁宁.习近平扶贫思想渊源与发展浅析[J].新西部,2015(05).

?薛杨.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看习近平人权思想的特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及其丰富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王洪标.潘顺照习近平扶贫思想探析——以《摆脱贫困》为考察对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及其丰富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

?洪名勇,洪霓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

薛杨.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看习近平人权思想的特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黄承伟.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7(5).

李明珠,王雪梅.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18(3).

陈敏,刘会柏.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阐释[J].法制与社会,2018(8).

张琦,杨增岽.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J].人民论坛,2018(04).

黄承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

廖富洲.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J].学习论坛,2018(8).

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1).

季素娇.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逻辑体系论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7(10).

张占斌.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J].国家治理,2015(36).

李新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体系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2).

洪名勇,洪霓论.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

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

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

胡炳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7(24).

黄承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

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

[参考文献]

[1]党艳丽.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J].西部学刊,2018(02).

[4]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23]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J].毛澤东思想研究,2018(1).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