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视域下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0-05-25 02:33黄美凤蓝彦斌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实践路径

黄美凤 蓝彦斌

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当前泛0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在逐渐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泛00后的到来也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尤其是现今的泛00后大学生存在对入党的不积极性以及蔓延现象,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方面的做法?包括像引起广泛影响和讨论的“洁洁良”事件也给我们的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这个关键的过程中高职思政教师如何切入和有效协助高校推进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在目标管理上发挥成效、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体验式教育形式、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利用现代网络媒介等一系列措施文章逐步有效地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做到立德树人。

关键词:思政教师视域;入党动机教育;实践路径;入党积极分子

在查阅了国内的相关资料后,发现思政教师在参与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研究较少,而较多的是集中研究思政课与入党动机教育的理论联系。偏重理性化的宏大叙事,对实践中的入党动机培养感性意识形态关注不够,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引领的方法模式创新不够,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入党动机教育养成的路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养成中出现的差异性重视不够,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培育中的日常生活世界实践空间关注不够,主要聚焦在学生是否按照学校流程与标准完成入党动机教育,这是一个新的启示,结合《实施纲要》的施工蓝图,高职思政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突破点,充实并创新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为提升入党动机教育的实效性做出自己的探索。通过研究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基层探索为思政理论课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供了操作性实践指导。通过设计研究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方案,提升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实践的作用

(一)从理论角度阐述

首先,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和推进大学生入党动机培养可以助力解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高职思政教师通过了解和参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与培养,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中更好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其次,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和推进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创新教育是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背景下给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与和创新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环节中更能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思政教师主动扩大协同效应和同向效应,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思政政治工作质量,更有利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进和延伸。最后,高职思政教师主动参与学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师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经常性的参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培养和教育也能强化共情教育带来的正向效果,激活了师生两大主体,并通过构建思政教师积极有效的良性参与机制,可以充分彰显学生党建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性,彰显了二者的内在逻辑的紧密联系。

(二)从实践操作层面

(1)通过研究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基层探索为思政理论课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供了操作性实践指导。(2)通过设计研究高职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方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通过教育合力的方式,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一校一品”的品牌项目和学生党建模式作出了实践探索。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操作,运用问题导向模式,有助于为高职院校构建党建团队提供工作机制和创新活动载体。

二、当代泛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存在和需要提升的問题

(一)从大学生角色着手,可能存在的问题,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主要搜索近五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员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过程中,结合泉州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行展开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共通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模糊,不知道为什么入党,对党的历史过程及关键事件了解不深,入党申请书的申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大流;(2)部分大学生对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和体验不深,认为自己想入党是因为自己足够优秀所以入党,而非因为了解党员的职责和义务而靠近党。(3)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针对被培养的过程与程序不甚了解,认为自己在大一期间足够优秀,为什么还必须继续考察一年,有部分被考察的积极分子由于懈怠而不符合发展要求被取消;(4)针对未被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程序和机制不够了解,认为主要是引起辅导员的注意而有机会入党,从而对入党的态度发生了些许转变。(5)在入党之后,尤其是接近毕业的毕业班同学,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之后,部分学生对于参加党支部会议有所懈怠,对于已担负起的学生工作也有所松懈。(6)在与全国高校辅导员学术交流群里了解到,有遇到“双面人”积极分子现象,在学校辅导员老师面前是一个各方面无可挑剔的优秀学生,但在同学微信私群中对抗、诋毁学校制定的相关政策等问题。

针对泉州地域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还应该特别存注意的一些问题:1.由于学校行业办学的特征,有部分学生属于系统子女,由于没有刻意隐瞒,部分孩子认为有机会参与遴选入党积极分子的可信度不足;2.由于学院所处地理位置(较发达的沿海地带),经济较为发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贫困是基于少数的,有部分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家境可以完全负担大学的学费与生活费,由于申请程序的监管漏洞而得以申请到助学金,在这样情况之下,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因子影响,因为在某种情况下,这部分申请助学金的孩子就同时是入党积极分子;3.泉州属于宗教气息浓厚且包容大度的城市,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与信教没有冲突,可以并存等特殊情况。

(二)从实施教育环节的角色着手,存在以下需要突破的问题

以我院为例,思政教师肩负着本职工作的任务和职责,如何保证有效时间内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如何做到润物无声并且可量化,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计划,细分到周计划,具备可执行性,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延展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需要解决并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这样才能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基层探索,保证既能完成规定动作,又能做好自选动作。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品牌项目。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后,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提炼当中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环节,供教师党支部培育和创新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参考,为双带头人的工作作出一定的摸索,一个优秀的方法是可以被复制和推广的。这也是要突破的实际难题,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落实,剔除不合适的做法,提炼应用价值,保留优秀的经验进行复制和推广。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等理论视角,我们认为思政教师可以以下角度切入和有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中去。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巩固已有的操作方法。

目前我院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承担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的授课任务来参与,以及思政教师作为各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指导教师按计划定期为各系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结合了新时代新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思政教师作为学院青马班的指导教师定期为学院的党团干部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思政教师参与并组织各类学院思政课程相关的比赛活动,并指导学生比赛,如一马当先比赛、党团知识竞赛、专题研讨比赛等。

(二)解决思政教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机制保障和建构

对于很多优秀高校的做法是鉴于此高校的灵活制度,保障其实施的完成和发展。针对我院的办学特色和自身三系一部的组织结构,可构建思政教师作为兼职组织员,并成立工作室。例如安排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升级思政教师党员“一带二”的运行模式,发展细致而到位的常态化模式,如入党积极分子启蒙班,一周一次。运用教师本身的教学专长,与辅导员合作,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等提升入党动机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和复制其他同类高校优秀的做法

在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成果标准上,我们发现各大高校的标准鉴定比较一致,包含思想政治鉴定、学业成绩鉴定(如不允许有补考重修记录、最低平均分70分以上,总排名不低于50%等)、德育方面鉴定(主要以参加各类活动或比赛来积分)、违纪之后如何处理等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丰富党员教育内容里都有涉及到思想理论教育、实践活动或基层实践锻炼两者兼而有之,那么我们发现在进行大学生入党动机培育的形式有些高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借鉴具有创新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在内容教育方面,我们发现各大高校都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具有地标意义的内容构建,如上海高校的红船精神打造,西北地区高校的延安精神打造、南大的抗联精神打造等,我们学院地处清源山脚下,文化资源丰富,可重点提炼海丝文化精神传承、泉州文化精神传承等特色。

而搜索中我们发现《青年报》进行了2019年4月17-19日《为白领打造专属“入党启蒙班”》的主题报告。白领入党启蒙班创新党课形式和载体,设计了“1分钟思政课”短视频,并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正式对公众发布,打破区域、党组织、人数的界限,将优质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开,形成“两新”组织党员和职工群众运用碎片化时间随手看、随心学的学习成长氛围。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在学生在校期间如何组织部分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与社区联合让学生以讲师团的身份参与帮助社区中小学生或社区百姓的启蒙教育学习,以角色代换获得自身的发展成长。

结合组织学理念,发现最为关键的是巩固已有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成果,而在这里参与的学生体验感、代入感最为重要,让学生感觉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自己是主体,在这里可借鉴引入《学生党员成长手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可直接借鉴《学生党员成长手册》,此手册将影响和跟随拥有该手册的同学,内容涵盖:理论学习、自主学习(学习强国APP)、纪念有意义的日子、社会服务板块、成长规划(大学三年的规划、最近一年的规划)、成长记录,其中,对于评价部分可以积极分子由预备党员填写,预备党员由学生正式党员填写,学生正式党员由所在支部的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填写;对于成长规划板块需要每学期进行评议打分,以自身完成内容作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實施纲要[R].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

[2] 中共教育部.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写好高校党建工作“奋进之笔”[R].中共教育部党组,2018.

[3] 中共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R].中共教育部党组,2018.

[4] 中共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R].中共教育部党组,201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新时代高职思政教师有效融入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探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G1352-D28; 文章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立项课题“思政教师视角下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路径探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M022;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立项课题“思政教师视域下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项目编号:JAS19609)。

作者简介: 黄美凤(1984- ),女,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德育教育;蓝彦斌,男,助教,研究方向:大学学生管理及党建。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