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2020-05-25 02:33庄迪王志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庄迪 王志伟

摘 要:校史文化是以文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是学校发展不竭的能量源泉。办好思政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中,相互作用形成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有着很好的教育发展前景。文章从介绍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入手,对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校史文化;高校思政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突出强调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性。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要想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最根本最关键就在于课程,其中思政课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如何拓宽思政课的教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各院校切实创新教学路径,充分利用好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使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相互渗透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一、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意义

校史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记录,是学校从兴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一路走来奋斗的历程回顾,也是一所大学发展定位的历史依据。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校史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文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蕴含着长期积累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一)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校思政课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原则的,校史也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奋斗史,记载了学校办学以来的演变历程。校史文化凝练了它的办学理念,学术传统,办学特色,校风校貌等,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淀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未来前景。同时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家民族的发展轨迹,学校的兴建、挫折、成长也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缩影,学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校史文化深切地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有助于学生认识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中以史鉴今,反思得失,借鉴经验。

(2)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文章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校史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资源,而校史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经过长期以来积淀的大学精神,优良传统等。它承载着建校以来一代代人的远见卓识、坚定的理想,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是多种民族精神的凝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校史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而且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3)推动学生对文化的传承

校史发展过程中凝结了不同时期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史文化不是自发的形成与发展的,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中完成的,它是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纽带,具有记载性、传承性。它不仅仅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还不断传承发展,从而创新出新的先进文化。一代代的校园文化传承,推动师生砥砺前行,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校史文化育人功能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

校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校史文化为载体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1)挖掘本校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校史文化蕴含了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让校史走出档案室,走进活力课堂,融入高校思政课,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它的价值和活力。珍贵的校园历史资源是生动的教学素材,凭借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提炼加工学校发展史、奋斗史的资料,使校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攻读历史得以明鉴,了解过去的辉煌成绩和探索道路的曲折,有助于指引学生未来的方向,使教学更有韵味。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实效性

马克思曾指出:“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思政课本身理论性知识比较强,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思政课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产生不重视甚至冷漠反感的心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直观生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其中的真人真事真实情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学生从校史文化中去了解传统文化及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校史文化辅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精髓,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3)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校凝结的校风校训的引导灌输,学校优秀先进人物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他们的事迹所展现出的高尚的品格与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爱校情怀油然而生,意识到自己与学校是相互依存,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有责任继承并创新校史文化,使校史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深度,对今后人生有着导向指引作用,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美丽的“中国梦”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迫切性

(一)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迈向新时代,要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学生需要,探索出适合教育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教育形式。目前高校在思政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的优秀人才,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各主体的重视程度不足,使思政课在实施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其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有了新变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愈加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面临挑战,由此与时俱進的教育方法的引导十分关键,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和资料的挖掘及投入力度不足。最后,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渠道、教育手段形式单一。目前教育的形式偏重传统式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性不强,不能适应时代诉求,路径不丰富,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脱节,缺乏教育针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二)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座谈会突显出了思政课的地位,教育部及各学校更加引起重视,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首先,将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以新型教学形式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的,校史与课程相融合既促进了课程的开展,使教育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以校园历程及学校优秀先进的人物事迹所反映出的治校智慧与奋斗精神等来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由此产生认同感,增强爱校情怀,自发树立正确的观念与远大理想,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

其次,符合课程特点。思政课以教化育人为本,校史文化凝聚着学校办学以来的大学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及生动教学素材。一是校史文化具有真实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具有较高公信力。二是校史案例的独特性提升了教学的影响力。校史文化是经过几代师生共同的努力与坚持形成的,具有独特的魅力。校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标签融入思政课会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三是校史文化具有贴近性,提升教育教学的亲和力。校史文化与学生自身有着联系,弥补了思政课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的不足。使学生更加容易且直接的获得感悟和认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校史文化融入高效思政课的路径

(一)建立专业化育人团队,提高教学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主体素养、理论及教学水平,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理念。教育者需要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受到系统的集体培训。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应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了解本地区的风俗文化,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推进校史文化走进课堂,实现学习中育人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以校史文化为主线,灵活贯穿到教学实践中。以高校建校的背景,创立的经过,院校发展的创立期、探索期、恢复期、改革期到发展时期为线索,就能从侧面看出国家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变化。校史校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的兴衰变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教学过程中故事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历史的框架。这种课程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思政课的学习中,加强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又深入学习掌握本校的校史文化精神,领悟一段历史背后的不易,理解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提升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加强文化自信。

(三)丰富教育传播途径,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

打破传统上静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主课堂,还可打造线上线下教育平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倡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要赶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建设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网络课堂。这是一场新型课程与现代技术的碰撞,打造线上的教育平台、实行录课、微课、慕课等视频网络课,建立线上校史馆,创立校史与思政课相结合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推送,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并且反复观看研究精髓,在留言区提出问题与建议,教师可在网络平台答疑解惑,同时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反馈,使知识获取途径更加便捷。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思政课相呼应。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符合广大学生诉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参观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校内的校史馆、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基地,参观同时为学生深入讲解其背景,内容等,巧妙地赋予建筑物人文景观以灵魂。与生硬的文字、图片教学相比实地考察教学更具吸引力与感召力,打破传统教学枯燥灌输的模式,边实景参观边灵动讲解,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触到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魅力。第二,成立学生校史研究社团。该社团负责建立校园校史文化角的展板,展板内容浓缩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学校经典奋斗史。制定宣传周,文化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校史历程及校内名人生平事迹和他的卓越成就;充分利用校庆节点,将全校师生的心凝聚起来,以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文艺活动的方式传递校史精神,给学生感官与心理上带来震撼,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校史文化的理解,传承校史精神,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情怀,对发挥出校史文化的激励作用及价值导向作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9.

[2] 马克思文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EB/OL].http://www.ccps.gov.cn/xtt/201903/t20190319_130454.shtml.

[4] 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文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作者简介:庄迪,女,汉族,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志伟,男,汉族,博士,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改革考核模式,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