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化护理

2020-04-27 08:5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因性结肠癌化疗

徐 宁

(沈阳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即先对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术后再进行化疗,可有效延缓肿瘤进展,但在术后化疗期间患者易出现癌因性疲乏,对其化疗效果较为不利,故还需实施护理干预[1]。本研究针对80例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探讨干预化护理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接受化疗的8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进行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随机划分患者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年龄为60~79岁,平均(69.12±7.43)岁,性别分布为男性23例、女性17例;观察组的年龄为60~80岁,平均(69.57±7.26)岁,性别分布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且患者或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结肠癌术后化疗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为其讲解化疗期间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观察组实施干预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化疗前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取得患者信任后,让患者描述其发病情况、内心感受等,护士应向患者表示关心,对其想法表示理解;帮助患者做好化疗前相关检查,制定化疗计划表单,以口头和观看幻灯片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结肠癌的术后化疗步骤、术后化疗重要性、化疗期间需注意的事项等;邀请一些预后良好的结肠癌既往化疗患者录制鼓励小视频,或在患者病房进行现身说法,分享自身化疗的经验和体会,给予患者正向心理暗示。②化疗中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患者病情及化疗计划指定其护理表单,每次化疗前后对患者口腔内的pH值进行测量,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并为患者示范张口练习,鼓励患者多多进行张口练习;嘱咐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注意确保患者每日营养摄入充足,注意补充维生素;每周与患者进行详细交谈1次,听取患者的意见,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③化疗后护理:化疗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告知患者下次化疗时间,嘱咐患者按时返院化疗,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通过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加强健康宣教,强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其中,癌因性疲乏的评估工具为简单疲乏量表,总分为0~10分,其得分随着患者疲乏程度减轻而降低[2];心理状态的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0~100分,其得分随着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而降低[3];生存质量的评估工具为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CC),包括生理健康(0~100分)、心理健康(0~100分)、社会功能(0~100分)、总体感觉(0~100 分),其得分随着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而增高[4]。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例(%)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描述,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表1 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2.2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3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2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2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3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于临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上治疗结肠癌多采取手术、化疗等手段,近年来,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逐渐成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缓其肿瘤进展,但在术后化疗阶段,部分患者受到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易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其预后,尤其是老年结肠癌患者,故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还需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5-8]。

本研究观察组中采用干预化护理,该护理模式无统一规范和护理措施,主要是在原有的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一种护理模式,在干预化护理模式中,以“优化患者的护理服务”为目标和核心,从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护理措施的全面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尽可能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实现优质化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对患者整个化疗阶段进行干预,从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全程干预和追踪,可有效规避患者化疗期间的风险因素,确保其化疗期间的护理安全[9]。

本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SAS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其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充分说明干预化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阶段的癌因性疲乏程度、不良情绪,有利于全面改善其生存质量,这主要是因为观察组实施的干预化护理更加全面,可对患者化疗全程进行干预,其护理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干预化护理可切实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癌因性疲乏症状、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因性结肠癌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跟踪导练(二)(3)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