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雨课堂”的运用

2020-05-03 13:52董蓓余荣春毛小玲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雨课堂

董蓓 余荣春 毛小玲

【摘 要】本文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雨课堂”的运用,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雨课堂”及其优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雨課堂”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课程教学数据分析和自编问卷调查,提出“雨课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增强课程互动、提高个人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雨课堂”;投票功能;分组功能;投稿功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28-03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公共必修课,课时有限,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教育效果须改进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雨课堂”是清华大学2016年研发的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智慧教学工具,它将手机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翻转式教学,拓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本文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雨课堂”及其优势,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方面探讨“雨课堂”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总结了“雨课堂”运用于3个学期、12个班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一)重视过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考试并不是检验学生是否心理健康的手段,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明学生是否重视心理健康以及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程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能仅以一两次考试为依据,因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短期体现在学生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上,比如对过去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对现状的愉悦感,对未来富有建设性的希望等;长期则体现在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如勇气、爱、乐观、职业能力、创造性、责任、利他等个人及群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因此,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作为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进步和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反思等发展性的动态评价,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使其获得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监控、调整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学生则不断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强化,进而自觉调整发展方向。

(二)重视体验和互动。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人成长,个人成长并非操作化定义,其概念较为宽泛并难以测量。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仅仅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互动、体验式的教学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互动体验中感知、领悟,进而改变,获得成长。其中,体验指学生通过某种活动产生的感悟和理解,最终达到“实践出真知”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不同的学习途径影响记忆效果:通过看,能记住10%;听,能记住20%;个人的亲身经历,能记住80%。体验式教学强调亲身体验。互动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互动式教学强调人际互动。

二、“雨课堂”及其优势

所谓“雨课堂”,是指巧妙融入PowerPoint与微信,能实现混合式翻转教学,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全景式收集学生预习、上课和课后作业等数据,从而实现形成性评价,使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雨课堂”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创新师生互动。传统的师生互动主要集中于上课过程中,雨课堂的创新互动方式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这3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课前教师能推送预习资料和通知公告等信息到学生的微信端,学生点开微信可以看到教师安排的预习内容,预习资料的格式包括文字、教学PPT、视频、音频等各种格式,充分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授课PPT推送到学生微信端,学生将不懂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将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测试题、投票等内容都可以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微信端完成课堂测试和投票等教学进程;学生能发送弹幕、投稿,教师通过随机点名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真正实现大班教学能人人发言,内向的学生也能通过弹幕、投稿引发教师同学的积极关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作业,让学生在手机端完成,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主客观题、填空题、投票题,学生能通过附件作答、拍照上传、语音回复等方式完成作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能开启语音直播,直播功能将幻灯片和语音都同步发送到学生手机中,学生在课后可随时查看回放,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二是全景式记录教学数据。学生只需在微信端加入课程,“雨课堂”就能记录关于这门课程所有学生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包括:第一,课前教师推送给学生要求预习的资料,学生是否观看了,观看的时间和次数,习题完成的具体情况。第二,授课过程中,学生扫码签到进入课堂的时间、弹幕投稿的次数和内容、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所在班级的排名、教师讲授PPT某一页的内容是否明白等。第三,授课结束后,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具体情况,除主观题需要教师批改,其他如选择题、填空题等题目教师可以设置答案,学生一提交,就可以显示答案和解析,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对雨课堂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改进不同班级的教学进程,这些教学数据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综上所述,“雨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互动性和形成性评价。多位研究者认为,“雨课堂”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课前主动性提高,课堂互动增加,课后能做到深度学习;“雨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三、“雨课堂”的运用

(一)课前。教师在工作电脑上安装“雨课堂”,安装好之后“雨课堂”会嵌入WPS或者PowerPoint软件中,教师备课时可以在PPT中插入投票、主客观等题目并设置好分数和答案解析,根据学习进程,教师还可以设计好课前预习资料提前发送给学生。教师还需提前在授课教室的电脑上安装好“雨课堂”,设置好班级和课程名称。

(二)课中。上课时教师打开PPT,点击“雨课堂”,通过微信扫一扫登录,开启授课,选择好课程和班级后,PPT上会呈现一个二维码,上课时需要学生扫码注册进入课堂,教师花几分钟时间介绍“雨课堂”的使用方法,学生会觉得比较新鲜进而提高对课程的期待及兴趣。下面是“雨课堂”不同功能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例子。

1.投票功能。第一堂课上为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了四个投票选项: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略知一二、不了解。发送投票到学生手机后,学生可以点击相应项目投票,教师将投票结果投屏,学生以动态柱状图的形式看到不同选项有多少人选择,虽然是匿名的过程,邀请“非常了解”的学生分享时,同学们往往会发出惊叹的声音,而这几位同学也会比较爽快地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在人际关系授课部分,列出外表、能力、真诚、热情、身高、财富等让学生选出三个自己择友最看重的特质,投票结果显示选择真诚的人最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家喜欢真诚的人、怎样才能真诚待人等相关知识,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也抓住了学生关注的重点,符合学生的需求,授课效果好。

2.分组功能。为促进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会分小组教学,随机分组能保证组员的异质化。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选择分组,设置好人数后,系统会随机分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各小组名单,这样可确保学生在分组后无法私下调整。安排学生按照小组入座后,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组名、口号等内容,根据授课时间安排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完成,并将小组形象在全班展示,展示可以通过现场或视频的形式完成。分组建立团队的过程不仅增强了课堂互动,也促进学生在课外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和将来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投稿功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经常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组间分享,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雨课堂”的投稿功能。例如,讲授自我意识的内容时运用樊富珉教师设计的“小小动物园”: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哪一种动物可以代表自己,然后把动物画到白紙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小组内部每个人介绍自己选择了什么动物,为什么选择这种动物代表自己等内容。小组内部讨论结束后,要求小组长把全组的“动物”集中在一起拍一张照片用投稿功能发给教师,教师选择投屏,就可以把该组“小小动物园”的情况投放到大屏幕中让全班同学清晰地看到,同时请组员代表做组间分享。通过投稿功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方便、生动,并且所有的投稿都可以永久保存到课堂中,教师学生可随时查看,方便进行形成性评价。

除上述功能外,“雨课堂”还有弹幕、弹幕及投稿关键词生成词云、随机点名和课堂红包等学生喜爱的功能,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

(三)课后。教师可以在“雨课堂”中设置课后作业并发送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是否观看,看了几次,哪些地方不懂的,教师都可以得到反馈。学生扫码进入课堂的时间、投票次数,每一次作业、投稿、弹幕、预习复习等信息都在系统保存并统一导出,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料也都在学生的手机端保存,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点开学习。例如,在讲授情绪调节的方法时,使用身体扫描的放松技术让学生体验身体放松的感觉,许多学生表示很好,希望课后还可以继续,甚至有学生表示失眠很久了在体验的时候竟然睡着了。受到学生的启发,教师把身体扫描的指导语制作成音频材料,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有几位经常失眠的学生表示晚上睡不着就听身体扫描的音频让自己逐渐放松下来,有助于促进睡眠。

四、成效与反思

综合3个学期共12个班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数据显示:课堂作业完成率为95%,课后作业完成率为91%,经教师不断强化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占31%,平均每节课学生发送弹幕2.3次、投稿1.2次、不懂0.9次。随着课程的开展,互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增强,教学效果比不使用“雨课堂”有较大提升,课后学生对教师评价略有提高。

课后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98名学生中,87%乐意使用“雨课堂”,90%认为“雨课堂”对其学习帮助很大,95%表示“雨课堂”有助于课堂互动,部分学生甚至表示“雨课堂”的签到点名功能非常公平,希望别的任课教师也能使用。

总的来说,“雨课堂”在课堂互动、教学数据记录等方面有巨大优势,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使用手机学习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对教师来说则需要付出较多精力备课,学生发送的弹幕、投稿等互动信息也需要教师花时间和精力给予回应并适当引导。

【参考文献】

[1]杜玉春,王建坤,朱开明,张平,陈秋红.互动式教学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6)

[2]蔺桂瑞.互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5(1)

[3]夏海玲.基于屏幕推送技术和“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8)

[4]郭茂娟,卢斌,张云莎,等.基于“雨课堂”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高教学刊,2019(1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2013SZ035);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院级项目“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生创新能力的促进研究”(2017YKY012)

【作者简介】董 蓓(1982— ),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余荣春(1981— ),男,广西象州人,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建筑教育教学。通讯作者:毛小玲(1980— ),女,四川富顺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剧。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雨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分析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