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俗旅游与传承民俗文化的问题研究

2020-05-25 02:33曹佳欣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旅游

曹佳欣

摘 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文章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民俗文化旅游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民俗文化的存在、繁荣与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旅游地及民俗艺人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传承;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工作节奏的提速、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短时快捷、短途方便的民俗文化旅游,是人们缓解与释放工作压力的高雅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民俗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

一、民俗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及物质基础

(一)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代代相传;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展。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旅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民俗旅游产品主要是由旅游目的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飲食文化、民族特色等组成的,所以说当地民俗态度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俗旅产品的质量。由于民俗旅游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民俗旅游的特点

民族性与地方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俗。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民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如饮食上的“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致反映了饮食上的地方特色。文化性与模式性。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各个民族能够世代繁衍生息,很重要的人与自然的协调程度也不同。

(三)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物质基础

民俗文化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民俗活动和生活习俗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了游客“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贴近民众生活的文化旅游形式。

弥足珍贵的民间艺术和独具个性魅力的民间习俗,是民俗旅游的优质资源。

二、关于民俗旅游的开发

(一)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民俗旅游的发展能够推进都市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获得大量的旅游收入 ;民俗旅游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广告效应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民俗旅游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也为弘扬民俗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民俗旅游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城乡的美化。此外民俗旅游的信息交流过程开拓了当地人的视野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创新。

(二)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

(1)原生形态模式

原生形态模式属于一种原地保护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来开发旅游是在有人和有人生活的区域在不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开发模式下又可依据开发资源及载体的不同分为三种开发方式。

(2)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模式的旅游开发是在一处专门为开发旅游而建设的园区内通过仿造民俗环境、民俗节目或生产、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动形成规模展示。

(3)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收藏、陈列民俗实物、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主要是为保护民俗文物、丰富收藏并为参观者了解民俗文化内涵而建立。博物馆是普及民俗知识、开展民俗教育和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民俗博物馆形式—生态博物馆。它是指不移动文物的原始位置而是把文物、文化保持在其原生状态下的一种博物馆。

(4)节庆活动式

节庆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游者观赏或参与当地的节庆活动可以最直接地了解、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获得丰富的旅游享受。节庆活动模式是以节庆为主题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5)专项旅游模式

专项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方式多以一项旅游项目为主体完成旅游活动。因其与旅游者个人兴趣结合紧密受到特定旅游细分市场的欢迎。如茶道旅游、草原马术民俗旅游系列。

(6)主题附会式

主题附会式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现阶段民俗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提高民俗旅游项目的品位

俗语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目前活动内容简单形式粗糙胡编乱凑产品雷同 文化特色不浓成为民俗旅游产品的一大痼疾。这无论是对当地民众的历史还是对游客情感和知识的需要来说都是不够尊重的表现。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得不到提高不仅会毁掉相关项目劳民伤财而且会失去市场。所以加强对民俗旅游产品品位提升问题的研究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首要课题。

(二)如何协调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关系

在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中对民俗文化真实性的保护是一个核心问题争论的热点是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性问题。民俗旅游中保护的真实性到底是民俗旅游资源的真实性还是旅游者感受的真实性 ?对于如何协调民俗旅游本真性和商品性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民俗旅游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解决民俗旅游中的社区参与问题

民俗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 “文化之旅”的旅游项目其魅力在于能够使游客欣赏到异地他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创造。如果没有社区的参与民俗旅游便不可想象。

(四)如何设计和开发民俗旅游商品

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旅游商品体系中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如何动员旅游地力量创设特色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体系使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发挥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社区参与民俗旅游的好形式更是增加社区及其居民收益、树立良好旅游地形象、吸引游客的好形式。

四、民俗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传承的思考

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产业的一道绚丽风景线,它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民俗文化的存在、繁荣与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旅游地及民俗艺人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较原始的初级阶段,大多只限于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及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及工艺品、民间音乐戏曲及舞蹈等进行了表面层次的投资开发和利用,对其内涵的保护和提升还不够,也没有系统地进行开发包装与宣传、有针对性地研究传承规划和保护措施。

传承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和创新民俗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保护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民俗旅游,应注重民俗文化精神环境的挖掘与保护。民俗作为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道统,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它的受众群体和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发展民俗旅游,应保护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其在个人、群体、社会中得以现实延续和有序发展,确保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过程中的生命力与活力。

传统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

[2] 巴兆祥.中國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 谢科.民俗旅游开发刍议[J].旅游经济,2005(01):146.

[4] 高俊成.民俗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5] 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迂[M].北京:民族出版社.

[6] 叶涛.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3(03).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传承旅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