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2020-04-27 08:54曹晓丽葛俊
档案与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如东如东县档案馆

曹晓丽 葛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指出“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档案人,深知红色档案信息资源蕴涵着灿烂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开发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对弘扬民族精神,始终牢记初心,坚守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基于如东县档案馆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

(一)多角度把握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做红色档案的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红色档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加强红色档案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多年来,如东县档案馆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政治要求融入档案工作,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在档案鉴定开放、提供利用、编研出版、宣传展览等工作中严把政治关,凡事首先从政治上进行考量,确保档案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二)多渠道征集档案资源,做红色档案的守护者

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加大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建立齐全完整、丰富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重要举措。

如东县档案局、县档案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征集红色档案资料的通告》,通过加强红色档案的收集,让红色档案走进档案馆,在档案馆安家落户。征集到《华中人民解放军海防政治部公函》、清代如东丰利潘恩元的著作《不残朴斋集》、民国时期南通通州四安镇同德兴商号的账簿和商函等。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史征集活动,对河口镇雙港村51户村民进行采访,其中包括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还原如东红色历史,保存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三)多细节抓好档案利用,做红色档案的服务者

如东县档案馆始终坚持机关作风建设,档案窗口人员以“行一流的作风,创一流的服务,树一流的形象,建一流的业绩”为宗旨,践行“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实行政务公开、实施满意工程”等服务承诺,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红色档案利用中,接待人员不断强化服务理念,以“我承诺、我参与、我奉献”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服务窗口岗位责任制,将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服务规范纳入岗位职责,并落实相关责任。同时如东县档案馆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修订了档案查阅制度与流程,并对外公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业务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优化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

(四)多方式开展红色档案宣传,做红色档案的传播者

1.让红色档案走出档案馆,走进社会服务精神文明建设

为传播红色档案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如东县档案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讲述档案里的如东故事。通过查阅馆藏档案、走访调研,挖掘出新四军海上抗日根据地、南坎攻坚战等史实真相资料,先后发表《土海军激战黄海》《何家灶新四军海上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潮墩记忆的发掘和传承》等文章,并协助拍摄《追寻海防团足迹的人》《人民海军从这里启航》等节目,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七套节目组的采访,打响了如东红色品牌。2017年,如东电视台“直通民生”节目组利用如东县档案馆馆藏,制作了《档案里的如东记忆》节目,共8期,由如东县档案馆退休老干部讲述馆藏档案里的故事。

2.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举办主题展览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线下,一是定期举办主题展览。通过基本陈列、专题展览、流动展览等方式,展示档案红色文化。缪焜同志收藏的“毛主席纪念品展”、季崇明同志的“滩涂围垦开发摄影展”、张连生老人收藏的“国庆”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系列题材烟标展出。通过集中展示如东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励如东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二是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东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展示如东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发展轨迹等,为如东提供了一个“古往”与“现今”的聚焦点,提升如东的文化影响力。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发挥档案馆红色档案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的社会效应。近年来,如东县档案馆加强与县教育局、团县委、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并和有关学校联合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县档案馆成为学生红色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利用馆藏红色档案、文献资料,采取举办展览、开办讲座、组织参观、培训演示、实践体验等形式,开展了如东县历史文化展示中心观展、家庭档案展观展、“档案与你相伴”体验日活动、“档案伴我成长”夏令营等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参与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2019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东县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编辑了《奋斗七十载,筑梦新时代》。制作了70年成果展板在如东老年大学、如东高级中学、河口镇锦成村和县行政中心会议中心进行展出,传播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在线上,如东县档案馆通过“如东档案”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宣传。《档案精品:如东支前民工证件》介绍了淮海战役结束后,英勇的如东人民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支援渡江战役,这是当时如东人民支前壮举的有力佐证。《96年前的今天,有这样一位如东人》介绍了如东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吴亚鲁壮烈的一生。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更是党员学习的楷模。《档案说话,同德兴棉布庄揭开尘封的历史》从同德兴的账簿和商函,可以看出南通四安镇普通商铺被日军洗劫3次后被迫迁居掘港的血泪史。它们不仅是商号间往来的函件,更是日军侵略中国的铁证。《不能忘却的记忆——反“清乡”斗争中如东党内交通工作》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党的交通工作。党内交通保证了战时文件、命令、情报、人员的传递和护送。往昔峥嵘岁月的历史档案见证了如东的革命前辈们坚韧不拔、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

(五)多领域开展档案编研,做红色档案的构建者

如东县档案馆立足红色档案资源优势,通过“挖掘出来,讲述开来,传承下来,弘扬起来”,持续打造红色档案文化。

近年来,如东县档案馆立足红色档案资源优势,自编或参与编纂了各种参考资料,先后出版了《如东革命史料选辑》《如东人民革命史》《沧海夺田》《江苏省名人录》《如日东升——如东荣誉档案撷英》《如东县历史文化展》《大事如东——回眸十二五》《铁军东进》等编研资料50多种、共200多万字。如东县其他单位利用档案馆收藏的红色档案史料,编纂出版了《革命先驱吴亚鲁》《日出南黄海——如东人民斗争史话》《如东英烈》《为了胜利日的纪念——中共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诞生与成长》《如东抗战纪略》等50多部作品,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档案资源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县级财政经费有限,没有专项经费用于红色档案的征集、开发和利用,很多征集的途径难以运用。由于征集费用得不到保障,许多红色档案不能顺利在档案馆安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些线上线下的宣传手段,由于经费的缺乏而难以实现。

(二)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人才不足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一方面,档案干部队伍数量有限,面对面广量大的档案工作,各职能科室本身人手就相当缺乏。另一方面,档案人员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红色档案资源难以得到深度开发。

(三)红色档案资源不足

红色档案资源不足是制约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文化建设、发挥档案红色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歷史原因,如东县设县时间较晚,是20世纪40年代才从如皋划分出来的,因此早期的红色档案资源大部分保存在如皋市档案馆,如东县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源相对较少。又由于红色档案资源的特殊性,它十分珍贵,所以征集也存在难度。

三、加强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为了实现档案馆“三个体系”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将在以下几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一)突出重点,加大对红色档案征集力度

一是加大对征集特色红色档案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党史、文化、广电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微信公众号发布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结合重大活动做好征集红色档案的宣传工作。二是扩大对特色红色档案的征集范围,加强地方珍贵史料征集力度。建立如东县档案征集网络。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史料。鼓励支持个人、企业等向档案馆捐赠、寄存红色档案原件,或进行有关珍贵资源的复制工作。三是拓宽渠道,通过征集、寄存、捐赠等形式,从县内到县外,从个人到社会组织,抢救性地征集珍贵革命历史档案,以填补馆藏的空白。近期,将对健在的老红军或者老红军的子女等开展口述档案征集,充分挖掘革命历史事迹和红色档案信息。四是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给予政策引导。与地方财政部门统筹协调,申请经费,为征集特色红色档案提供经费保障,从而切实保证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不断推进。

(二)拓展思路,有序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资源分散、信息失序等已然成为制约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瓶颈,这迫切需要我们坚持社会协同,整合档案资源,形成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将通过与政协、宣传部、党史办、文广传媒集团及相关乡镇(历史文化名镇)等单位的交流、互通信息,征集多个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料,以县档案馆为集中保管基地,拓展服务范围,促进红色档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三)创新形式,加快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是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目的和归宿。加快馆藏红色档案的整合与开发,把现有馆藏实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信等先进手段开放可公开的红色档案信息,公布可利用的红色档案目录,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红色档案利用途径和体系。通过加大挖掘、讲述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不断深化党史国史的研究和宣传,把馆藏的特色变成优势,把资源化为力量,增强红色档案资源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让红色记忆越来越鲜活。

(四)多管齐下,加强红色档案开发利用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档案人才是推动红色档案建设的根本保证。如东县档案馆将重点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不仅要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了解中国历史,也要了解世界历史,尤其要精通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档案的价值,从而提炼档案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三是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方式,多方招集优秀人员。实行聘请研究员工作制,聘请致力于研究红色历史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来档案馆挖掘红色档案。通过志愿服务方式,利用大学生来馆工作实习的机会,协助本馆人员开展红色档案专题研究。通过与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签订协议,共同开发研究红色档案、创新红色档案呈现方式,全方位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县级档案馆,只有立足地方特色,真实反映历史,不断拓宽档案征集渠道,加大征集力度,丰富馆藏内容,提升档案服务社会功能,才能逐步建立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突出地方特色的红色档案资源体系。

猜你喜欢
如东如东县档案馆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The Mosquito and the Lion
A Harvest season.
裤带面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