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心理疏导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2020-05-30 03:26王士军张桂英
光明中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耳穴糖化障碍

王士军 周 洁 张桂英

2型糖尿病是我国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且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上海浦东泥城社区40岁以上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更是达到22.7%[1],并且有36.08%的社区糖友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使病情进展恶化[3]。本研究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埋豆法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睡眠障碍,可有效提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课题组于2018年3月—2018年7月对114例2型糖尿病伴发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相应干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中心“糖友之屋”建档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睡眠障碍的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2006);②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4];③在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小屋建档;④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包括:①一般性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②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5]。该量表经刘贤臣等修订,量表的分半信度0.87,以总分等于7为划界分,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90.2%。

1.2.2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问卷质量,由进行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根据问卷条目内容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解释询问,患者说出答案后,代为填写,数据采集结果由专门的录入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并双人核对,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1.3 干预方法

1.3.1 分组方法 将114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纳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

1.3.2 干预方法 2组对象治疗原则相同,以降压、降糖、调脂为主,并均予以常规教育:包括糖尿病概论、糖尿病并发症和五驾马车相关知识。干预组在上述内容之外,进行如下干预措施:①实施耳穴埋豆法:耳廓酒精消毒——探棒找出神门、耳中、枕、肝失眠穴——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定的耳穴上。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每天按压5次,每次按压15 d;3 d更换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②由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每周1次,每次40 min。内容包括介绍2型糖尿病的防治方法,树立患者信心;使用同伴现身说法的方法展开交流座谈,增加依从性;介绍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使用诱导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及上门访视,发放耳部护理宣传手册,查看耳穴埋豆技术实施的正确性,解答相关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对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有研究对象114例,女性81例(71.05%),男性33例(28.95%);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9.45±9.11)岁,其中>70岁年龄段占51.75%;病程1~30年,平均病程(8.56±6.93)年,其中病程>5年的占59.6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 (例,%)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 干预后,除睡眠障碍维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6个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3。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情况 通过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有下降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4。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 (例,

表3 2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情况 (例,

3 讨论

在2017年度针对上海浦东泥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中发现,在36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睡眠障碍的达到36.08%[2],比本社区非糖尿病患者15.8%的发生率高了一倍还多[6]。本次研究显示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从干预前的(6.81±0.95)%,干预后下降为(6.40±0.89)%,表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佳,在很多研究中也可以看出睡眠质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密切,李小红等[7]研究中发现睡眠质量查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较低;周晓智等[8]在研究中发现睡眠障碍与2型糖尿病互相影响,睡眠障碍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血糖波动增加;张其波等[9]研究发现39.42%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家庭收入低、偏瘦等有关。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这类情绪可加重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引起病情进展,且可引起失眠[10]。由此可见,睡眠障碍可导致患者身心方面的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伴发失眠在中医学中属消渴、不寐范畴。消渴与不寐在病因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黄帝内经》载消渴“此肥美之所发也”、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认为消渴多见于肥胖者,因痰湿内壅,困阻中焦脾胃,胃气失和,气机升降失调,阳不入阴所致[3]。通过实施耳穴埋豆技术干预后,干预组的睡眠质量得分为(7.32±2.28)分,远低于对照组(10.47±3.27)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认为耳穴埋豆后按摩耳部穴位能够起到镇静和催眠的作用。有多项研究显示,耳穴埋豆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失眠症有良好效果[11,12]。上海浦东泥城社区地处远郊,由于知识缺乏、文化差异等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焦虑、紧张等情绪,使用心理疏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良情绪,王宏哲[13]的研究也表明心理疏导干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上述的研究结论,在社区运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埋豆法联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随着上海社区卫生综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已经改变了原先仅在病房为病人进行治疗的模式,而是沉入社区提供家门口医疗服务,其中中医适宜技术以其独特优势获得社区百姓的欢迎,应该在社区中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耳穴糖化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跟踪导练(四)2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