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0-05-24 05:13钟庆珍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钟庆珍

【摘 要】本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路径,提出筛选和运用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运用新媒体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回归生活、开展综合活动等做法,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渗透 传统文化 意义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10-02

文化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许多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促进健康人格发展、提高文化修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各国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各国文化席卷而来,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中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大都对外来文化抱猎奇心理,对传统文化却不感兴趣。学校教育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促使人全面发展,为国家兴盛、民族繁荣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在培养学生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同时,避免学生因为民族文化缺失而产生崇洋媚外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塑造学生的人格,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文化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都是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关注知识教学和学生升学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位于边缘地位,以致高中生普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少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消除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立足教材对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顶天立地、志存高远而又不忘根本的人。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立足教材,筛选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这在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制中都有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教材为教学的根本,充分梳理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筛选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于教学,真正承担起文化教学的重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如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这首现代诗歌其实是对李璟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生动解释,它具有流动的音韵和朦胧的意境,诗歌中出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文化意象——“丁香”和“江南”。为了让学生了解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可以将以上两点作为探究的关键,深入挖掘教材的突破口,整合带有以上两个意象的古典诗词,讲述与此有关的故事和诗文,带领学生审视传统诗歌的审美意象,观照传统诗歌的厚重感,同时感受现代诗歌的轻巧、灵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从心理上仰视和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下健康成长。语文教材固然是教学的根本,但是教材的篇幅有限,而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许多素材都可以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情况,立足传统文化实情去整合和筛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文化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提高传统文化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好传统文化梳理和探究,查阅各种资料,然后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细读课文可以发现,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涉及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如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排名就非常有讲究,它是传统的“筵席文化”的一个体现:在中国酒席上,人們认为东方属于日升之地,方位尊贵,所以会将向东方的位置留给尊贵的人坐。因为项羽是主人,项伯是其叔父,所以两人在酒席上居于要位。结合文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现象,教师可以查阅各种资料,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将可用的素材制作成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运用新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和兴趣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现代教育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积极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传统文化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借助新媒体促使传统文化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学习、探究的欲望。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文中出现许多传统文化现象:关于荣、宁两府的布局,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林黛玉进贾府时,不走正门只走角门;林黛玉拜见两位舅父时,先拜贾赦后拜贾政;王夫人给林黛玉让座时,让林黛玉坐东边;贾府女眷一起用餐时,吃饭的座次等,这些都是儒家尊卑、长幼、礼仪秩序和文化的体现。为了让学生体会豪门的森严、感受文化的规范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剧《红楼梦》(1987 年版)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来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展示林黛玉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与林黛玉一起感受儒家尊卑、长幼、礼仪秩序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和收获。

(四)把握机会,促使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回归生活

文化与生活关联紧密、相辅相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高大上”的理论教学阶段,它只有回归生活、扎根生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所了解,才能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握好教学的时机,让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促使传统文化教学更接地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词中有这样两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其中,前一句提及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关于重阳节,有许多与之有关的故事和典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讲述重阳节的由来、与重阳节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典故,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作品、对联、成语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重阳节习俗以及他们记忆深刻的事,如重阳节人们吃重阳糕、许多地方还有尊老敬老活动等。这样把握教學机会,让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有助于学生认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促使学生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五)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具有开放性。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开放上,还体现在文化教学和传播的途径上。为了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形式,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文化教学理念,开展各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文化的魅力。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教师不妨以“家国文化”“侠义文化”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二十五史中与家国精神、侠义文化有关的篇章,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侠客故事,并用文化语言去描绘经典的故事情节。《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幕最为感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看与此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用散文语言描绘送别场面,体会故事的文化意义;再从社会、历史、政治等角度梳理探究,查阅各种资料,探讨荆轲同情弱小、仗义相助的侠义精神。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荆轲身上的侠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要本着对学生、对民族文化传承负责的原则,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卢 静.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分析[J].中外交流,2018(36).

[2]高 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3]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4]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