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7 08:5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脑瘫医护人员小儿

白 静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儿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小儿脑瘫属于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受孕至婴儿阶段出现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以及发育缺陷而导致的一种综合性症状[1]。脑瘫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儿其生理健康造成损害,同时还极大的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的生长发育[2]。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熟,但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注重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3]。此次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在治疗过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二者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患儿年龄在2~15岁,平均年龄为(6.3±0.6)岁;脑瘫类型包括:16例为痉挛型,12例为混合型,8例为手足徐动型,6例为震颤型,8例为弛缓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儿年龄在2~16岁,平均年龄为(6.6±0.7)岁;脑瘫类型包括:18例为痉挛型,13例为混合型,7例为手足徐动型,8例为震颤型,6例为弛缓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施以脑电图、肌电图以及颅脑CT等检查以及智商判断,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脑活素、地西泮以及A型肉毒素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康复护理等。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患儿的年龄较小,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及疼痛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往往不能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因而,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儿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与辅导,以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与护理。②伴随障碍性护理:脑瘫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感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以及其他的异常。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增加患儿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对于具有癫痫症状或是具有潜在恶斗癫痫发作患儿,医护人员应遵循医嘱,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给予患儿适量的抗癫痫药物以稳定其病情,并严密监测患儿病情状况;对于具有行为障碍的患儿,医护人员应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引导患儿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以帮助其肢体功能的恢复。③饮食护理干预:大多脑瘫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与护理方案,叮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易吸收、易消化以及易喂食且比较容易下咽的食物,在喂食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状况,适当的调整喂食速度及食量,必要时应选择鼻饲喂养,以充分保证患儿的日常营养需求。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相应评定标准如下[4]:显效:护理后,患儿的肌肉张力得以明显改善,所有异常姿势均消失,能够正常行走,且智力恢复至正常;有效:护理后,患儿的肌肉张力、相关异常姿势及智力均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恢复;无效:护理后,患儿病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同时运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对患儿生活能力,包括吃饭、大小便、穿衣以及行走等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方法:以SPSS19.0分析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同时给予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施以χ2检验,若结果有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饭、大小便、穿衣以及行走等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2.0%,其中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66.0%,其中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因患儿的脑部遭受损害,导致其四肢功能无法正常的发育,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智力障碍、行为异常、听觉及语言功能障碍等[4]。小儿脑瘫的病情较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诸多类型并发症,甚至会导致病情恶化,因而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其正常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会增加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5]。

在小儿脑瘫的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当下先进的医疗技术及患儿家属的要求,因而针对患儿病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医护人员从心理、语言、训练及饮食等方面给予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指导患儿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帮助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和恢复,以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6]。

此次研究,给予研究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2.0%,比对照组的66.0%明显偏高,且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大小便、穿衣以及行走等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护理中运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瘫医护人员小儿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