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5-10 02:56邵超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邵超

摘要:问题导学法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具备较强适用性,针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及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均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即围绕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首先针对问题导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加以阐述,其次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49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也提出更高要求,除要求学生需掌握数学知识外,还应实现自身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探讨,通过问题处理实现知识的掌握。针对问题导学法而言,问题解决为根本点,问题为重点,导学为关键。借助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思维及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导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师将问题导学法应用至数学教学活动中,除可实现学生问题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强化外,学生还可借助问题的巧妙处理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以此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若教师所提出问题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除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外,还可借助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强化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可见,问题导学针对学生问题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言均具备重要意义。而为实现问题导学法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应认真研究教学材料外,还应精心设计所提出问题,将学生带入至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强化学生问题探究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计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走神现象尤为常见,学生一旦走神除会影响自身学习效率外,也会对教师教学节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需借助相应手段的采取避免学生走神现象的产生。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则可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减少走神现象的产生,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螺旋式”教学形式完成数学问题情境的建立,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新知识的探索活动。如以“三角形全等条件”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讲述此节课教学内容时,可先向学生提出部分具备探究性的问题:“如何判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是什么?全等性质是什么?”教师借助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可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逐步展开深入探究,并在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便可给出答案,而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则需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活动方可获得。学生需展开动手操作,方可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可借助相关知识的引入,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问题解答,掌握新知识。此种“螺旋式”问题的设计,把学生逐步调整至学习状态中,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

2.注重导学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为导学。以某层面分析,问题导学模式实则为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并解决即为导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问题分析,可实现新知识的掌握,学生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借助问题的分析、处理还可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如以“正弦、余弦”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将问题导入的问题设置为:“某人沿斜坡方向行走14m后,此人相对位置升高6m,假设某人沿此方向继续行走6m,此人相对位置将会升高几米?”教师在问题提出后,便可引导学生思考,当直角三角形其中一角为锐角时,锐角对边与斜边比值、斜边比值及临边应如何确定,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定义计算出直角三角形锐角的余弦值、正弦值。

3.设置问题悬念

问题导学法为一种良好的课堂导入形式及课堂结束形式,教师可在课前问题提出时设置悬念,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教学活动中还可借助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形成真正的理解。如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展开此部分教学前,学生已分别完成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结束阶段时,可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二次函数同已经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间存在哪种联系?”此教学内容讲述前,先带领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复习,探讨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探究二者间关联。随后,让学生发表自身观点,有学生指出虽在形式上相似,而在等号另一侧却存在不同,也有学生以图像分析出发,指出X轴同二次函数的交点即为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可获得同正确答案类似的回答,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得以充分锻炼。

综上所述,数学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强化学生数学思维已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之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问题导学法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以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教师还可借助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导学的应用等策略,实现此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002).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No.258(20).

[3]鄒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v.13(04).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江苏 徐州22100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