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0-05-10 18:42彭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职

彭健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中职院校与教师要不断分析与研究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共同提升,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应用中,全方位提升专业人才的素养。简要阐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对当前学生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82-02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现代多元化教学手段与工具的出现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诸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获得学生广泛认可,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面对新时期学生对趣味教学课堂的要求,传统教师单一的授课形式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再加上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形式的出现,学生更容易被新颖的信息所吸引,而固定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职业教育发展、招生规模扩大

在长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规划中,职业教育理念逐步被更多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且职业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此向社会输出大量综合素养较高的实践性人才。诸多文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始进入中职院校的大门,但是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与态度较差,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这就使得中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挑战。由于班级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教师很难保证关注与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切实提升整体学生能力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理念与主体性地位的突出

在时代潮流迅猛发展中,职业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教师教育理念能够贴合当代教育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到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探索兴趣。同时,学生主体性地位成为教育界的主要关注点,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更注重单方面理论教学输出,却忽略了师生间思维的互动与交流,难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得到增强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鉴于此,中职教师要积极关注到开展课堂实践所运用的教学理念,并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与自信心,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维,提升课堂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中职院校与教师尚未意识到教材修订的更新,诸多教师仍选用较为陈旧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版本来进行班级授课,学习内容与框架的陈旧势必难以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再加上课程教材内容的指向性较强,对学生实践指向性较弱。另外,教师将大量备课时间投入教学模式的选取中,难以营造出高效课堂教学氛围。具体而言,经过长期实践运用,教师已经将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习内容陈旧,涉及心理学应用实践内容较少,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容量过于庞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中职院校与教师要积极更新课程教材,选用更加贴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实践类教材,从课程教材安排方面增强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固定

目前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育中,但是仍存在诸多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无法有效地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呈现出来的现象,这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不足。其中,诸多教师仅将知识直接照搬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仅仅转换了课程内容的容纳形式,将教材内容以幻灯片方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尚未关注到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趣味化应用,难以转变固有的枯燥教学氛围,这种单向知识传递无法切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仍局限于教师讲解,缺乏对学生主动意识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难以被教师所了解,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忽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教师要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思维,帮助他们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职业岗位中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理论概念的讲解,使得学生仅理解心理学的概念,而缺乏实际应用技巧。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更侧重对抽象性概念的分析,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释,这就造成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与原理性知识较多,而实际心理学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学生仅掌握教材内容与理论知识,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学生在就业中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对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但是目前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明确不足,最终的评价方式只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进步与不足,难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阻碍了学生综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样的,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会降低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院校与教师要积极创新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使得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注重知识更新,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增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将新的职业应用实践融入知识体系中,使得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要注重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删减应用教育意义不强的部分,将课程教学难度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要充分关注到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重新构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横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发展过程的总特点。纵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实践中的应用。这样就形成了横向与纵向教学交错结合的系统化教学体系,既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更易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整合多媒体技术,营造互动教学氛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与教学理念的提升与更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加强他们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力,营造有趣、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多样化应用案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其自我学习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具备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规律、研究方法等知识与学生与教学实验案例相结合,并以图片、文字视频与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将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将互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注重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思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改变原来“满堂灌”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乐于倾听不同意见,让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观点,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心理学的抽象知识。

(三)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理念日新月异,学生作为今后参加就业岗位的主体,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将新型教学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并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讲授+讨论”“讲授+案例”“讲授+见习”等教学方法。在传授概念性、规律类的内容时,可将教师教学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并要求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案例问题,从根本上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站在真实情景中去思考。同时,注重实践活动也是拓展学生思维、增长其见识的有利途径,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看录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操作性知识,在夯实他们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要注意到儿童心理学具有的实践性,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清楚儿童心理学的具体发展特点,采用“讲授+见习”,让学生深入儿童群体,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获得直接感性的认识。

(四)切合学生实际,开展多元化评价

为使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科学有效,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一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友谊关系,并在课外多了解学生对考核测评的想法,为开展多元化评价提供参考意见。单一式的考评方式并不能完全看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各阶段的进步。因此教师可将理论、实践与课堂笔记作为主要考核标准,首先涉及的考核总成绩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占60%,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报告和论文占30%,平时的课堂笔记和心得占10%。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从自身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来增强课堂的学习趣味。同时要关注到学生实践力的提升与课程考核评估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层融合,促进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秀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

[2]王西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祖国,2019(3).

[3]李媛凤.初探教学做一体化背景下如何让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活”起来[J].现代职业教育,2019(8):86-87.

[4]張鹏妮.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没有用”的心理学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