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低段童话类课文教学的策略

2020-04-22 20:37林素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童话故事对话创设情境

林素芳

[摘要]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童话类课文。教学童话类课文时,教师要遵循它的文体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童话的语言特征;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握童话的故事情节;要展开对话,让学生理解童话的深刻哲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故事;品读感悟;创设情境;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0-0027-02

童话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其故事情节曲折、语言通俗易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统编教材中,童话类课文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在展开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考虑文体特点,这样才能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童话阅读的兴趣,充分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品读中感悟童话的语言特征

童话类课文的语言具有非常突出的形象性、意蕴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语言的品读和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体会到童话文本的语言特征。

教材所选编的童话大都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引人人胜的情节体现故事的内容,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反复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以帮助学生对童话的语言展开仔细揣摩,体会童话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享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紧扣这篇课文的趣味性特点,展现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身体特征的改变以及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学习和蝌蚪、青蛙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了解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而且让学生结合“先……接着……然后……最后……”的语句,谈一谈小蝌蚪的成长经历,并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故事不仅内容活泼有趣,而且情节引人、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因此,对童话的教学,要根据其典型特征,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在情境中把握童话的故事情节

童话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这是学生喜欢阅读童话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握童话故事的情节。

(一)在形象化情境中把握故事情节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或者音乐,这样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地投入童话的学习中。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充分考虑到城里的学生很少接触到壁虎,于是借助网络搜集了一段和壁虎相关的短视频,既包括壁虎的生活习性,也包括壁虎的身体特征。通过视频,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壁虎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它的尾巴。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教师顺势导入童话的阅读。这样,学生很快就沉浸在童话故事中,跟随小壁虎一起去找动物借尾巴。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对童话的内容话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以看出,在组织学生展开童话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童话的内容创设形象的情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使学生快速融入童话情境中,和主人公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二)在悬念化情境中把握故事情节

童话这种体裁的典型特征不仅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而且句子之间也会呈现出典型的跳跃性特点,使每一个阅读者都能感受到其思维的开阔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选择恰当的契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使童话的教学异彩纷呈。

例如,《小马过河》一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童话故事。在过河时,小马遇到了松鼠和老牛,它们的观点完全不同,使小马对河水的深度产生了不同的认知,不知所措,只好回家问妈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怎样才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呢?制造悬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这样,使学生对空白处进行猜测、补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于是,我为学生设计探讨话题:“在听了老牛的话后,小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听了松鼠的话之后,小马又是怎样想的?大家猜一猜,最后小马会如何选择呢?”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他们都渴望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产生了想象以及表达的冲动;同时,学生对童话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思考探究,获得自己的个性理解和体验。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具有悬念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猜测,完成空白填补。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在对话中理解童话的深刻哲理

童话类课文虽然语言简练,但是都蕴含哲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和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深化学生对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在阅读童话过程中,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和主人公一起共同经历故事的情节、感受情感的起伏,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童话的内在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理解体验,感受主人公的所观、所思、所悟,进而深刻理解童话所蕴含的哲理。

例如,《狐狸分奶酪》一文,叙述这样的故事:狐狸碰到一对熊兄弟为如何分奶酪这一问题争执不休,于是帮助它们“分”了奶酪,结果两兄弟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诫学生,凡事不能过于斤斤计较,否则有可能因小失大。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道理呢?教师可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果你是熊兄弟中的一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你会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转换视角,不再以阅读者的身份进行思考,而是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某个主人公,进行深度体验。以这样的视角阅读课文,学生就会对分奶酪这一事件有更深的认知,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产生个性化的认识。

可见,在展开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童话故事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其读者的身份,使学生立足于人物的视角,展开不同角度的思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童话情境中,又能够使学生体会文本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對童话故事的教学,既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也要创没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道理,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童话故事对话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让童话浸润童心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