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两个务必”的新时代内涵

2020-04-20 11:11赵恒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内涵新时代

赵恒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忧患意识。在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两个务必”与忧患意识高度契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助力新时代党建的有力推手。在新时代,忧患意识为“两个务必”注入了时代内涵。它产生于党对自身地位和执政环境的准确把握,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认识。并以其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防微杜渐、居安思危的思维特色,瞄准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实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两个务必;新时代;内涵;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4-0031-05

1949年春,党在西柏坡召开了“进城赶考”前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全会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大政方针,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七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借鉴意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在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进程中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使命自觉,举全党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并告诫“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1]64。实现了将“两个务必”与新时代党建所特需的忧患意识有机结合,充实了“两个务必”的新时代内涵,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

一、“两个务必”与忧患意识的有机耦合

“两个务必”与忧患意识一脉相承,二者源发于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忧患意识为“两个务必”提供思想指导,“两个务必”为忧患意识提供实践路径,二者又在“执政兴国”这一主轴上实现了与时俱进。

(一)“两个务必”与忧患意识萌发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要求全党在工作重心上要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在总任务上要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在社会形态上要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基于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土崩瓦解,中共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社会现实;基于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取得的胜利,面对人民的感激,面对资产阶级的捧杀可能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败于敌人的“糖衣炮弹”下的深刻忧思;基于面对艰难繁重的建设任务,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高度警醒;基于对党员干部建设管理能力匮乏的清醒认识,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

七十年后,中国再一次步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已是指日可待。但是,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今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区矛盾、文明冲突、单边主义日益猖獗。同时,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问题更加凸显,民生领域存在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文明尚需提高,党的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我国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之中。这要求我们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因此,无論是“两个务必”还是忧患意识,它们都发端于已经取得的伟大成绩和即将取得更大成绩的关键历史转折点上。

(二)“两个务必”和忧患意识包含共同的价值追求

无论是“两个务必”还是忧患意识它们都围绕一个价值核心——人民主体。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深厚的人民情怀。作为中共由乡村走向城市,筹备建立新中国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中央全会,全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始终围绕着怎样为人民执政,怎样更好地服务人民而展开。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报告更加生动地体现了“怎样为人民执政”的深邃思考。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并指出要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否则就不能维持政权,就站不住脚,就会失败。“两个务必”虽然着眼于党的建设,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动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两个务必”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将人心向背提高到政党和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方针政策一旦背离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土崩瓦解,丧失执政的合法性。无论是七十年前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还是已经稳固执政七十余年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共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三)“两个务必”和忧患意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两个务必”和忧患意识始终围绕“执政兴国”这一关键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两个务必”的提出源发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增强忧患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在《学习与时局》中总结了我们党历史上四次因骄傲而导致失败的教训,告诫全党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共产党人再次以其深切的忧患意识,及时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另一方面,“两个务必”是忧患意识的具体化。忧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思想形式或者制度载体,才能使忧患意识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忧思于“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忧思于“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同志开出了“两个务必”的药方,为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员党性锻炼提供了具体遵循。忧患意识为党执政兴国提供了思想指导,“两个务必”则为执政兴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二者致力于推动党的建设,落脚于党执政兴国这一历史任务。

二、忧患意识的新时代内涵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壮大,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忧患意识也构成了党的执政智慧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党的忧患意识既源自于党对其独特地位及其历史环境的把握,也来源于党对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认识。它以问题为导向,以防微杜渐和居安思危为两大特点,着眼于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有机融合。

第一,党的独特地位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忧患意识的客观来源。近代以来国破山河碎,人民遭蹂躏,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尝试大多归于失败。面对异常险恶的时代环境,中共毅然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自己的执政党地位,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同样充满挑战,苏联模式窠臼的束缚,对社会建设的不清醒认知,尤其是十年浩劫,使国家严重落后于世界。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九十九年后的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我们前进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1]72。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党要以高度的警觉性和深切的忧患意识为人民执好政,避免犯颠覆性错误。

第二,对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认识是忧患意识产生的主观动因。首先,忧患意识来自于中共对亡党、亡国的高度警醒。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与党的生死存亡,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无法解决,那就会动摇党的群众基础,丧失执政资格,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在须臾之间就会烟消云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这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高度警醒。其次,忧患意识来源于党对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特性的清醒认识。其一,严峻性和长期性。虽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是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依然多发,腐败案件的社会影响依旧恶劣,实现“不想腐”的目标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也要求着反腐倡廉必须长期抓,经常抓,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遏制腐败。其二,顽固性和反弹性。作风问题特别是“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犹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出现反弹。反弹问题的出现既会恶化政治生态,也会影响党心民心,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反腐败坚定性的信心。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依赖于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其三,变异性和传染性。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近年来中央重拳反腐,腐败高发的现象已得到根本遏制。但是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样的,一些顽固的、潜在的腐败问题经过变异后依旧存在。有的楼堂馆所穿上“创业大厦”“研发中心”等马甲;有的以培训为名,行游山玩水之实,有的大吃大喝转战到私人会所、农家乐、“内部食堂”。这种变异的腐败现象不仅加剧了反腐败的严峻性,而且由于其隐秘性强,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效法,也就扩大了其传染性。再次,忧患意识源于党对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正当性的认识。随着反腐败斗争走向纵深,社会上产生了诸如反腐同群众利益无关、反腐让干部不作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应当缓缓手等等错误认识。需要明确的是,反腐败不仅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它也是一场价值观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1]195,所以反腐败势在必行。最后,忧患意识来源于党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清醒认识。党员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一方面会引发各种利益团体的“围猎”,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权力的寻租,因此“官当的越大,就越要谨慎”。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易发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1]95。

第三,忧患意识凸显鲜明的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既源于党对实践问题的思考,也通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得以体现。其一,忧患意识从问题中来。当前党的建设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老问题反弹回潮仍旧存在,新问题又不断滋生。社会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多元化,统一党内思想愈发艰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个别党组织软弱,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依旧存在,党的组织纪律受到削弱。党内存在利益矛盾冲突,并与其他矛盾交织,化解与处理难度大。政治纪律弱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下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个别领域腐败依然多发。这要求着党要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去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其二,忧患意识要到问题中去,问题导向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实践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作风建设之所以频繁反弹回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长效机制,在于制度执行不到位。规定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督促检查。为改进党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使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依托具体的实践活动形式得以贯彻。同时,在制度实践上,党特别关注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强调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通过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防微杜渐和居安思危构成忧患意识的思维特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触目惊心的贪腐大案起初都起于微不足道的蝇头微利。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通过抓早抓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视对小问题的纠正。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党治病强身的有力武器,及时地咬咬耳朵,扯扯袖子,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毛病恶化为大问题。同时,近年来党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建设,织密制度的笼子,严格党规党纪的执行,都是为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避免“针眼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其次,新时代的忧患意识是基于巨大成绩之上的忧患意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切不可在管党治党上有丝毫松懈”[1]6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瞩目,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党重视自身建设,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同时,巨大的成就也为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自信心。另一方面,与这些巨大成就相比,“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3]。党要保持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的警醒,处盛虑衰,不骄不躁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五,忧患意识以忧党、忧国、忧民为主要內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领导力量,始终把党、国家、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反腐,整饬吏治,成绩斐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这不代表腐败现象完全绝迹。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作风问题的反弹回潮依旧势强。习近平在兰考考察时曾历数了党内存在的潜规则:“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4]。这些潜规则严重破坏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损害党的形象。时至今日,在某些领域,这些现象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党面临着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更加凸显,这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负有执政兴国的光荣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2011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九十万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依旧严峻。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少数干部懒政怠政,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表明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虽然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换言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是忧患意识产生的重要诱因。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本文所强调的“两个务必”的内涵在新时代通过忧患意识得以彰显,并非是割裂“两个务必”和忧患意识的关系。如前所述,“两个务必”和忧患意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忧患意识启发“两个务必”的提出,“两个务必”使忧患意识得以实现。二者的差别只在于不同时期所强调的重点、所侧重的方向不同,二者实质上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余论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必须要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否则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两个务必”通过将忧患意识具体化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忧患意识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对“两个务必”的践行,对忧患意识的具体化主要体现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实践上。首先,形式主义根源于政绩观的错位、责任心的缺失。反对形式主义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要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扎扎实实地、不骄不躁地为人民群众出实招、办实事。其次,官僚主义根源于官本位思想严重。所以反对官僚主义就要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再次,享乐主义源于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就是要坚持并深化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最后,奢靡之风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反对奢靡之风关键在于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四风问题”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有效地纠正“四风问题”对树立党的优良作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3.

责任编辑:邓小龙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内涵新时代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