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急救单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5-13 00:38张德栋彭晓欣冯瑞华陈谨献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疗养医护人员机构

王 俊,张德栋,彭晓欣,林 珊,冯瑞华,陈谨献,李 丽

(1.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心理科,福建厦门361002;2.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医训处,福建厦门361002;3.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接待科,福建厦门361002;4.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保障处,福建厦门361002;5.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一科,福建厦门361002)

0 引言

移动急救单元[1]是指疗养机构针对其人员技术、设施设备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在传统急救单元[2-3]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拓展:着重对疗养机构参与现场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及技能规范化培训,对疗养科急救室的急救药品器材(担架除外)进行分类式箱装化设计改造(既能专业车载机动又能人力携行移动),对疗养机构急救医疗文书进行便捷式的表格化改进,并制定常态化完善更新的机制,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疗养机构特色的急救单元。

移动急救单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5]:(1)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3 级值班人员(即一线值班、二线值班和医疗顾问、中心急救指导小组);(2)分合灵活、自如应对的4 个急救箱(即内科急救箱、外科急救箱、心电维护急救箱、呼吸维护急救箱和据此研制的8 项辅助功能);(3)规范成册、便捷高效的3 个配套软件(即急症处置预案、表格式医疗文书、管理规章制度)。

经过4 a 临床应用及模拟演练发现了移动急救单元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对其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1 移动急救单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稳动急救单元在8 次临床实际应用及19 次模拟演练中虽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1 急救设备不够轻巧

疗养机构移动急救单元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明显落后于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不够精细小巧和轻便,甚至是过于陈旧简陋。如急救单元常规配备的12 导联心电图机为深圳科曼CM1200A 型,其长、宽、高分别为40.5、32.0 及13.5 cm,裸机质量达5.30 kg,并占用了心电维护急救箱的大半空间;备用的单导联心电图机为北京福田FCP-2155 型,其长、宽、高分别为25.5、17.5 及4.2 cm,裸机质量为2.10 kg,虽轻便但却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同时间、多导联图形鉴别的诊断需求。过重的急救设施设备限制了人力携行机动的距离(在1 km 范围内),增加了上下坡机动的难度,尤其不便于女性护理人员搬运携行。

1.2 人员技术不够精湛

在临床应用和模拟演练中,医护人员在急救现场应急处置和急救技能规范操作上均存在一定欠缺,与应急救治快速高效的要求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熟知常规医护操作的方法步骤,但运用时不娴熟、不自信,过于教条呆板;对突发情况思考得不够缜密,处置反应不够敏捷精准;自我保护意识、隐私保护意识和爱护伤病员观念不强。

1.3 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疗养机构移动急救单元的病史采集记录及救治过程的医嘱记录、抢救记录、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仍沿用传统的手工纸质记录;抢救现场缺乏信息化辅助手段,既无法进行现场心电图等资料的实时传送,也无法实现急救专家远程实时视频指导。移动急救单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1.4 试用范围不够广泛

由于移动急救单元仍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虽已初步成型但还未最终定型,加上设施设备及经费短缺、疗养医学专业的局限性、疗养机构所承担大项任务少等原因,尚未推广部队野外演训条件下进行实战化应用,也未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医疗机构的宾馆、饭店等推广应用。

2 原因分析

2.1 疗养专业的局限

军队疗养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应用其自身的综合医疗保障措施,认真做好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特殊兵种人员的保健工作,增强官兵的体质、保障官兵的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6-7]。这就决定了疗养医学是将各种自然、人工、社会等疗养因子用于疾病的预防、保健及康复,侧重点是养生保健、康复理疗,相比治疗医院临床专业存在学科发展慢、科研条件薄弱、急危重症少、理论知识更新慢等问题,这种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医护人员临床急危重症抢救的经验积累缓慢、急救意识淡化、创新思维不强,难以推动急救设备改造升级与推广应用。

2.2 人才梯队的断层

目前,疗养机构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断层的现象较为突出。年老的医护人员虽多来自治疗医院,有丰富的医院疾病治疗经验及疗养机构保健康复工作经验,但受年龄、编制等因素制约多为编余人员,面临着即将退出现役;多年培养造就的中间医护骨干力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较活跃[8],转业、自主择业、退役等造成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而年轻的医护人员大多数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或是从基层部队选调上来的技术干部,大都未经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缺乏治疗医院的摔打磨炼,既无临床经验的积累,也谈不上急救操作技能的熟练,担当疗养医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仍有差距。虽然这几年为构建移动急救单元,疗养机构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优化组合与技能规范化培训,但人才培养及其构成梯次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2.3 设备来源的特殊

无附属医院或临床部的疗养机构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相对较弱,医疗设备的购置、更新主要依靠上级的经费拨款或是实物配发,往往要经过需求论证、上报审批、采购下发等诸多环节,周期长,造成疗养机构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普遍缓慢滞后。虽然近10 a 各级首长机关高度重视军队疗养事业的建设发展,加强了此类问题的解决,设施设备的下拨投放速度明显加快,但相较治疗医院设施设备更新的快周期或是紧跟现代疗养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3 改进对策

3.1 不断充实完善

(1)加快移动急救单元的信息化建设[9-11]。一是实现医疗文书记录的无纸化;二是采用蓝牙、4G 网络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急救现场的仪器设备与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之间医学影像图文的实时传输,帮助专家远程会诊指导;三是实现急救现场医疗文书及检查、监护结果与后送专科处理治疗医院之间的传输共享;四是实现急救现场重要场景的录音录像及与中心本部的实时互联互通。移动急救单元信息化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信息化手段不仅能使急救现场的医疗文书记录更准确、快捷,还能使急救现场一线医护人员能及时得到中心本部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便于后送专科治疗医院提前了解熟悉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相应的各项抢救准备,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同时,也为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事后的病例讨论、临床教学等提供现场的影像资料等第一手素材。为消除病情信息泄露隐患,图文传输设定使用相应的ID 码标识传输,不体现患者的身份信息。

图1 移动急救单元信息化构成示意图

(2)探索移动急救单元的标准化构成[12-13]。可根据疗养机构承担任务的性质不同将移动急救单元分为“疗养型”和“备战型”两大类来探索标准化的构建。“疗养型”侧重于完成平时遂行疗养保障任务时进行急危重症的现场救治及转运后送,构建以内科急救为主;而“备战型”则侧重于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或未来战争遂行卫勤保障任务时进行战伤的现场救治及转运后送,构建以外科急救为主,可作为派出医疗队或团卫生队的辅助战救器材。“疗养型”是集合了军地各家疗养机构的基本需求而形成的移动急救单元基础构成,各军地疗养机构不仅必须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行相应的改进完善,还应根据不同任务的特点进行相应设施设备的灵活增减,实现便捷高效完成任务的目的。移动急救单元的标准化构成也为不同疗养机构的研讨、交流、改进等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互动平台。

3.2 多方协作改进

(1)加强与疗养的专家帮带合作[14],构强应急救治体系。充分发挥好疗养员中卫生事业管理专家、临床各学科医学专家、医学工程及信息工程专家的“外脑”“智库”作用,邀请专家为疗养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教学及答疑解惑,聘请专家协助现场急救、电话指导或远程会诊,征询专家对改进移动急救单元的意见建议,委托专家为疗养机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牵线搭桥。

(2)加强与治疗医院培训合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入职培训阶段:安排院校新毕业或是从基层部队选调到疗养机构的医护人员到治疗医院进行1~3 a的规范化培训,夯实其临床工作基础;常规培训阶段: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科室现有的、有一定疗养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分批次到治疗医院进行1 a 左右的专科进修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高年资专科医生;晋级提升阶段:安排高年资专科医生到治疗医院进行3~6 个月短期进修,积累临床治疗经验及提高操作技能。将部队的体系医院或是急救后送首选的地方医院作为培训单位,更有利于疗养机构与治疗医院之间的无缝衔接。

(3)加强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构筑科研攻关体系。主要是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技术力量,共同对移动急救单元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智攻关,指导疗养机构对移动急救单元的急救设施设备及辅助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力争完全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设计目标。

3.3 强化检验推广

疗养机构必须突破疗养医学专业的局限性,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为推广应用移动急救单元奠定基础。要常态抓好本中心各级医护人员个人急救、战救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定期开展岗位练兵、个人比武竞赛及综合演练考核;及时修订、调整应急预案[15-16],组织进行桌面推演、常态训练和模拟演练,使预案所涉及的各部门行动能协调一致,各类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紧密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长处为我所用[17-18];要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清点补充医疗装备,完成“人-装-环境”结合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主动请缨参加各项大型的演训活动或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伴随保障活动,可与治疗医院共同组队参与,逐步过渡到单独组队完成任务,在行动中摔打锻炼队伍,检验和改进移动急救单元的各项功能,扩大试用范围。同时,应积极到兄弟军地疗养机构及宾馆饭店、大型厂矿企业等非医疗机构推广试用移动急救单元,主动上门介绍移动急救单元的基本构成、主要优缺点及所能解决的问题,帮助组建移动急救单元,定期指导相关的演练,协助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扩大移动急救单元的影响及应用范围。

4 结语

移动急救单元是疗养机构针对其实际情况从传统急救单元衍生出来的新生事物,必须在疗养机构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完善,使其质量、体积变得更小、更轻巧,技能操作变得更快、更高效,急救功能变得更强、更实用,确保移动急救单元能充分地发挥平时保疗养安全、战时保部队打赢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疗养医护人员机构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