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如何作为

2020-05-25 02:33兰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辅导员高校

摘 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辅导员作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力量,要不断提升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升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工作做了重要论述,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他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尤其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各种错误思潮和利益诉求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这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及其迫切和重要。

(一)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的提升,一些敌对势力把高校学生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目标群体,利用其在网络技术领域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宣传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观点,加大策动“颜色革命”力度。涉世未深的学生受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影响和蛊惑,极易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其中不乏批判和嘲讽主流文化者,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打造坚实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火墙”的重要条件。

(二)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有力抓手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發展至关重要[3]。外来文化的持续输入不仅丰富了国人的生活,也影响到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当前,高校学生中存在崇尚“洋品牌”“洋习俗”的行为,部分学生长期被那些低俗庸俗媚俗的垃圾信息所吸引,深受西方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甚至出现恶搞红色经典与人物形象的行为。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低俗网络文化对我国的传统的文化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受到新的挑战。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识形态在引导网络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让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为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有力抓手。

(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力量。因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复杂性增加了不可控因素

新媒体打破传统主流媒体“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呈现出“水平化”、“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的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趋于多样化,学生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交流与分享更加频繁。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肆意传播,且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加之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夹杂在庞杂信息中的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极容易传播开来并造成恶劣影响。同时由于技术限制,不可控因素增加,监管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阻止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宣传队伍创新能力不足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权

高校宣传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用网治网水平有限,部分宣传思想干部的知识体系不完备,视野狭窄,回应现实诉求和解决实际矛盾的能力欠佳。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主流媒体内容更新不及时,用户活跃度低,网络文化产品精准度不高,话语方式陈旧,意识形态宣传依然是灌输式的单向宣传和自说自话,理论阐释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吸引力亟待提高。面对00后高校学生对主流媒体关注乏力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的占领QQ、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导致学生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间的存在一定的距离,削弱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三)工作机制不完善导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尚未形成合力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应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全过程,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都负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片面的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学校宣传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情,责任意识不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动作不够迅速,协同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大宣传”“大思政”的理念也没有形成。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政治敏感性不足,未能充分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运用网络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欠缺。总之,高校目前尚未形成全员参与、多方协同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三、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的科学路径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辅导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理论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程度决定了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水平和高度。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辅导员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样才能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其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树立强大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理论阐释力和宣传力,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二)提升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辅导员要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自己网络舆情和网络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分析和研判能力。首先,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经常使用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保持长期的跟踪与关注,仔细甄别每一条具有舆情研判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地识别出学生个体和群体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其次,辅导员应就网络中出现的错误言论,第一时间进行教育引导,及时回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最大限度限制谣言散布与发酵的可能性,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想炒作和蔓延。最后,辅导员应主动出击,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克服好人主义倾向,在事关大事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绝不能半遮半掩、態度暧昧,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身份优势,通过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为学生做好正面表率。

(三)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亲和力

辅导员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方面辅导员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努力创新话语方式,从“说教”转变为“引导”,增强传播内容的亲民性和可读性,占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家、学校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乐的网络文化活动,采取更多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努力使意识形态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鼓励大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2-222.

[3] 郑元景.网络时代文化软实力竞争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科学社会主义,2012(03):44-47.

作者简介:兰凯(1989- ),男,河南信阳人,教育学硕士,苏州科技大学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