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0-05-25 02:33关佳姝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于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为重要依托,与中国的生态实际紧密结合,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观,有力指导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马克思主义;环境保护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观点来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为中国元素,经过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更新,与中国的社会经济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人不应该以自然界的征服者、统治者自居,而要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掠夺式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根源,无休止的追求增值和扩张,毫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態环境。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是为历史渊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历朝历代也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举措。早在周朝时便有“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采伐渔猎制度。秦朝《吕氏春秋》中写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指出:“孕育不得杀,壳卵不得采,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其年不得食。”这些政策通过对自然资源的限制性开采,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是最初的生态文明观。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和国家历任领导人的环境战略举措为现实依据

一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73年,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邓小平非常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他提出的政府主导、铁腕治理,全民参与、依法推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法制保障、制度创新等举措,对于当前环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江泽民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胡锦涛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须践行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在生态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对于形成切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知青岁月中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20岁的习近平便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当时的习近平不仅关心当地的经济发展,还特别关注乡亲们的生存环境。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多地实行沼气化,毅然决定将沼气池引入陕北,以解决当地缺煤少柴的问题。习近平运用学来的修筑沼气池的知识,带领村民建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不仅满足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也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习近平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形成生态观念。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心中已经播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种子,他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环保主力军”,这为日后习近平继续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层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主政地方时期的习近平主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执政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同时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在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环境污染等大的国际气候背景下,越来越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提出将正定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系统,他全面总结经验,大力实施两河滩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研究城市发展的新路子,经过努力,正定县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县。

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是其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期,在此期间,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便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实现闽东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高度统一的发展观。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余村调研,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相得益彰,习近平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这是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成为“两山论”的最初陈述,经过不断充实其内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上海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要把握好发展产业与降低消耗之间的关系,使上海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由此体现了习近平“经济发展是GDP,生态环境保护也是GDP”协调发展理念。

(三)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又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国内外各种场合高频率地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观点,从考察海南时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对“两山论”辩证关系的论述,从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到习近平在北京走访调研时强调的“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都体现了习近平深入关注生态文明,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通过,生态文明相关内容正式出现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了党的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彰显了人民意愿。2018年5月,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这一系列原则举措为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而这种改造要以顺应与保护为主线,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党和国家的历任领导人通过实践,通过在生态文明路径上的种种探索,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前人的思想进行高度总结与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趋势,立足国际生态背景,实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浓缩与升华,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实践意义: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实现了嫦娥奔月的高度、中国高铁的速度、蛟龙潜海的深度,但以往粗放型的經济发展方式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生态兴则文明兴”,美好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实行史上最严苛的《环保法》;我们打出“1+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构建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我们加大环境保护督查力度,严肃执纪问责;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群众捍卫蓝天、碧水、净土。经过不懈努力,定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45.

[2] 贺卫,梁丹.习近平“两山”理论的逻辑生成与价值意蕴.[J].甘肃理论学刊,2018(0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8.

作者简介:关佳姝,女,汉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
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