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探索

2020-05-13 00:37陈扶明彭建彬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科医用口罩

周 艳,金 鑫,方 铁,陈扶明,彭建彬

(1.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药品仪器监督检验站,广州510080;2.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430100;3.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南京210002;4.联勤保障部队第940 医院,兰州730050)

0 引言

2019 年12 月初,武汉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1]。新冠肺炎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状态下也存在传播的可能[2]。与一般传染病疫情不同,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其基本增长速率(reproduction rate,RO)为2~3(即一个人传染2~3 人)[3]。为了保护健康人群和环境,最有效的方式是隔离,严格控制传染源,做好防护措施从而切断其传播链[4]。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医疗防护物资是医护人员的生命屏障,充分保障及正确、合理、规范使用才能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5]。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医疗防护物资,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在新冠肺炎下的武汉火神山新型肺炎专科医院(以下简称“火神山医院”)的管理上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完善的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保障体系

1.1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标准

火神山医院是参照2003 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造的一座专科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根据新冠肺炎的病理特点和隔离要求,按照临床具体的医疗操作和接触病毒的危险程度,实施一、二、三级防护标准[6]。医护人员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分级原则正确、合理、规范地使用防护物资[7]。所需医疗防护物资主要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帽、医用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使用防水隔离衣、医用防护面罩、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一次性使用防水靴套、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正压头套等[8-9]。不同等级防护标准所用的防护物资具体如下: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院机关各部、病区清洁区的医务人员等。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潜在污染区(黄区)的工作人员、院内污染区标本运送人员、氧气站工作人员、污染区消杀人员等。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分体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卫生帽、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医用护目镜、医用防护服、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双层)及一次性使用防水靴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污染区(红区)的工作人员、医疗废物清运和焚烧人员、太平间工作人员等。工作人员除按二级防护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外,还应穿戴医用防护面罩、第二层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一次性使用防水隔离衣、第二层一次性使用防水靴套,特殊情况还需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头套。

医院组织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护规范培训,做到思想上重视,理论上清楚,并互相监督;其次每个区域都有明显标识和颜色标志。医护人员日常严格按照分级防护规范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10]。

1.2 信息化流程管理

医院通过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筹措、请领、审核、配发实现网络化、信息化[11]管理(流程如图1 所示),确保医疗防护物资入库、出库有序[12]。同时,科室设立了防护物资管理组,每日实时定量测算实际消耗量,盘点库存并统计分析,做到医疗防护物资的精细化管理[13-14],实现医疗防护物资供应消耗平衡[15]。

图1 医疗防护物资常备库存管理流程图

1.3 防护物资的筹措、验收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突发性的新型传染病,平日除少数专科传染病医院有少量医疗防护物资储备外,其他医院的储备均严重不足,有些甚至根本没有。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确诊和疑似患者的不断增加,防护物资消耗量急剧增长,各医院的防护物资均出现严重紧缺的情况。又恰逢春节假期,很多相关企业、工厂、部门人手不足,无法正常开工,供应保障远远跟不上消耗需求量。

医学工程科(以下简称“医工科”)须根据库存情况和供给难易程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医疗防护物资设置库存上下限报警,及时统计各类防护物资的日、周消耗量,切实掌握物资缺口情况,紧缺物资早做准备,及早上报地方采购部门,多渠道抓紧采购。

政府建立的应急医疗防护物资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效能。在国家层面,国家正式把重点防护物资增列到国家储备物资目录,对于企业多生产的重点防护物资,政府全部兜底采购。同时通过对生产企业调低借贷费率、给予一定补助和政策倾斜等一系列举措,彻底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鼓励厂家复工生产。紧急审批办理一些符合标准的企业的生产资格证,扩大产能,加速投产,对于某些重点防护物资,政府安排专员进驻厂家,每日登记收储。疫情暴发初期医疗防护物资紧张,国内生产产能跟不上,政府委托几家大型医药公司对重点医疗防护物资进行全球采购,各大型医药公司自采存储的和生产厂家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均不得私自出售,一律上报给政府,由政府统一调拨发放,优先保障一线医疗机构。火神山医院是重点保障对象之一。

医工科还建立了单独的应急物资库房,主要存放各医疗队来鄂时自行携带的医疗防护物资,平时不从中取用,以作关键时刻的备用。

每批医疗防护物资运送到医院物资库房后,医工科结合一线医护人员、护理部及感控专家的意见,认真查看医疗防护物资的标准和说明书,组织抽检验货,严把验收质量关,如医用防护口罩(N95 口罩及以上)、医用外科口罩、医用连体防护服、医用护目镜须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具体为医用防护口罩须符合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须符合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医用连体防护服须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医用护目镜须弹性佩戴(可以和近视镜兼容)、视野宽阔且必须有防溅功能。同时,验收时须严格核查厂家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检测报告。对不符合防护标准的予以退货,确保医疗防护用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1.4 防护物资科学存储管理

火神山医院医工科管理的医用耗材库房实施24 h 值班制,办公区域和医用防护物资及医用耗材存放区域分开,共分为5 个区,其中有4 个区集中安置在病区以方便夜间值班时能快速、方便满足病区科室的应急需要。库房整体保持通风、干燥、卫生。

为了杜绝消防事故的发生,医工科多次组织库管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学习和培训,并配备灭火设施、粘贴消防安全警示贴,定期安排专人检查库房的通风、防火、防潮设施,确保存储物资完好无损。对医用防护物资和医用耗材进行分区存放,医疗防护物资日消耗量大、种类品牌多,占了库房的主要空间,为了方便配发时能快速、及时找到,医工科对防护物资按照种类、厂家分别摆放,并配备明显标识。定期盘库,及时清查、清点实际库存,准确掌握库存数量,确保账物相符。

1.5 防护物资的请领配发

各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和分级防护要求每日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对医疗防护物资进行申请,医工科收到请领科室的请求单后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打印出库单(一式三联),按照出库单进行发放。医工科审核人员留存一联,发放人员留存一联,请领科室留存一联,充分做到流程标准、有序,实现医疗防护物资流动使用的可追溯、可核查。

在当前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医工科充分发挥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管理作用,针对临床真实的使用情况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申领设置日限额,例如按照患者数量增减进入污染区护理的护士数量和医生人次,通常普通病区1 名护士对应护理8~12 位患者,重症病区1 名护士对应护理1~3 位患者,全天24 h 分为6 班制。如轻症患者数量为60,日需消耗医用防护服约80 件、医用防护口罩约80 个等,由此实现医疗防护物资的科学分配,并督促请领科室合理使用,尽量做到节约节省,减少超领、多领造成的闲置或滥用。同时,对应急保障存在困难的医疗防护物资如医用护目镜等在确保能达到消毒灭菌的防护效能的情况下建议严格消毒后重复使用,以确保一线临床医护人员的应急使用。

为减轻临床科室的压力,医工科开展了防护物资下送业务,严格按照出库程序进行出库,并打印三联出库单,送达病区时与病房相关负责人当场核对、签字。同时,听取一线医护人员的临床反馈意见,优先采购防护效果更好、穿戴更舒适的防护物资。

2 进一步完善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保障管理

2.1 信息化建设方面

为了解决当时医疗资源的不足,火神山医院于2 月4 日正式开始接收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也于当日才交付使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之前医院已筹措采购了大量的医疗防护物资和医用耗材,各病区开科准备也需大量请领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滞后导致初期的医疗防护物资和医用耗材出入库均采用手工登记方式,效率低下,手写物资名称不完全统一,易有漏记、误记现象。且信息管理系统前期的培训工作不到位、不普及,各病区申领人员对领取流程和方法不甚清楚,系统操作也不熟练。前期信息管理系统在硬件上因基建问题出现过光缆被挖断的情况,在软件上常出现BUG 需反复调试改善,如前期计算数量算法错误,导致申请数额限制形同虚设;汉字查询无法对应真实数据等。这些均对前期物资的网络化请领、账物相符造成了影响。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议在以后的应急预案中摆在业务工作前面,完善效能,并提前做好医护人员的软件操作培训工作。医工科相关人员须提前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制订并向各病区规范物资领取流程,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

2.2 医工科人员配备方面

火神山医院在交接给军方前,医疗防护物资和其他医用耗材源源不断送过来,地方负责接收医疗防护物资和其他医用耗材的人员仅为2 人,接收任务重,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初期物资随意堆放,种类混乱储存。交接后,医工科人员编制数不到10 人,前期工作量汇集,既要负责卸货验收、审核出入库及部分下送工作,又要承担医疗设备管理、医用耗材保障、氧气供应、前期指导病区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申请物资等其他任务,造成整个医工科工作强度过大,人员均超负荷运转。建议以后在应急医院建立初期增强医工科人员力量,按照此次经验,前一周增至15 人左右为宜,使之更合理、更科学,更好地发挥职能,7~10 d 后工作步入正轨可酌情减员分流。

2.3 物流运输保障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节假期,大部分快递公司均已放假、人员返乡,物流运输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随后在疫情影响下,全国大部分快递公司复工延迟,加上武汉封城、交通管制、隔离管制等,导致医院前期医疗防护物资的物流运输仅能依靠各医药公司本身的运力,采取接力运送模式,比如省外的物资运送到省边界仓储点,由省边界仓储点再运送到武汉市边界仓储点,武汉市内运输人员再从边界仓储点运送至市内,最后经政府统一调配后发往各医疗点。这种方式导致途中运输、仓储存取工作量剧增,劳动力紧张。同时,由于仓储点是各医药公司临时建立的,空间量、人力均不足,管理存在缺失,存放不够规整,有出现物资已送到但取货时找不到的情况。随后顺丰、邮政快递开通绿色通道,对湖北省急需的医疗防疫物资优先运输、优先投递,虽然缓解了一部分物流运输压力,但运力仍非常紧张,所有物资包括医疗防护物资均无法确保运送时限。利用医药公司本身运力一般2~3 d 运抵,顺丰、邮政等快递公司一般4 d 左右运抵。建议在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物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为物流运输从事人员的返岗复工提供方便,同时建立应急物资仓储中心备用,实现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作业,提高运送效率及准确率。

2.4 捐赠物资方面

疫情暴发后,面对当前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海内外华人、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多渠道购买、捐赠医疗防护物资,成为了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但很多捐赠物资并不符合医疗标准,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如部分护目镜带透气孔、不密封,防护口罩带透气阀,隔离衣过薄、不防水等。这种供需不匹配造成了资金、人力、物流等资源的浪费,后续这些捐赠物资的整理、处置也成为难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统筹、加强沟通,对接临床需求,对外及时、明确公布可接收的医疗防护物资的种类及规格标准。同时加强前期的筛选工作,接收时严格按医院物资的质量标准认真核实,确保捐赠医疗防护物资得到高效利用,不辜负各界爱心人士的一片善意。

3 结语

在2020 年初这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火神山医院医工科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统计手段,准确统计日常医疗防护物资需求,这些基础数据对医院和政府在筹措采购等决策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医疗防护物资的管理效率,最终圆满完成了特殊时期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保障也是政府发挥总体战略效能,调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急物资保障上的一次宝贵实战,有利于在未来合理规划、构建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运输、调配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猜你喜欢
工科医用口罩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75%医用酒精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75%医用酒精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