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行合一”理念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2020-05-03 13:52龙柳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行合一高职学生

【摘 要】本文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探讨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分析“知行合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提升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学实效、建设国际化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知行合一;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15-0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正向纵深发展,各职业院校与境外职业院校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境外学生出现在各职业院校的校园,与中国学生共同生活,共同接受中国职业教育学历学习和职业培训。为保证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特色,同时也保证境内职业教育学生能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获益,对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愈发成为重要的命题。本文试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探讨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一、概念解读

(一)“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命题。《尚书·说命》中傅说提及“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孔子言论也曾经论及“知”与“行”;明代王明阳在论及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时,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实现“思想”和“行动”统一,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多份重要文件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及“知行合一”。《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问题研究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起步,在引进各种研究的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由于理论背景不同,目前学界对跨文化交际尚未达成共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众说纷纭,对高职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不多见。研究者张卫东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能恰当运用语言、文化知识与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士有效而得体地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这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许力生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动机、知识、技能、语境和效果五个要素。

二、基于“知行合一”理念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

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为高职学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交往空间,接受中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其交往对象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受教育经历和生活轨迹,彼此之间能否顺利完成沟通,达成相互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于使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世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世界文化差异宽容、开放的态度,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交际双方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跨文化交际结果”。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来关照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在学习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践语境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深化。

(一)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实践及指导能力

将“知行合一”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实干,以“行”促“知”,要有实践支撑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要以“知”促“行”,是要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的统一,是要有认识高度和行动自觉的实干,是“思想”和“行动”统一。

1.“知行合一”,提升高职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等环节,在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下,高职学生作为学习者建构自己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果将“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及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理论,“行”可以理解为教师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实践,按照“知行合一”的理念,那么“知”作为“行”的起点,学生的理论学习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前导,“知”为“行”先,教师的“知”为自身“行”以及学生的“知”和“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高职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首先要提升教师对跨文化交际所需语言能力、文化能力的认知。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素质、足够的跨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指导能力,教师的自我提升显然是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性前提。其次高职教师要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往往缺少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因而,高职教师跨文化实践经验的提升是能有效指导学生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前提。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校园特点中,教师要积极参与留学生校园生活的各项活动,通过与留学生的交往实践不断丰富自身跨文化交际经验,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2.“知行合一”,提升高职教师跨文化交际的指导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职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知识的引导和讲解,对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引导和组织,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成效。但知与行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困难的,高职教师缺乏对跨文化现象的真实了解,或者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知识的梳理,往往导致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误解和疏忽,在课堂上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教师在提升自身关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应了解影响高职学生得体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是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还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设计包含跨文化交际任务的典型情境;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行动研究,开展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经常参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讨与交流,使得教师自身认知与行动逐渐趋向一致,不断提升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指导能力。

(二)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学实效

“情境”是有效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习者沉浸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可以促进有效学习。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关照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就是使高职学生置身于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将会对其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管理方式多样,或将国际学生独立编班,或与中国学生混编管理,无论哪一种管理方式下,高职教师若能按照“情境”设置的要求,使中外学生沉浸在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情境”中,指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接受和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显然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意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让高职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在或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相应的职业训练,养成现代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价值观和态度。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中、在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

提升高职教师发现、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环节。授课前,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中,与国际学生深度交流,进行跨文化交际问题诊断,把握培养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在課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情境,有针对性地预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通过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观察、记忆到实践、行动,“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掌控能力。高职教师应着力提升课堂管理能力,“知行合一”掌控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课堂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讨,将研究过程及成果制作成小视屏,在课堂上汇报;在课堂授课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法等需要学生参与实践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充分跟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资源,针对课程学习重点、难点,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制作、发布微课等资源。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培养了沟通合作能力,能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

(三)基于“知行合一”理念建设国际化特色校园文化

1.建设有利于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精神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人文价值、精神底蕴的集中体现,对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有特殊的功能,对职业教育提升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在国际学生与普通中国学生共同置身于校园生活真实的交际境况下,通过在校园的环境、建筑、设施、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物质层面文化要素,以及校训、校风等精神层面文化要素建设中增加国际化因素,促进中外学生交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互相融合,扩大学生国际视野,“知行合一”使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彼此融汇、相得益彰,循序渐进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开展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校园文化活动。职业院校应着力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开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利用学院图书馆、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国际化校园的功能性区域,举办中外书画展览等中外文艺欣赏活动,举办英语角等中外语言交流实践,举办外语歌曲演唱、演讲等中外文化艺术赛项;也可以面向中外学生招募文化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利用课余在校园开展世界读书日或各国传统节日文化等公益类教育活动,利用假期为校园周边社区的居民举办中外文化主题的艺术展或文艺会演,为社区居民提供跨越文化的美育培训,提高学生与居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提升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动机、技能,更需要给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交流的实践,“知行合一”是最根本的理念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EB/OL].(2010-07-29)[2019-08-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王阳明.传习录全译[M].于民雄注,顾久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许力生,孙淑女.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EB/OL](2019-02-13)[2019-08-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网络文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行合一高职学生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