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0-04-18 01:06朱吉付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问题导学法优化路径

朱吉付

摘要: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转变成学生易于理解并且乐于理解的知识进行讲授。问题导学法作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旨在深层次拓展受教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判定、解决能力,以此来推进数学学科核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效益。重新审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要素归类模糊、个体引领度低、问题代表性不足等负面特征,深入挖掘“问题导学法”的课堂实施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实例分析;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32

学好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良好的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已然成为时代发展主题,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也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构建高效课堂。问题导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导入问题,具备思维深度和延展性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要素就是问题,只有在问题引导下,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首先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具备启发性?能否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活跃?只有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满学习热情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其次,针对提出的问题还要具备延展性,确保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由浅入深地完成知识探索以及学习。

例如,在进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课”的教学时,出于带给学生更好学习体验的目的,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通过观察给出的直角三角形,你们能计算出AB·BC吗?

作为一个典型的导入性问题,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会通过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思考:怎么计算?要知道哪些量才能进行求解?出示的直角三角形,怎样得到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学生在经过一系列思考活动以后,会在大脑中联想到夹角、模长等概念,进而找到清晰的思路。此时,教师再做出变式引出其他后续问题,学生会将之前的思路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认知发展。

问题2:给出的直角三角形∠A=90°,AB=3,请计算AB·BC。

问题3:给出的直角三角形ABC,E为直线BC上的一点,已知BE=2BC,请计算BA·EA的值。

二、渐近引导多向思维,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针对授课教师的问题会进行相应的思考与回答,但就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来说,很难针对性地向教师进行提问。因此,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提问,更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根据实际状况实时调整授课速度与过程。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个体课程参与度的切实提升。高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难懂的学科,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厌烦情绪,以此为参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PPT、设置音频、开展游戏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情境引导式”课余作业。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的勾股定理时,可将情境创建成一只蚂蚁在斜坡上爬了14米,其相对水平高度上升了6米,若其在斜坡上爬了6米,则其水平高度会上升多少米,其水平方向前进了多少米等等,将抽象定理或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以期推进教材文本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多维度对接。

三、通过列举典型问题,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在对高中数学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可以发现,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存在较多联系,数学知识环环相扣,且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时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通过列举典型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开发,教会学生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问题教学法时,要着重寻找一些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身所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解题技能。

例如,我们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这一课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国庆节,咱们全体学生去观看《建国大业》,电影快要播放完时,校长走进来,找某位学生谈事情,由于电影院光线很暗,这时我们就可以按照排列来定位,八排第七座,来准确锁定那名学生的位置。有关定位在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想想现实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若是将这类的生活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怎样才能在坐标系中进行向量的表示呢?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讨论探究,让大家快速融入思考状态,并且根据实践事例降低大家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难度,更容易地进行平面坐标的向量运算、规则掌握探究等。

四、注重分层教学,正视学生差异

问题导学法的授课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学的意识,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要考虑学生主体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素质高低存在差异,且高中数学的较强思维性和逻辑性从根本上也一定程度地加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针对课堂知识进行授课,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或接受程度常常被忽略。在导学模式的授课情境下,授课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来准备导学案,使学生在针对性教学模式下提升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专注度。授课教师也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掌握其理解程度,进而进一步调整其授课进度或方法,以期达到课堂最优效果。

五、結语

将问题导学法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其实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从“互动”形成“共振”的过程,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到更多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学情提出问题,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化,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牢牢扎根于教学主题中。

参考文献:

[1]梁方.高中三角函数开展“三六导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赵煜政.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导”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中学242300)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问题导学法优化路径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