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经典魅力

2020-05-25 02:33朱佳兴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超文本阅读是一种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基于文本而又大于文本的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内容、阅读深度、阅读时空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观阅读。改变一味地“以本为本”模式,以学生为本,从纵向探究、横向拓展等方面鼓励学生超越文本,多层面地进行个性化阅读,设计了《春夜喜雨》这一课的教学。

关键词:超文本阅读;《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以本为本”,课文或参考书中抠出的“标准答案”仿佛命根子,个个如获至宝。教学中重死记轻感悟,重照搬轻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充分发展,语文视野较狭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借用网络时代的“超文本”一词,1965年尼尔森首先提出的超文本,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利用超级链接将存储在网络结构的结点上的信息串联而形成具有相关性的信息,语文教学中的“超文本阅读”强调人的思维并非“线性”“序性”的,而是网状、动态、灵活的, 本文所指的超文本阅读主要是指:

(1)从阅读的内容和范围看,以课本为基点,让学生掌握、了解课本的同时,再筛选、补充一些与课本的主题、作者、主人公等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大语文观。

(2)从阅读的深度来看,超越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接受、赏析文本所既定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让学生以作品为凭借,开展自由感悟,激活生命体验,引导敏于发现,鼓励质疑批判。

(3)从阅读的时空上看,时间上要脱离课堂教学的束缚,通过课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同时善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弹性运作课堂教学,因课制宜。

超文本阅读教学允许学生以加评或补充的形式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它不依附于原作的本体意义,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活动而转移。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高度参与、自由发挥与即兴创造。可以说,在这里,不再有稳定的文本,终极意义上的定稿,甚至也不会有“盖棺论定”式的价值判断。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对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春夜喜雨》的写作背景和诗意。(认知目标)

(2)品读欣赏,感受真情,激发古诗学习的兴趣。(情感目标)

(3)有感情地读背和春雨有關的诗句,课内延伸到课外。(技能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1)出示两组词语

落地成冰;淫雨霏霏;细腻缠绵;一泄如注

温润;肃杀;凄苦;劲健

(这两组词语准确概括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请学生上黑板连线,校对后引读,并强调夏天的雨俗称暴雨,秋天的雨又叫秋霖,冬天的雨,往往被称作“冻雨”,它们一旦过量,甚至会带来灾害。而春天的雨人们习惯上就叫——春雨。它如牛毛似针尖,绵绵密密。)

(2)揭题,释义

板书课题。教师提问: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写的是春天的一场夜雨;表达了诗人期盼、欢迎、喜悦之情。

(3)介绍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此时杜甫已在草堂定居两年,适逢成都一带发生旱灾。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是懂得雨水的珍贵。当春雨如约而至之时,诗人欣喜万分,似久旱逢甘霖,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润物之功。

(4)各自轻读全诗,体会对春雨的情感。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1)首联——盼雨

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春雨?(诗中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 ,引出:好)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四人学习小组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交流、小结:

A.“春雨贵如油”。可见春雨宝贵。

B.“知”——赋予了春雨人的情感,它知晓时节,引出——善解人意。

C.“当”——正当。雨下得正是时候,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齐读首联(读出期盼读出喜悦)。

(2)颔联——听雨

讨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充分讨论)

讨论交流:

A.能给“潜”换一个用字吗?(……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

正形“潜”(为了避让,第一个“夫”捺画改点)文章请学生书空。

B.“潜”和“细”搭配运用,读懂了什么?

(春雨无意讨好,有意润物。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着意表现,应该在大白天里大张旗鼓地到来,造出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去接受鲜花和掌声。而它选择在人们酣睡时无声地细细地下,悄然无声。诗人笔下的春雨如温润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指读、赛读、评议、齐读(读出对春雨无私奉献品格的敬意)。

(3)颈联——看雨

讨论:颈联所写景物和春雨润物有关吗?

A.谁有夜间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平日夜晚有月亮,田野虽说黑漆漆的,可是田间小路会反光,水面也会反光,所以夜晚或步行或骑行,人们是不会摔到田里或栽到河中的。)

B.引读颈联,理解“俱”“独”。指名说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意思。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因为云层厚,没有月光,所以天黑沉沉的,小路黑沉沉的,江面也是黑沉沉的,天地都笼罩在绵密的春雨中,只有江畔渔船上的灯火泛着点点光芒。)

C.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反衬)启发孩子回忆王维的《鹿寨》(以声衬静、以光衬暗)

小结: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这场雨不仅下得及时,下得柔和,还下得透彻,后劲十足文章干旱的农作物有救了,大地的干渴解决了。

D.男女生赛读,评议(读出看雨后的喜兴)

(4)尾联——想雨

云头这么厚,雨势這么好,诗人放心地睡下了。躺上床后,他仍然想着这场雨,越想越高兴,不禁憧憬起明天早晨将看到的情景了——引读尾联?那是怎样的喜人场景?理解“湿”“重”(湿漉漉、沉甸甸)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讨论:锦官城是成都的别名,因为成都一向以织锦著称。诗人为什么说“花重锦官城”而不说“成都城”?(此问题有难度,引导学生理解“锦”为最美最柔最为华贵的丝织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写不仅是为了音律协调,更是为了表现春城如鲜花着锦一般,富贵风流。)

④齐读尾联(因想雨而嘴角含笑)

(5)总结

这首诗由盼雨起笔,继而写听雨、看雨,最后写想雨。从一场春雨开始,结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中,写得细腻柔和,而又气象万千。

全诗仅诗题中出现了“喜”字,诗行中却不见“喜”字,而我们读着这首诗,却处处感受到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学到这儿,你能想到的“喜”字打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喜上眉梢或喜上心头或喜不自胜……)

带着这份喜悦再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出示相关诗句: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学生朗读,比较异同。(都是描写春雨,但是因为观察点、落脚点的不同,而各具风采:第一句突出了长安的辽阔、干燥;第二句表现出江南特有的轻柔、灵秀;第三句显现出四川盆地的富足、厚实)

背诵有关春雨的名句。

(2)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A.练读,指读,正音

B.预留作业:感受杜甫对“喜”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本次古诗教学摒弃以往一味“以本为本”的传统模式,通过梳理、整合,借助感情朗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途径,从阅读的内容范围,深度广度,乃至时空方面予以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了,课堂时效提高了,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发展这些期许,也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黄鸣奋.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J].厦门大学学报,2001(01).

[3] 孙桂平.《春夜喜雨》诵读要点提示[J].语文建设,2010(02).

[4] 蔡雪妹.超文本阅读中诗歌鉴赏的策略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5] 薛婷.小学语文超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7(11).

[6] 李晓丹.杜甫《春夜喜雨》赏析[J].文学教育(上),2017(05).

作者简介:朱佳兴(1967-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城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