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020-04-18 01:06邱小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邱小芳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实情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小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維品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25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教书育人,而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常有低阶和高阶之分。低阶思维能力就是指简单对话、重复操练、记忆领会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而高阶思维,则是对复杂问题、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较多教师的教学都停留在对低阶思维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高阶段思维能力培养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及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等方面着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

1.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

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但其改革仍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解读、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即使关注到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方面,其范围也十分狭窄,这便是教学过于封闭导致的。高阶思维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开放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再仅局限于语文本身,而是要注重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情境、实践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范围才会不断扩大,才能够在探究中不断进行有效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基。

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课文时,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处理好生字词,之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与理解,这样学生在课中就可以针对性地听课,及时理解课前无法理解的内容,更好地掌握知识,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并在阅读后给学生布置随笔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2.学生的思维处于散乱状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于“教什么”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即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能够精准把握教材内容,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总是忽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常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虽然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但如果不能够合理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碎片化状态。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并且学生的思维便很难处于整体、系统及连贯状态,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3.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需要依靠于复杂的情境及各种实践任务,这样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才会得到不断提升,其高阶思维才会随之不断发展。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师总是坚持线型课堂结构,虽然能够在叠加学习中强化短期学习效果,但由于缺乏师生间的双向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处于静止状态,形成了僵化的接受系统,这样的学习不仅无意义,还会使学生从小形成固化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学生思维处于简单状态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对学生反复训练,让学生反复做题。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答案,对于问题的思考停留在简单思维方面,无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深刻思维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1.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挑战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而在设置挑战性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深挖教材资源,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的落脚点不停留于学习和复制结果上,而是停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其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相信在这样难度递增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思维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比如在学习《穷人》课文时,就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第一种教学目标为模仿课文,介绍富人、伟人等。第二种教学目标为人物特色形象的描写,要求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方法进行描述。此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可以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播放学生熟悉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运用的描写方式进行了解,相信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会进行有效的观察与类比,进行有效的思维,自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设置合理的问题

有意义的提问能够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了解第十自然段中父亲所说话的内涵,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此问题属于核心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首先,梳理父亲所说的话并进行思考,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其次,感受作者所运用的语言特色,此学习任务的难度较大,此时就需要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与合作,在不断思维碰撞中进行感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质疑与猜测,这能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互动中不断地发散思维。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情境感,能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所以,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与自己、同学、文本等交流互动的机会,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其灵活处理能力会不断提升,这无疑能促使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总结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从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及教学情境等方面着手,逐渐取得理想的培养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文英中心小学341300)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