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联用布地奈德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0-04-27 08:57许建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钠孟鲁司奈德

郭 鹏 许建文

(1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内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2 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1]。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为0.3%~17.0%,且每年因为哮喘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80000[2]。现阶段,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制水平不甚理想,且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哮喘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该疾病大多源于儿童时期,目前儿科学者普遍认为该疾病是一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综合影响下造成的气道慢性疾病。

药物疗法中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在临床上最为常用。本课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孟鲁司特钠联用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探讨联合用药对患儿临床症状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并与布地奈德单药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也相应的进行了观察,以期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住院收治的轻度、中度支气管哮喘24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9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37±1.32)岁。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年龄<14岁,近4周无免疫调节剂应用史。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危重哮喘发作、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近期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孟鲁司特钠使用史或药物过敏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共124例)和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共122例),其中对照组男76例,女4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22±1.40)岁;观察组男80例,女4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48±1.28)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比研究具备可行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悉研究内容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药物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吸氧、祛痰止咳、支气管扩张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澳大利亚Astra 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规格:2 mL:0.5 mg)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起始剂量0.5 mg,1天2次,维持剂量0.25~0.5 mg,1天2次,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酌情增减剂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372,规格:10 mg)口服进行治疗,6岁以下的患儿4 mg/d,1天1次,6岁及以上的患儿5 mg/d,1天1次,睡前服用。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维持治2个疗程。住院治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方法[4]。临床控制:症状完全缓解,偶尔轻度发作可自行缓解;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但仍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药;好转: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药;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好转率。

1.3.2 临床症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包括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1.3.3 药物不良反应及随访:住院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出现的所有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哮喘的发作次数,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各记录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值<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6%(115/12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42%(96/12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期间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患儿均可耐受,其中观察组恶心3例,皮疹1例,一过性头痛2例;对照组患儿恶心4例,皮疹2例,一过性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92% vs.对照组6.45%)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χ2值=1.085,组间P值=0.883>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 [n(%)]

3 讨论

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为是给予抗生素和扩张呼吸道药物,但是这种方法治疗时间长、药物使用剂量较大,给患者的身体和经济造成损失。

儿科学者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所释放的炎性介质造成的气道炎性反应有关[5]。本研究中,通过电话以及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两组患儿1年,发现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在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均可耐受,并且观察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志气管哮喘的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好,然而,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量较为有限,并且由于时间以及经费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依然需要更大样本量以及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特钠孟鲁司奈德
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分析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