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文化中“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梳理及启示

2020-05-21 11:40周升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治思想传统文化法治

周升

摘要:本文从发展历程、核心内容、优势性及历史局限性四个角度对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进行分析,得出其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主要区别,并从区别入手,论证了传统文化治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的改善机理与提升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治思想;德治思想

引言:

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为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虽然法治同样作为强制执行的方案,但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法律完善性较差,德治在传统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分析

德治思想一直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核心部分,从最早有史书记载的商周阶段,统治阶级就信奉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以孔子为代表儒家常被认为封建统治中最为主流的德治思想。如《大学》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政务处理人员需要保证自身的品德的完善,而作为平天下主体的统治阶层要拥有更加完善的品德。而后,德治思想一直被统治阶层沿用,依据历史条件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与补充,其中忠君报国的思想作为统治阶层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器被作为德治思想的核心。理学的出现及完善将德治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到了自完善法律出现后的巅峰,与传统印象中法治为德治基础保障不同,明清时期,针对于部分群体,德治为比法治更加恐怖的统治工具[1]。

(一)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是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突出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强调以品德聚民心,进而实现安邦定国的目的。由为政以德延伸出我国古代品德为官员最为重要的选拔标准之一,如汉代官员选拔常用方式——举孝廉,该制度虽导致东汉末期世家横行,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其被沿用至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官员选拔制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德主刑罚

德主刑罚是德治与法治综合运用的成果,但主要凸显的为德治在古代治理手段中的重要地位。如在传统文化中刑罚最为主要的目的不是惩戒,而在于教育与明德,其中最鲜明的表现为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绞刑为最低级的死刑,但现代认知中绞刑以其死亡时间较长,对受刑者折磨较大已经被废除。传统文化背景中该种设置的主要原因为绞刑是较少见对身体不进行机械性损害的刑罚,彰显出刑罚体系对古代孝道品德的尊重。

但在分析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同时,要始终明确的是:在君主模式下,作为德治核心的品德是统治阶层所造出加强个人统治的手段,其中有意的忽视了个人的主体诉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价值观有较大的出入,所以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在现代的应用更多为治理模式与治理手段的启发,要警惕过分的学习导致思想向精英化方向发展。

二、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的分析

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虽在商朝统治时期已具备雏形,但普遍认为其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法治思想形成初期内部流派较多,如以商鞅为代表的以制度为核心,以慎到为代表以权力为核心,以申不害为代表的以谋略为核心,虽然商鞅的法令成為秦朝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但以现代的视角来看,韩非综合性思想的提出为法治成熟的重要标志[2]。

(一)以法为本

以法为本强调的是将法律制度作为统治阶级管理民众的核心,强调法律的尊严性,与现代法律思想相似,但较为遗憾的是,该理念的巅峰存在于秦国时期,后期封建性质的不断加强以及新儒学的深化导致社会中的特权阶级出现,以族老制度为核心的法外区域不断增多,法律尊严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

(二)变革思想

变革思想为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较为核心的内容,从中国历史发展中不难发现,德治体系除元朝外,处于一脉相承、顺畅发展的状态,而每个朝代会发生两次以上的变法运动。由于法律常有较强的针对性,当政治环境变化时,法律必须随之变化才能长久保持活力。

(三)平等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平等思想体现更多的存在于纸面与特定群体,封建社会常会将人民以其对统治阶层的贡献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人群给予差距较大的权利,使平等思想难以彻底展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历史上法治人员一直在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努力。

传统法治思想在现代运用中同样需要注意:君主专制的社会模式下,法治的本质特征为维护君主集权的强制措施,在承认其存在优势性的同时,也要明确其中许多条例制定的核心仍为封建思想,在运用中要尤其注重糟粕部分的剔除,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三、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启发

传统文化中治理思想与现代治理思想最大的区别是:德治思想在其中的作用。将现代法治作为强制条件,德治作为更高追求不同,传统文化中德治常作为隐性强迫出现,剔除其中较为落后的乡邻治理与宗族治理,传统文化中违反公认的品德要求,会严重限制个人的发展空间。

在个人主义急速膨胀的现代社会中应更加注重德治的运用,通过政府人才选拔要求的改变提升社会对品德的重视程度;在刑罚制度制定时更加注重对个人羞耻心的考量,加强惩戒措施的教化作用;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对社会舆论形成有效引导,帮助公民以更加正确的方式促进德治发展。如,针对于现阶段饱受批判的键盘侠现象,无可否认其对网络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这为德治对社会形成有效控制的雏形,在相应法律不断完善、舆论引导主体向政府部门转移、公民素质提高的前提下,该现象便可成为现代治理体系下德治的主要施行群体,对社会治理手段的多样化、有效化有重大提升作用。

结论:

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社会治理经验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与治理手段。对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进行分析,剔除其中封建主义下的落后产物,使其精华正确的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卢肖汀.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法治与德治关系论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04):8-11.

[2]刘建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法治思想传统文化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韩非子法治思想浅析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李步云的法治思想及其政治智慧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