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

2020-05-20 07:31李嘉励
药品评价 2020年3期
关键词:胆碱药物性甘草酸

李嘉励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000

肺结核是具有传播性的疾病之一,肺结核病死率位居传染病病死率之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该疾病主要方式是利用抗结核药物和化疗方式。而化疗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良反应,肺结核化疗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疾病的产生。其发病率在10%~25%之间,所以引起的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及时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化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临床上治疗肺结核化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疾病常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异甘草酸镁等[1],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由肺结核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6)岁,平均(54.25±4.53)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4)岁,平均(53.54±4.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断标准,均经生化指标、影像检查确诊;②化疗前肝功能指标正常;③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治疗工作;④病情平稳,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②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者。④有酒精肝、肝炎、病毒性肝炎病史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类药物治疗及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使用150mg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942,江苏正大天晴制药公司,规格50mg/10mL)用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将混悬液静脉滴注,1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使用456mg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32.5mg/5mL)加上150mg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3],分别用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将混悬液静脉滴注,1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经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抽血化验,化验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等指标。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体征包括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水肿、头晕、白细胞减少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d]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ALT、AST、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乏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又称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由药物本身带有毒性或药物剂量过多、以及自身免疫状态差、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使耐受力降低,导致的肝脏损伤。主要发病症状与肝炎疾病类似,患者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患病较轻者不需要治疗,停药后会自行恢复,严重者出现胆汁淤积及实质性肝损伤,需要及时就医,及时的抢救可挽回患者的生命。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研发出很多种新品药物,所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也越来越多,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1000多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之一,所以也是药物主要损害的器官之一。肺结核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结核类药物,大部分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化疗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就是药物性肝损害,导致DILI的主要因素有:①化疗药物自身具有毒性或者药物代谢物具有肝毒性;②干扰肝系统的正常代谢,导致肝内出现积液或者实际性肝损害。如果不对肝损伤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危害。因此,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DILI,一方面会对肝脏进行保护及损伤的修护;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肺结核的治疗进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肺结核化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疾病常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异甘草酸镁。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药物[4],异构体以18α、18β存在。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代谢、抑制酶细胞活性的特点,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5],治疗DILI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肝功能的ALT、AST、TBIL等各项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高浓缩磷脂组成的,而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富含大量的对不饱和脂肪酸,经静脉注射后,与干细胞组成生物膜,所以具有对已经损伤的肝细胞进行修复作用,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另外,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高膜蛋白酶活性,促进损害的肝组织修复,防止发生病变。能够有效降低ALT、AST、TBIL等指标[6],被广泛运用在DILI治疗中,且并发症少,有效地改善预后效果。将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本研究看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显著,经2个疗程治疗后ALT、AST、TBIL指标明显降低,缩短了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乏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减轻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不良反应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异甘草酸镁运用在由肺结核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了肺结核的预后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体征恢复,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胆碱药物性甘草酸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孕期补胆碱能“持久”提高孩子持续注意力
勘 误
胆碱脂肪酸/氨基酸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萌发的影响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素食或致胆碱摄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