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7 08:58姜海欧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阻塞性疾病功能

姜海欧

(辽宁丹东凤城市中心医院内七科,辽宁 丹东 118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COPD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医师主要通过控制炎性反应及主要症状,以及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来延缓其病情的进展,实施专业护理、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3±5.3)岁,病程在7~23年;对照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5.8±4.9)岁,病程6~22年。入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7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式:入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抗炎、对症等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其讲解疾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方法等。发放宣传册、播放音频和视频等。使其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掌握减少急性发作的方法,让家属帮助监督患者,改掉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注意保暖、科学饮食等。

1.2.2 心理护理: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安慰,消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2.3 运动及呼吸制订个性化运动及呼吸训练计划,以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憋气运动、剧烈运动及静力性持重。呼吸训练应以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为主,加强呼吸肌和膈肌的力量,改善肺通气量,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1.2.4 口腔护理及呼吸道护理:每日清洁患者口腔,避免口腔细菌进入患者肺部,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定期进行扣背,并实行雾化吸入治疗,湿润患者的呼吸道,促进患者排出痰液。对不能自主咳痰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吸痰,注意操作轻柔。

1.2.5 环境护理与消毒:保持病房适宜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患者衣服应在阳光下进行爆嗮,生活用品专人专用,病房定时消毒。

1.2.6 用药护理: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通过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肺内炎症已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好转:通过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肺内炎症已部分消失,临床症状得到有所缓解。无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疗效。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两组患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9例(60.4%)、好转13例(27.1%),无效6例(12.5%)。对照组显效18例(38.3%)、好转15例(31.9%),无效14例(29.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两项护理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患者呼吸道阻塞、持续气流受限、患者肺功能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随着患者疾病病程进展,肺功能受限的程度也进行性加重,并且不可以完全逆转,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的肺脏由于长期处于换气功能下降的状态,导致呼吸道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间质细胞的萎缩,呼吸道顺应能力下降,气道狭窄,通气阻力增加[1]。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且肺功能差,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受到损伤,容易造成肺部感染。长期有效的规范化护理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降低临床病死率[2]。

综合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呼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肋间肌及膈肌的力量,减少复发及缩短急性期治疗时间。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身体素质,进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急性发作期痰多的患者,积极指导其采用正确的体位来引流,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排痰等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患者改掉不良习惯,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另外,心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其主观感受,并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3]。本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阻塞性疾病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