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2020-05-28 09:37侯欢欢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摘 要】 本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体现在四点: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南;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施方法;对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习近平;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核心本质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新时代能够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感受时代的巨变,提出2020年实现首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思想是结合我国发展实情提出的重要理论,对于消灭贫穷,减少两极分化发挥出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实践结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形势的发展过程中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实地走访、长期探索,从根本上提出了当前社会中脱贫攻坚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1、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现状,针对贫富两极化现象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结合中国发展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在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持续增多的现状下,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不公平、教育不公平、医疗卫生不公平、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公平等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以发展为中心,在实践基础上逐渐解决我国贫困人口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扶贫发展道路,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开拓。

2、对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亦是我国上发展的最终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只有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生活,才将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在当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落实精准扶贫有助于推动地区面貌变化,需要政府和贫困人口的共同努力,可以看出脱贫与致富是相辅相成的。在贫困地区建立脱贫需要自身努力的思想,营造爱岗、敬业、自立、自强的精神氛围,打破“甘于贫困”的思想行为方式,从而摆脱“相对贫困”,这不仅是對辩证唯物主义的准确运用,也是社会主义扶贫理论的新发展。

3、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与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脱贫工作的开展,在中央的带领和各地政府的深度落实下,各地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并步入了脱贫工作决胜期。想要全面脱贫,必须采取更加精准的政治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国各个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认真调研与准确取证,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避除三个主义的错误思想,紧抓四个意识的严格落实,采取结对子等丰富的方式开展深度扶贫。

二、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南

1、社会主义扶贫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来源

经过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扶贫实践成为精准扶贫的支撑所在,为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扶贫攻坚的14个连片特困区以及重点难点地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各个地方致贫的原因虽然有所区别,但也有共通之处,他准确把握扶贫趋势,提出了很多独特的理论见解。例如,扶贫不能“一刀切”,实施动态监管;扶贫目标要合理制定,不能好高骛远;进而得出了严格的考核标准,杜绝形式主义的出现。同时通过走访、调查,明确了扶贫的方向,结合广大群众的创新理念,更加坚定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

2、辩证统一的方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在制度落实中明确强调,扶贫工作要从根源入手,抓住滋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要抓住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实行标本兼治的策略。他在视察贫困地区时多次强调政府在扶贫中的重要责任,强调进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点完成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加大财政支出,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能够及时完成脱贫工作。从大局上解决贫困区域集中的问题,确保各级财政能够给予扶贫工作大力支持。

三、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施方法

1、坚持教育扶贫与生态扶贫战略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开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战略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逐渐提升贫困地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他多次强调生态安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基层调研期间,对当地负责人员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并提出通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全面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018年初中央六部门专门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确保在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亦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稳步推进,确保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同时,取得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丰收。

2、坚持构筑与完善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的健全是一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之一。贫困原因的导致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扶贫手段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打好扶贫攻坚战,就要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机制,开创新局面,推动地区建设稳定、持续发展。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基层扶贫机制,要求各级党组织能够统筹协调、做到整体规划有序,布局足够长远。建立层层负责的体制机制,实行供需匹配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匹配;完善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资金与服务之间展开对接,第三方评估机制被引入;到提出对社会保障、法律、信息、经济等各项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调整战略布局,深化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

四、对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脱贫攻坚战”属于长期性的工作,要求全党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设全新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确保全社会上下能够集中社会力量,进行精准扶贫,推动我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全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全面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开展,实现“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战略目标,将制度落实待基层,将政策优惠于民众。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贫困的存在,制約了中国梦的现实,因此,要求各地政府突破必须克服困难,全面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注脱贫问题,强调社会各界要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全社会要共同奋斗,让脱贫攻坚战高效完成,确保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组织实施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结对帮扶,指出要不断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创新发展参与扶贫的社会活力,在整体合力中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完成。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立足战略机遇而探索得来的,并通过不断进行总结、补充、修正,有效遵循了中国扶贫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产生的条件、性质、内容、作用等都是由实践所决定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之后,立足于我国的发展实情所得。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开创了新时代的扶贫方针,为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02)59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03)467.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5]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9.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54.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80.

【作者简介】

侯欢欢(1993—)女,陕西延安人,就读于延安大学研究生班,主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标题党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